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理专利>正文

溴化锂吸收式天候源百十效同步冷热制蓄发电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9234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01:24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天候源百十效同步冷热制蓄发电的空调系统,尤其是采用直燃锅炉以及热载体锅炉等供热或者太阳能热水系统、余热水系统供热能经三套管三流“制冷——吸收——制热”、蒸发授热双套管二流“蒸发——换热”、循环制冷制热双套管二流“凝汽——回热”十至百效级次回收利用的溴化锂吸收循环制冷(热)主机与风洞、地温、天候源系统以及以及自馈电空气源热泵性或者自馈电电热锅炉配套热源经溴化锂制冷制热的冷、热媒双效换热在朗肯循环系统去低温发电透平发电的空调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天候源百十效同步冷热制蓄发电的空调系统,尤其是采用直燃的燃油、燃气、燃煤的分体或合体配置的锅炉以及热载体锅炉、太阳能锅炉、太阳能热水系统、电热锅炉、天候源热等余热锅炉供热能的十至百效级次回收利用热能的溴化锂吸收循环制冷(热)主机以及冷热双效低温发电结合的空调、中央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溴化锂吸收式循环制冷技术,一般是单、双、三效结构,其制冷能效比最高也不过是1.2~1.65:∶1.,至于制热则与常规供暖锅炉相比基本相等(没有积极意义),远远低效于电空调,所谓非电空调之雅称,实则节电不节能,尤其制冷制热过程,都是制得冷必对应散去热能,制得热又须对应弃失冷能,无法基于余热能多级回收利用以实现多效接力地制冷制热。同样地,一般电空调的制冷制热过程,也都一样,单功制冷或单功制热,其能效比也不会超过3.6:∶1。据初步检索结果表明,除了本专利技术人在先申请电空调领域的《一种超能效天候热源热泵中央空调热水机(器)系统》、《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器与辅助地热冷热风水箱、塔系统》两项专利技术和实验机之外,全球来讲尚没有冷热制蓄双效的全能技术,即使是现行的地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溴化锂吸收式天候源百十效同步冷热制蓄发电的空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天候源百十效同步冷热制蓄发电的空调系统,分上高温发生器(1)和下吸收制冷器(2)两个部分,其特征是:方、圆柱体造型高温发生器(1),或以圆柱筒芯(81)为中心,左右全对称或者不对称每设两腔的内设保温块(30)外设圆柱腔(9)而3~120个全等回热效级单元共体于设有保温层(12)的封闭式保温体(13)内,其中每保温块(3)内上设蛇形凝汽回热龙形双套管(66)下设蛇形蒸发供热双套管(67);吸收制冷器(2)圆柱体造型,左右全对称或者不对称每设闭合吸收腔(70),腔(70)内设三套龙管(57);凝汽回热龙形双套管(66)的外套凝汽管(6)上部的龙开口(4)通自圆柱腔(9)之汽流向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天候源百十效同步冷热制蓄发电的空调系统,分上高温发生器(1)和下吸收制冷器(2)两个部分,其特征是:方、圆柱体造型高温发生器(1),或以圆柱筒芯(81)为中心,左右全对称或者不对称每设两腔的内设保温块(30)外设圆柱腔(9)而3~120个全等回热效级单元共体于设有保温层(12)的封闭式保温体(13)内,其中每保温块(3)内上设蛇形凝汽回热龙形双套管(66)下设蛇形蒸发供热双套管(67);吸收制冷器(2)圆柱体造型,左右全对称或者不对称每设闭合吸收腔(70),腔(70)内设三套龙管(57);凝汽回热龙形双套管(66)的外套凝汽管(6)上部的龙开口(4)通自