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德辰专利>正文

污泥颗粒复合肥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147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污泥制造肥料的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泥颗粒复合肥的制造方法,a.物料配制:将污泥、高腐植酸草炭、秸杆糠按体积比1∶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b.制堆发酵:将上述混合后的物料制堆发酵,堆料水分含量为60%~70%,从制堆第5天开始,堆温上升到45℃~65℃,将堆温控制在45℃~65℃保持10~15天,进行翻堆,堆温达40℃~50℃,经常翻堆将堆温控制在40℃~65℃保持7天,堆料水分含量为40%~50%;c.烘干脱水;d.添加化肥;e.挤压造粒;f.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突破了污泥制造肥料的四大难题,即“污泥脱水减量难、解毒除害难、标准化难和商品化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污泥制造肥料的方法
,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其理化特性为黑灰色,有臭味,PH值为8~9,含水量>80%,有机质含量≥50%,养分总量(N+P2O5+K2O)≥4%,发热量240大卡/公斤左右。普遍含有重金属,即含有“致癌、致变、致畸”物质,主要有镉(Cd)、铬(Cr6+)、铅(Pb)、汞(Hg)和砷(As)等,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所以说它是污染物。国内外污泥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污泥进行焚烧处理污泥焚烧所用设备复杂,成本高,焚烧1吨污泥需要投入百元以上。美国有35%的污泥实施焚烧处理。2.将污泥投海海中岛国普遍采用污泥投海的办法来处置污泥,操作简便,成本低。日本33%的污泥投海处置。3.将污泥填埋世界上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污泥填埋的办法来处置污泥,投资少,操作简便,但是防渗不缜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不适合采用这种方式来处理污泥。4.制造污泥肥料污泥制造成肥料,是污泥资源化的最佳途径,可是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污泥存在四大难题。一是污泥脱水减量难;二是污泥普遍含有重金属,解毒除害难;三是肥料标准化难;四是污泥肥料商品化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污泥处理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制造方法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突破了污泥脱水减量难、解毒除害难、标准化难和商品化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如下工艺步骤a.物料配制将污泥、高腐植酸草炭和秸杆糠按体积比1∶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b.制堆发酵将上述混合后的物料制堆发酵,堆料水分含量为60%~70%,从制堆第5天开始,堆温上升到45℃~65℃,将堆温控制在45℃~65℃保持10~15天,进行翻堆,堆温达40℃~50℃,翻堆后堆料经续发酵升温,当堆温超过65℃时,再次进行翻堆,经常翻堆以使堆温控制在40℃~65℃保持7天,堆料水分含量为40%~50%;c.烘干脱水用高湿烘干机对发酵后的物料进行脱水处理,脱水至物料的水分含量为23%~25%;d.添加化肥根据国家标准《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养分含量规定及土壤供肥特性和作物需肥特性,往烘干的物料中掺兑化肥,搅拌均匀,确保养分含量(N+P2O5+K2O)≥20%;e.挤压造粒将搅拌均匀的物料采用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造粒孔径≤4mm;f.冷却造粒后的肥料经冷却机冷却得成品。前述的高腐植草炭的有机质含量≥60%,腐植酸含量≥35%,PH值为5.5~6.0,粉状,100%过80目筛,腐植酸(HA-n)是由无数个羧基的环状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大分子团,是天然的鳌合剂,与重金属发生鳌合作用,生成不溶性的重金属鳌合物,重金属由此失去了活性,达到了解毒除害的目的。高腐植酸草炭另一个作用,能中和污泥碱性为中性,加速了鳌合作用。秸杆糠为污泥生物发酵提供了碳源,即为微生物提供了“工作材料”,分解释放出热量又为微生物提供繁殖和工作条件。污泥本身含有各种微生物菌种,同时又含有有机质、养分(N+P2O5+K2O),为微生物提供了自身繁殖和工作条件。污泥发酵始末污泥中各物质变化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污泥经生物发酵可脱水近50%,同时又降解了重金属,由此突破了污泥脱水减量难和解毒除害难的难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突破了污泥脱水减量难、解毒除害难、标准化难和商品化难的问题,制得的污泥颗粒复合肥无臭无味,PH值为7.0,养分总量(N+P2O5+K2O)≥20%,水分含量18%~20%,能贮能运,产品质量有国家标准可循,实现了污泥资源化,污泥肥料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具有如下工艺步骤a.