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及桌面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291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及桌面空调,其中,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包括:筒体组件;中隔板,中隔板立式设置在筒体组件内且与筒体组件限定出制冷通道和制热通道;风机安装座,风机安装座与中隔板卡接;和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嵌设在风机安装座上用以驱动制冷通道和制热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通过时风机安装座与中隔板卡接,可以简化风机安装座与中隔板之间的连接,且可以保证风机安装座与中隔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及桌面空调。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桌面空调的制冷通道和制热通道内均设有风机,风机通过风机安装座设在筒体组件内,但是,目前的风机安装座的固定结构复杂,装配繁琐,不利于提高生产率,且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所述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桌面空调,所述桌面空调包括上述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包括:筒体组件;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立式设置在所述筒体组件内且与所述筒体组件限定出制冷通道和制热通道;风机安装座,所述风机安装座与所述中隔板卡接;和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嵌设在所述风机安装座上用以驱动所述制冷通道和所述制热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通过时风机安装座与中隔板卡接,可以简化风机安装座与中隔板之间的连接,且可以保证风机安装座与中隔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安装座和所述中隔板中的一个上设有机座卡勾,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机座卡勾相适配的机座卡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卡勾和所述机座卡孔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卡勾包括:卡勾延伸部,所述卡勾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连接;和卡勾凸起部,所述卡勾凸起部设在所述卡勾延伸部的另一端,所述卡勾凸起部适于伸入至所述机座卡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安装座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制冷通道和所述制热通道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为两组且与两个风机安装座一一对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子风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组件内具有热风风道板,所述热风风道板与所述中隔板的热风侧限定出所述制热通道,所述热风风道板上设有热风端气流隔板,所述热风端气流隔板的位于所述制热通道的外部且与所述筒体组件的内周壁紧密贴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湿组件,所述热风端气流隔板上设有安装所述加湿组件的隔板限位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端气流隔板上设有第一热风道安装部;所述筒体组件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热风道安装部相适配的第二热风道安装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风道安装部和所述第二热风道安装部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风道安装部和所述第二热风道安装部卡接或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包括:底座组件;上述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位于所述底座组件的上方且与所述底座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通过设置上述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可以提高桌面空调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爆炸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筒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另一个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剖面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冷风风道板和中隔板的爆炸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热风风道板和中隔板的爆炸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风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半导体制冷片和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沿图14中A-A线的截面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加湿组件的爆炸图;图1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盖体组件的剖面图;图1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盖体组件的下盖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底座组件的爆炸图;图22是图21中B处的放大图;图2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空调的剖视图;图24是图23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桌面空调100,底座组件1,底部支撑架11,支撑主体111,缩颈部1111,集线孔1112,格栅卡槽1113,定位孔1114,第二支撑定位柱1115,第三支撑定位柱1116,出线孔1117,嵌入槽1118,底部支撑腔112,支撑底板113,第一支撑定位柱1131,进风格栅12,进风内圈121,格栅卡凸1211,进风外圈122,进风辐条123,第一子辐条1231,第二子辐条1232,装饰圈13,内圈嵌入部131,外圈包裹部132,第一轮廓线段1321,第二轮廓线段1322,第三轮廓线段1323,筒体组件2,进风口21,外筒本体22,筒体限位部221,安装槽222,第二热风道安装部223,安装腔23,中隔板3,过线孔301,隔板连接部302,隔板主体3021,隔板定位柱3022,隔板加强肋3023,肋板主体3024,肋板延伸部3025,隔板避让槽3026,第一冷风道安装部303,安装主体部3031,安装延伸部3032,隔板限位部304,机座卡勾305,卡勾延伸部3051,卡勾凸起部3052,冷片安装槽306,安装凸部307,限流凸条308,第一正向卡合部(正向卡合凹槽)309,第一反向卡合部(反向卡合凹槽)310,盖体嵌合槽311,冷风风道板4,风道主体部41,风道连接部42,冷风端气流隔板43,第二冷风道安装部44,制冷通道45,热风风道板5,热风端气流隔板51,隔板限位槽52,第一热风道安装部53,制热通道54,盖体组件6,冷风出口61,热风出口62,湿气出口63,第二正向卡合部(正向卡合凸起)64,卡合延伸部641,卡合凸起部642,第二反向卡合部(反向卡合凸起)65,盖体延伸部66,上盖主体67,上盖连接柱671,导风板672,下盖隔板68,导引面681,下盖连接柱682,定位凸台683,封闭腔684,顶盖电路板69,半导体制冷片7,冷端71,热端72,热交换器73,加湿组件8,雾化器底座81,进风通道811,进口812,出口813,雾化片814,顶柱815,旋钮开关816,水位检测开关817,磁性浮子818,干簧管开关819,水箱82,雾气流动通道821,出雾嘴83,喷雾口831,加湿通道84,冷风风机91,出风端911,热风风机92,风机安装座93,座体底板931,风机安装孔9311,通风孔9312,座体加强肋932,第一座体围板933,机座卡孔934,第二座体围板935,湿气风机94,电路组件101,底座电路板1011,可充电电池1012,负离子发生器102,固定槽1021,温湿度检测模块1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立式设置在所述筒体组件内且与所述筒体组件限定出制冷通道和制热通道;风机安装座,所述风机安装座与所述中隔板卡接;和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嵌设在所述风机安装座上用以驱动所述制冷通道和所述制热通道内的气流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立式设置在所述筒体组件内且与所述筒体组件限定出制冷通道和制热通道;风机安装座,所述风机安装座与所述中隔板卡接;和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嵌设在所述风机安装座上用以驱动所述制冷通道和所述制热通道内的气流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安装座和所述中隔板中的一个上设有机座卡勾,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机座卡勾相适配的机座卡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卡勾和所述机座卡孔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卡勾包括:卡勾延伸部,所述卡勾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连接;和卡勾凸起部,所述卡勾凸起部设在所述卡勾延伸部的另一端,所述卡勾凸起部适于伸入至所述机座卡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安装座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制冷通道和所述制热通道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为两组且与两个所述风机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杰林蔡序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