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攀枝花学院专利>正文

肩包背带挂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700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肩包附属部件,公开了一种肩包背带挂扣。该肩包背带挂扣,包括上连接环、下连接环和锁扣,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通过锁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均包括有环本体和环结合部,所述环结合部包括双头螺纹杆和设置于双头螺纹杆两端的锁帽,所述环本体上与环结合部相对应的连接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锁帽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锁帽分别与双头螺纹杆以及环本体螺纹连接构成完整的环形结构。该该肩包背带挂扣不同于传统的一次成型的拉压构件,而是通过双头连接杆和锁帽连接于环本体上构成完整的环形,此种环形结构更加稳定,即使受到大力拉扯也不易被拉开,可有效延长挂扣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肩包附属部件,尤其是一种肩包背带挂扣。
技术介绍
肩包包括有单肩包和双肩包两大类,而单肩包则又可分为单肩挎包和斜挎包。在多数斜挎包和部分单肩挎包是通过背带挂扣将背带和肩包相连接。背带挂扣主要由与背带相连接的上连接环、与肩包相连接的下连接环以及上下连接环之间的锁扣组成。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的肩包背带挂扣的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1、锁扣连接环与背带容易出现相对滑动,而传统的肩包背带挂扣连接环是一次成型的拉压构件,当受力过大时容易被拉开,造成背带与包体脱离。2、传统的肩包背带挂扣的锁扣本身结构也有缺陷,在长期使用后锁扣的动片头容易发生偏斜,造成锁扣脱扣,此外,锁扣与上连接环的连接牢固性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传统的肩包背带挂扣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更高、耐用性更好的肩包背带挂扣。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肩包背带挂扣,包括上连接环、下连接环和锁扣,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通过锁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均包括有环本体和环结合部,所述环结合部包括双头螺纹杆和设置于双头螺纹杆两端的锁帽,所述环本体上与环结合部相对应的连接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锁帽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锁帽分别与双头螺纹杆以及环本体的连接端螺纹连接构成完整的环形结构。优选地,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上的环结合部均位于远离锁扣的侧边上。优选地,所述上连接环上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两端具有环状结构,所述上连接环两侧边相平行,所述调节杆通过其两端的环状结构连接于上连接环两侧边上并且调节杆可相对于上连接环滑动。优选地,所述下连接环与锁扣相连接的一端具有O形扭环,所述锁扣连接于O形扭环上。优选地,所述下连接环两侧中下部向内设置有防滑三角。优选地,所述锁扣与上连接环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M形防脱钩。优选地,所述锁扣切入口的静杆和动片头相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和凸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肩包背带挂扣不同于传统的一次成型的拉压构件,而是通过双头连接杆和锁帽连接于环本体上构成完整的环形,此种环形结构更加稳定,即使受到大力拉扯也不易被拉开,可有效提高挂扣承重能力并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肩包背带挂扣整体示意图;图2是上连接环的示意图;图3是锁扣的示意图;图4是下连接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上连接环1,调节杆11,旋转机构12,锁扣2,M形防脱钩21,凸台22,凹槽23,下连接环3,O形扭环31,防滑三角32,环结合部4,双头螺纹杆41,锁帽42,连接端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肩包背带挂扣,包括上连接环1、下连接环3和锁扣2,所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通过锁扣2相连接,所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均包括有环本体和环结合部4,所述环结合部4包括双头螺纹杆41和连接于双头螺纹杆41两端的锁帽42,所述环本体上与环结合部4相对应的连接端43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锁帽42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锁帽42分别与双头螺纹杆41以及环本体的连接端43螺纹连接构成完整的环形结构。通常,上连接环1与背带相连接,而下连接环3则连接于肩包上,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之间通过锁扣2相连接,锁扣2与上连接环1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高强度的旋转机构12,可使锁扣2与上连接环1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背带的自行扭转,防止背带扭曲。