物料配制将污泥、高腐植酸草炭和秸杆糠按体积比1∶1∶1的比例用搅拌机混合搅拌均匀,高腐植酸草炭的有机质含量≥60%、腐植酸含量≥35%、PH值为5.5~6.0;b.制堆发酵将上述混合后的物料制堆发酵,堆料水分含量为60%~70%,从制堆第5天开始,堆温上升到45℃~65℃,将堆温控制在45℃~65℃保持10~15天,进行翻堆,堆温达40℃~50℃,翻堆后堆料经续发酵升温,当堆温超过65℃时,再次进行翻堆,经常翻堆以使堆温控制在40℃~65℃保持7天,堆料水分含量为40%~50%;c.烘干脱水用高湿烘干机对发酵后的物料进行脱水处理,脱水至物料的水分含量为23%~25%;d.添加化肥根据国家标准《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养分含量规定及土壤供肥特性和作物需肥特性,往烘干的物料中掺兑化肥,用盘式搅拌机将烘干的物料与化肥搅拌均匀,确保养分含量(N+P2O5+K2O)≥20%;e.挤压造粒将搅拌均匀的物料采用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造粒孔径≤4mm;f.冷却造粒后的肥料经冷却机冷却得成品,成品为柱粒状,棕褐色,无臭无味,PH值为7.0,养分总量(N+P2O5+K2O)≥20%,水分含量18%~20%,能贮能运。通过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获得了污泥颗粒复合肥的肥效和经济效益与常规使用化肥的对比情况,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 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具有如下工艺步骤a.物料配制将污泥、高腐植酸草炭、秸杆糠按体积比1∶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b.制堆发酵将上述混合后的物料制堆发酵,堆料水分含量为60%~70%,从制堆第5天开始,堆温上升到45℃~65℃,将堆温控制在45℃~65℃保持10~15天,进行翻堆,堆温达40℃~50℃,翻堆后堆料经续发酵升温,当堆温超过65℃时,再次进行翻堆,经常翻堆以使堆温控制在40℃~65℃保持7天,堆料水分含量为40%~50%;c.烘干脱水用高湿烘干机对发酵后的物料进行脱水处理,脱水至物料的水分含量为23%~25%;d.添加化肥往烘干的物料中掺兑化肥,搅拌均匀,确保养分含量(N+P2O5+K2O)≥20%;e.挤压造粒将搅拌均匀的物料采用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造粒孔径≤4mm;f.冷却造粒后的肥料经冷却机冷却得成品。2.根据要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高腐植草炭的有机质含量≥60%,腐植酸含量≥35%,PH值为5.5~6.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污泥制造肥料的方法
,尤其是一种,a.物料配制将污泥、高腐植酸草炭、秸杆糠按体积比1∶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b.制堆发酵将上述混合后的物料制堆发酵,堆料水分含量为60%~70%,从制堆第5天开始,堆温上升到45℃~65℃,将堆温控制在45℃~65℃保持10~15天,进行翻堆,堆温达40℃~50℃,经常翻堆将堆温控制在40℃~65℃保持7天,堆料水分含量为40%~50%;c.烘干脱水;d.添加化肥;e.挤压造粒;f.冷却。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突破了污泥制造肥料的四大难题,即“污泥脱水减量难、解毒除害难、标准化难和商品化难”。文档编号C05F7/00GK1911868SQ20061008625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杨德辰 申请人:杨德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颗粒复合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如下工艺步骤:a.物料配制:将污泥、高腐植酸草炭、秸杆糠按体积比1∶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b.制堆发酵:将上述混合后的物料制堆发酵,堆料水分含量为60%~70%,从制堆第5天开始 ,堆温上升到45℃~65℃,将堆温控制在45℃~65℃保持10~15天,进行翻堆,堆温达40℃~50℃,翻堆后堆料经续发酵升温,当堆温超过65℃时,再次进行翻堆,经常翻堆以使堆温控制在40℃~65℃保持7天,堆料水分含量为40%~50%;  c.烘干脱水:用高湿烘干机对发酵后的物料进行脱水处理,脱水至物料的水分含量为23%~25%;d.添加化肥:往烘干的物料中掺兑化肥,搅拌均匀,确保养分含量(N+P↓[2]O↓[5]+K↓[2]O)≥20%;e.挤压造粒: 将搅拌均匀的物料采用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造粒孔径≤4mm;f.冷却:造粒后的肥料经冷却机冷却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辰
申请(专利权)人:杨德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