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装置和具有其的试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0095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装置和具有其的试验系统。其中,接线装置包括:内部导线,内部导线的一端穿出待测部件的内部通孔;外部导线,设置在待测部件的外部,外部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内部导线的两端一一对应设置;接线部,设置在内部导线和外部导线之间,接线部具有使内部导线与外部导线连接以形成电流回路的连通状态和使内部导线与外部导线分离的断开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绕线方式操作效率低,浪费人力资源,降低试验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试验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线装置和具有其的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互感器属于电力系统的计量器件,对其工作精度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为验证其精度和可靠性,电力系统要求对互感器进行全性能试验。试验项目包括:互感器的绝缘电阻测试、工频耐压试验、二次绕组匝间绝缘试验、磁饱和试验、变比误差试验、等安匝变比误差试验、剩磁误差试验、仪表保安系数试验、短时热电流试验、极限工作条件下的误差试验、温升试验、湿热试验、长霉试验、盐雾试验、辐照试验、可燃试验、弹簧锤试验、安装底板载荷试验等。其中,等安匝变比误差试验是将一根导线在互感器上从内到外缠绕几圈,构成等安匝接线。这时,通过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为导线内电流的几倍。等安匝变比误差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放大几倍的一次电流与感应出的二次电流的倍数与互感器的铭牌标定的倍数之间的误差。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方式将一根软质的导线在互感器上从内到外缠绕预定圈数从而完成绕线,缠绕后的互感器如图1所示。采用手工绕线方式的操作效率低,不但浪费人力资源而且降低了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装置和具有其的试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绕线方式操作效率低,浪费人力资源,降低试验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装置,包括:内部导线,内部导线的一端穿出待测部件的内部通孔;外部导线,设置在待测部件的外部,外部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内部导线的两端一一对应设置;接线部,设置在内部导线和外部导线之间,接线部具有使内部导线与外部导线连接以形成电流回路的连通状态和使内部导线与外部导线分离的断开状态。进一步地,内部导线包括多根导电条和用于将多根导电条隔开的绝缘条,外部导线包括与多根导电条一一对应的多根外部导电线。进一步地,导电条和外部导电线均为N根,第1根外部导电线上设有电源供应装置,当接线部处于连通状态时,第1根外部导电线的第一端与第1根导电条的第一端连接,第1根外部导电线的第二端与第N根导电条的第二端连接,第n根外部导电线的第一端与第n根导电条的第一端连接,第n根外部导电线的第二端与第n-1根导电条的第二端连接,其中,n=2,3,……,N,N为整数。进一步地,绝缘条包括第一子绝缘条和与第一子绝缘条连接的第二子绝缘条,第一子绝缘条与第二子绝缘条之间具有夹角,导电条设置在第一子绝缘条与第二子绝缘条围成的区域内。进一步地,多根导电条分布在第一子绝缘条的两侧,位于第一子绝缘条同一侧的多根导电条被第二子绝缘条隔开。进一步地,导电条和/或绝缘条由硬质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接线部包括驱动结构和与驱动结构连接的夹持部,夹持部具有夹紧内部导线的第一位置和松开内部导线的第二位置,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夹持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地,接线部还包括与夹持部连接的两个压接结构,在驱动结构的带动下压接结构压紧内部导线和外部导线,以使接线部处于连通状态。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两个夹持杆,两个夹持杆的中部枢转连接,夹持杆的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夹持杆的另一端与压接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接线部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结构和夹持杆之间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结构和夹持杆枢转连接。进一步地,压接结构包括压接块和用于安装压接块的安装座,安装座与夹持部枢转连接,内部导线包括导电条,压接块与导电条对应设置,外部导线包括外部导电线,外部导电线与压接块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接线装置还包括与内部导线连接的驱动部以驱动内部导线的一端穿出待测部件的内部通孔。进一步地,驱动部为旋转电机,接线装置还包括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分别与内部导线和驱动部连接,以将旋转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内部导线的直线运动。进一步地,传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以及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外的输送带,主动轮与旋转电机连接,内部导线与输送带连接。