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玻璃胶、及一金属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间隔设置。玻璃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金属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且玻璃胶位于金属层上。金属层包括至少一开口。玻璃胶部分位于开口中。玻璃胶包括多个孔洞,部分孔洞对应金属层的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可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半导体元件,其具有高转换效率、自发光、结构超薄、高亮度、高发光效率、高对比、响应时间(responsetime)短(可到达数微秒之内)、超广视角、低功率消耗、可操作温度范围大,以及面板可挠曲(flexible)等优点。因此经常被应用于许多的电子产品上。然而,水气以及氧气会使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元件可靠度降低,因此在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时,必须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封装以隔绝氧气与水气。现有的制造方法中,为了隔绝外部氧气与水气,玻璃胶于是分别涂布于二个基板的内侧表面,并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预加热(pre-heating)至摄氏500度,使玻璃胶相结合。然而,当玻璃胶受到外力冲击或是其他等因素而导致结构受到破坏时,氧气或水气将会沿着玻璃胶的裂缝或是玻璃胶与二个基板间的间隙进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内部,进而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损坏。因此,一个较佳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即被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可靠度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玻璃胶、及一金属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间隔设置。玻璃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金属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且玻璃胶位于金属层上。金属层包括至少一开口(opening)。玻璃胶部分位于开口中。玻璃胶包括多个孔洞,部分孔洞对应金属层的开口。在上述实施例中,部分孔洞对应开口的周缘。在上述实施例中,金属层还具有一凹凸边缘,部分孔洞对应凹凸边缘。在上述实施例中,孔洞分布大部分集中于玻璃胶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在上述实施例中,孔洞的直径介于4um至10um之间。在上述实施例中,玻璃胶部分位于开口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玻璃胶、一金属层及一绝缘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间隔设置。玻璃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金属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且玻璃胶位于金属层上。金属层包括至少一第一开口,玻璃胶部分位于第一开口中。绝缘层位于金属层上,且具有多个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一开口中。玻璃胶包括多个孔洞,孔洞对应第二开口。在上述实施例中,绝缘层的第二开口的宽度介于5um至12um之间。在上述实施例中,金属层的第一开口的宽度介于30um至70um之间。在上述实施例中,孔洞的直径介于4um至10um之间。在上述实施例中,玻璃胶部分位于第二开口中。本专利技术用于结合二个基板的玻璃胶中包括有多个孔洞,孔洞的配置可有效增加玻璃胶的结构强度。当外力冲击或其他等因素导致玻璃胶部分结构受到破坏时,玻璃胶仍可阻止水气或氧气进入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内部,使显示装置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延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部分元件的上视图;图3为图2的M1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图3的D-D’线段所视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3的E-E’线段所视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以显微镜观看的部分结构的影像,其中显示孔洞的排列密度朝两侧方向逐渐减少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部分结构以显微镜观看的部分结构的影像,其中显示孔洞对应金属层的开口配置的示意图;图8为图2的部分区域的放大图;图9为沿图8的F-F’线段所视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11为图2的M2区域的放大图。符号说明1~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0~第一基板20~有机发光二极管层30~玻璃胶31a、31b、31c~孔洞32a、32b~孔洞33a、33b、33c、33d、33d~孔洞34a、34b、34c~孔洞40~第二基板43~彩色滤光片50~外框胶70~绝缘层701~凹部711、712、713~开口(第二开口)80~金属层810~第一图案811、812、813~开口814~凹凸边缘820~第二图案821、822、823~开口(第一开口)830~第三图案831、832、833~微型开口AA~显示区EA~边缘区M~中央线M1、M1’、M2~区域R1、R2~既定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详述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做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且实施例中附图标号的部分重复,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为了明确说明各附图所示的构件的大小及位置关系等,会有夸大呈现的情形。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必需了解的是,为特别描述或附图的元件可以此技术人士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附图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附图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在此,“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优选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的含义。参照图1,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包括一第一基板10、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0、一玻璃胶30、一第二基板40以及一外框胶50。应当理解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的元件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并不仅此为限。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为一透明玻璃基板。第一基板10可由透明玻璃材料所制成,例如二氧化硅(silicondioxide,SiO2)。然而,第一基板10的材料并不受此为限。如图2所示,第一基板10被分为一显示区AA以及一外缘区EA。外缘区EA完全围绕显示区AA的外侧。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0相对于显示区AA形成于第一基板10。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0并未形成于外缘区EA。在此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0产生白光。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0可产生红色、蓝色和绿色的原色光或可产生其他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层。配合参照图1、图2。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部分元件的上视图。在此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还包括一绝缘层70及一金属层80。金属层80相对第一基板10的外缘区EA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上,至少部分绝缘层70相对第一基板10的外缘区EA形成于第一基板10并覆盖于金属层80上。绝缘层70可自显示区AA延伸至外缘区EA并且终止于第一基板10的最外缘。绝缘层70可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0的部分绝缘层(例如:缓冲层、栅极绝缘层)以共同制作工艺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上。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间隔设置;玻璃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金属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且该玻璃胶位于该金属层上,该金属层包括至少一开口(opening),该玻璃胶部分位于该开口中;其中,该玻璃胶包括多个孔洞,部分该些孔洞对应该金属层的该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间隔设置;玻璃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金属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且该玻璃胶位于该金属层上,该金属层包括至少一开口(opening),该玻璃胶部分位于该开口中;其中,该玻璃胶包括多个孔洞,部分该些孔洞对应该金属层的该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中部分该些孔洞对应该开口的周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中该金属层还具有一凹凸边缘,部分该些孔洞对应该凹凸边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中该些孔洞分布于该玻璃胶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中该些孔洞的直径介于4um至10um之间。6.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品,刘家均,王兆祥,陈奕静,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