圆柱腔(9)之汽流向下部的凝汽外套管下龙闭口(52)接回水泵(34)经射流器(37)过混流溶液管(38)向三套龙管(57)的中套管(59)下部的龙闭口(5)里去,去过上部的龙闭口(5)通向闭合吸收腔(70)内上顶的吸收喷淋管(46);双套管(66)的回热管(7)接内套联管(51)引来双套管(67)的供热管(48)逆向于外套凝汽管(6)内流闭合穿过龙张口(4)经回热引管(8)竖向下行经圆柱腔(9)中心向下闭合穿腔(9)底部续往下一效级全等制冷制热单元级的供热管(48)而去;蒸发供热双套管(67)内的供热管(48)逆向于外套凝汽管(6)内流闭合穿引锅炉(75)而来经混流溶液联管(62)到离心分离器(71)再分别接来溶液泵(35)通去吸收回流联管(69)向下部吸收制冷器(2)对应单元闭合吸收腔(70)内的吸收回流喷淋管(47)而去,去喷淋到腔(70)底处汇入吸收液引口(55)被动送入溶液泵(35)再去器(71)构成溴化锂循环系统;三套龙管(57)的外套制冷管(58)下部外套引管(54)接经冷工质水管(45)去天候源系统(90)的冷水箱回水管(25),而上部外套引管(54)接冷水管(44)引冷水箱出水管(24)与冷水箱(15)构成冷媒介质循环系统;器(1)内凝汽回热龙形双套管(66)上开喇叭状龙张口(4),口(4)每对应朝向腔(9)的顶部,下设外套管下端口(52),蒸发供热双套管(67)的供热管(48)下口引供热入口联管(65)而来,上口接内套联管(51)直通管(66)的回热管(7)下口,过管(7)出龙张口(4)接入腔(9)内的回热引管(8),管(8)下经圆柱腔(9)中心向下闭合穿腔(9)底部续往下一效级全等制冷制热单元级的供热管(48)而去,构成统一供热各效级依次回热循环系统;供热管(48)通来锅炉循环供热水或循环水流(82)的供热管出水端(49)经热回联管(51)通去内套回热管(7)。三套龙管(57)的外套制冷管(58)引电磁双阀三通管(14)而来的自来水或冷水箱(15)对应效级单元的冷水箱出水管(24)口。聚热管(60)下端口管穿中套管(59)的龙闭口(5)后外向闭合引热水电磁双阀三通管(32)循环而来的自来水或储热箱(30)对应效级单元的储热箱(30)热系供水管(42),通向外供热系统或储热箱(30)下部回水管(84)而去;聚热管(60)上端口管穿中套管(59)的龙闭口(5)后外向闭合引聚热管联管(73)过冷水电磁双阀三通管(14)而来储热箱(30)之热媒水构成热媒介质循环系统;冷水箱(15)下部设闭合通水的换冷器(16),器(16)一侧接换冷电磁双阀(18)同步启闭分别引风洞入三通(27)、冷热换风器(21)串联的风洞(20)和风洞出三通(22)并联式接冷热换风器(21)与预热预冷风洞(20),三通(22)与三通(27)又同时并联于换热电磁双阀三通(28),三通(28)唯接换热器(29),换热器(29)与换冷器(16)互通了对应深井回水阀管(31)及对应浅井回水阀管(39)的对应入出端分别接去浅井(41)和深井(43)结合的天候源系统(90)的附带配置系统;冷水箱(15)内的换冷器(16)经深井用储冷接口(23)、换冷电磁双阀(18)、风洞出三通(27)、对应浅井回水阀管(39)、冷泵系(40)调通出入水于深井(43);热水箱(30)内的换热器(29)经换热电磁双阀三通(28)、对应深井回水阀管(31)、热泵系(33)调通入出水于浅井(41)构成制冷储热与制热储冷双井的天候源系统(90)六大循环系统,以及自馈电空气源热泵性或者自馈电电热锅炉(76)配套热源经溴化锂制冷制热的冷、热媒双效换热在朗肯循环系统去低温发电透平(91)发电的空调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具体特征是:圆、方形体的高温发生器(1)以圆柱筒芯(81)为中心,周、环设若干只全等腔(9)和对应支全等三角空腔辐条壁(85)或以环向两排互为“填角”设若干只全等腔(9)和若干支全等辐条壁(85)及若干个全等局腔保温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理
申请(专利权)人:管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