进一步地,接线装置还包括多个导向部,多个导向部沿待测部件的内部通孔的轴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导向部为辊子,导向部与待测部件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试验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接线装置,接线装置为前述的接线装置,控制器与接线部连接以控制接线部在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地,试验系统还包括上下料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待测部件放置在试验系统的试验台上,多个待测部件间隔设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接线部可以控制外部导线与内部导线的连通与断开,接线部处于连通状态时等效于导线在待测部件上缠绕完毕的状态,接线部处于断开状态时等效于拆除待测部件上缠绕的导线的状态,从而实现了导线缠绕和拆除过程的自动化,解决了手工绕线方式操作效率低的问题,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试验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导线缠绕到互感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线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接线装置的内部导线和接线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的接线装置的内部导线和外部导线与电源供应装置连接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的接线部处于连通状态时内部导线与外部导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电源供应装置以及外部导电线与电源供应装置连接的部分);以及图6示出了与图5的结构等效的导线缠绕到互感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内部导线;11、导电条;12、绝缘条;121、第一子绝缘条;122、第二子绝缘条;20、外部导线;21、外部导电线;30、接线部;31、压接结构;32、驱动结构;33、夹持部;34、连接杆;311、压接块;312、安装座;331、夹持杆;40、传动结构;50、电源供应装置;60、导向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装置和具有其的试验系统。在本专利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接线装置和具有其的试验系统用于进行互感器的等安匝变比误差试验。在本专利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试验系统为全自动六工位综合试验台,该试验系统是互感器全性能试验的主要设备。该试验系统的试验项目最多,包括:互感器的绝缘电阻测试、工频耐压试验、二次绕组匝间绝缘强度试验、磁饱和试验、变比误差试验、等安匝变比误差试验等。在本专利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试验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接线装置。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PLC)。如图2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接线装置包括内部导线10、外部导线20和接线部30。内部导线10的一端穿出待测部件的内部通孔。外部导线20设置在待测部件的外部,外部导线20的两端分别与内部导线10的两端一一对应设置。接线部30设置在内部导线10和外部导线20之间,接线部30具有使内部导线10与外部导线20连接以形成电流回路的连通状态和使内部导线10与外部导线20分离的断开状态。在本专利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待测部件为互感器。通过上述设置,接线部30可以控制外部导线20与内部导线10的连通与断开,接线部30处于连通状态时等效于导线在互感器上缠绕完毕的状态,接线部30处于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导线(10),所述内部导线(10)的一端穿出待测部件的内部通孔;外部导线(20),设置在所述待测部件的外部,所述外部导线(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部导线(10)的两端一一对应设置;接线部(30),设置在所述内部导线(10)和所述外部导线(20)之间,所述接线部(30)具有使所述内部导线(10)与所述外部导线(20)连接以形成电流回路的连通状态和使所述内部导线(10)与所述外部导线(20)分离的断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导线(10),所述内部导线(10)的一端穿出待测部件的内部通孔;外部导线(20),设置在所述待测部件的外部,所述外部导线(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部导线(10)的两端一一对应设置;接线部(30),设置在所述内部导线(10)和所述外部导线(20)之间,所述接线部(30)具有使所述内部导线(10)与所述外部导线(20)连接以形成电流回路的连通状态和使所述内部导线(10)与所述外部导线(20)分离的断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导线(10)包括多根导电条(11)和用于将所述多根导电条(11)隔开的绝缘条(12),所述外部导线(20)包括与所述多根导电条(11)一一对应的多根外部导电线(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11)和所述外部导电线(21)均为N根,第1根外部导电线(21)上设有电源供应装置(50),当所述接线部(30)处于所述连通状态时,所述第1根外部导电线(21)的第一端与第1根导电条(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1根外部导电线(21)的第二端与第N根导电条(11)的第二端连接,第n根外部导电线(21)的第一端与第n根导电条(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n根外部导电线(21)的第二端与第n-1根导电条(11)的第二端连接,其中,n=2,3,……,N,N为整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条(12)包括第一子绝缘条(121)和与所述第一子绝缘条(121)连接的第二子绝缘条(122),所述第一子绝缘条(121)与所述第二子绝缘条(122)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导电条(11)设置在所述第一子绝缘条(121)与所述第二子绝缘条(122)围成的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导电条(11)分布在所述第一子绝缘条(121)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一子绝缘条(121)同一侧的多根所述导电条(11)被所述第二子绝缘条(122)隔开。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11)和/或所述绝缘条(12)由硬质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30)包括驱动结构(32)和与所述驱动结构(32)连接的夹持部(33),所述夹持部(33)具有夹紧所述内部导线(10)的第一位置和松开所述内部导线(10)的第二位置,在所述驱动结构(32)的驱动下,所述夹持部(33)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30)还包括与所述夹持部(33)连接的两个压接结构(31),在所述驱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蕊迟源韩柳羡慧竹杨宝琳刘士峰张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