旋转机构12与锁扣2之间采用的是稳定性相对较差的可转动的活动连接方式,为了防止此处在长期使用后出现脱落,所述锁扣2与上连接环1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M形防脱钩21。在上下连接环组装时,先将双头螺纹杆41两端均旋上锁帽42,尽量靠内旋紧,使锁帽42外端部与双头螺纹杆41的端部基本齐平,然后对齐环本体的连接端43,反向旋动锁帽42,将锁帽42旋上环本体的连接端43,使双头螺纹杆41与环本体连接为一体。通常双头螺纹杆41的长度与环本体上两连接端43之间的间距相同,其外螺纹长度与锁帽42长度相同,而环本体上的外螺纹则只有半个锁帽42长度,最终锁帽42旋紧到位后,锁帽42位于双头螺纹杆41上和位于环本体上的两部分长度基本等同,且锁帽42不易脱落。当然,也可先将锁帽42拧上环本体的连接端43,再与双头螺纹杆41连接,如此,双头螺纹杆41和环本体上的螺纹长度则正好相反。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均由环本体和环结合部4构成完整的环形,相较于传统的拉压构件,整个环形不存在缺口,因此其稳定性更高,而且可以将肩包带单独地拆卸下来,不带上连接环1的肩包带更有利于清洗。就整个连接环而言,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相靠近的一侧通过锁扣2连接,受力较大,不宜设置环结合部4,两侧同样需要承担整个肩包的重量,环结合部4也不适宜设置于两侧,因此,所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上的环结合部4均位于远离锁扣2的侧边上。此侧边的两端由环本体弯曲延伸而成,仅中部一段为环结合部4,肩包带具有一定宽度,肩包重量实际由此侧边的环本体部分承担,而由于双头螺纹杆41的拉紧作用,该部分环本体也不易被拉变形。为了方便调节肩包带的长度,所述上连接环1上设置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两端具有环状结构,所述上连接环1两侧边相平行,所述调节杆11通过其两端的环状结构连接于上连接环1两侧边上并且调节杆11可相对于上连接环1滑动。设置调节杆11后就需要将肩包带从上连接环1的一面绕过调节杆11,再绕回上连接环1的同一面,通过调节杆11与上连接环1上侧边夹紧肩包带,同时最好在挂扣上方的肩包带上连接日字扣,用以夹持肩包带自由端的多余部分。针对传统肩包背带挂扣中锁扣2和下连接环3容易相对滑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下连接环3与锁扣2相连接的一端具有O形扭环31,所述锁扣2连接于O形扭环31上。所谓O形扭环31即是通过下连接环3上侧边中部本身的扭曲而形成的环形结构,O形扭环31的直径只需足以连接锁扣2即可。对于方形结构的连接环,肩包带常常滑动至连接环的一角,为防止这一现象,所述下连接环3两侧中下部向内设置有防滑三角32。现有的锁扣2在长期使用磨损后,动片头容易发生偏斜,造成锁扣2切入口的静杆和动片头相脱离,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述锁扣2切入口的静杆和动片头相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23和凸台22。而通常情况下,可将凹槽23设置于静杆上,凸台22设置于动片头上,相对于相反的设置更有利于加工,并且可直接将凹槽23加工为孔状。锁扣2闭合时,凸台22与凹槽23相咬合,不但能防止动片头偏斜,还能承起一定的负重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肩包背带挂扣,包括上连接环(1)、下连接环(3)和锁扣(2),所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通过锁扣(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均包括有环本体和环结合部(4),所述环结合部(4)包括双头螺纹杆(41)和设置于双头螺纹杆(41)两端的锁帽(42),所述环本体上与环结合部(4)相对应的连接端(43)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锁帽(42)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锁帽(42)分别与双头螺纹杆(41)以及环本体的连接端(43)螺纹连接构成完整的环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肩包背带挂扣,包括上连接环(1)、下连接环(3)和锁扣(2),所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通过锁扣(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均包括有环本体和环结合部(4),所述环结合部(4)包括双头螺纹杆(41)和设置于双头螺纹杆(41)两端的锁帽(42),所述环本体上与环结合部(4)相对应的连接端(43)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锁帽(42)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锁帽(42)分别与双头螺纹杆(41)以及环本体的连接端(43)螺纹连接构成完整的环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包背带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上的环结合部(4)均位于远离锁扣(2)的侧边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包背带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环(1)上设置有调节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科华武仁皓欧阳红琳王开福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