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家浩专利>正文

一种压出式登山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4785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5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登山辅助装备领域,一种压出式登山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出式登山杆,包括滑杆、底板、底座,滑杆的下端与底板相连接,底板前后两端分别固接有前连角和后连角,底座与前连角相固接,底座与后连角相固接,底座包括前弧部、后平部、中弧部,前弧部外表面设置有前固装置,中弧部外表面有组中固装置,后平部外表面设置有组后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防滑的曲面和平面相结合的底座防滑效果好,抓地力强,对抓地面面积要求小,在使用者使用该产品的过程中对使用者支撑时间长、支撑角度范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登山辅助装备领域,一种压出式登山杆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人群聚集度越来越大,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距离越来越远。登山是人们即接近自然又锻炼身体的运动。登山杆或是登山杖是现代登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攀登一些比较难行的山路,各式各样的登山杆在市场不断出现,比如申请号为CN201310056333.1,公开号为:CN103111054A,名称为一种带底部支撑结构的登山杖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就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底部支撑结构的登山杖,包括杖杆,所述杖杆下端设有轴套一,轴套一上螺接有支撑结构。该专利技术声称:安全可靠,登山杖底端设置仿人体结构的支撑体,增加了登山杖在使用时的灵活性,底面防滑纹路增加了登山杖在平面或者湿滑环境下的支撑能力;将支撑体旋转收起即可切换成攀登状态,避免的调整装配的繁琐,无需携带多余的配件。该专利技术利用在登山杖底端增加仿人体结构的支撑体的办法,使登山杖的使用过程中防滑、有效增加了支撑能力,但这种登山杖也存在一些使用上的不便,比如在道路比较泥泞时,该登山杖人支撑体的抓地力就会受到影响,再比如,该支撑面为平面,对于崎岖山路或是着力点比较小的攀爬山央上该登山杖的使用就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出式登山杆,包括滑杆1、底板2、底座3,所述滑杆1为圆柱状,所述底板2为板条状,所述滑杆1的下端与底板2垂直相连接,所述底板2前后两端分别固接有向背离滑杆1方向延伸的前连角4和后连角5,所述底座3的前端与所述前连角4的末端相固接,所述底座3的后端与所述后连角5的末端相固接,所述底座3包括与前连角4固接的前弧部6、与后连角5固接的后平部7、前弧部6与后平部7之间设置的中弧部8,前弧部6的横截面为圆心角为90°的扇环,其一端与前连角4相固接,前弧部6的外表面与前连角4的外表面相切,所述中弧部8的横截面为圆心角为40°的扇环,所述前弧部6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与中弧部8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相齐平,所述中弧部8扇环状横截面的内表面半径为前弧部6扇环状横截面的内表面半径的2倍,所述后平部7为平板状结构,其前端与所述中弧部8固接,后端与后连角5末端固接,所述后平部7的内表面、外表面分别与中弧部8的内表面、外表面相齐平,所述前弧部6外表面均匀设置有3组前固装置,每组前固装置包括2个沿前弧部6横截面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的前固钉61,所述前固钉61垂直于前弧部7外表面且向背离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前固钉61为带有尖锐顶角的圆锥体,其中圆锥体的底面与前弧部6外表面固接,每组前固装置外侧分别设置有前固板62,所述前固板62靠近前弧部6外表面的一侧沿前弧部6横截面垂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前接轴63,所述前固板62上设置有与前固钉61配套的前穿过孔64,所述前弧部6上设置有与前接轴63配套的前固定孔65,在前弧部6内表面的一侧、所述前固定孔65的外周设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末端封闭的前弹簧筒66,所述前弹簧筒66封闭末端处设置有前活动孔67,所述前接轴63经前固定孔65、前弹簧筒66后穿过前活动孔67,并在前活动孔67靠近底板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前活动孔67相卡接,所述前接轴66外侧套接有前弹簧68,所述前弹簧68上下两端分别与前弹簧筒66封闭末端的内表面和前固板62内表面相接触,所述前固板62为与前弧部6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状板体,所述前固板10的圆心角为20°,所述中弧部8外表面均匀设置有2组中固装置,每组中固装置包括2个沿中弧部8横截面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的中固钉81,所述中固钉81垂直于中弧部8外表面且向背离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中固钉81为带有尖锐顶角的圆锥体,其中圆锥体的底面与中弧部8外表面固接,所述中固装置外侧设置有中固板82,所述中固板82靠近中弧部8外表面的一侧沿中弧部8横截面垂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中接轴83,所述中固板82上设置有与每个中固钉81配套的中穿过孔84,所述中弧部8上设置有与中接轴83配套的中固定孔85,在中弧部8内表面的一侧、所述中固定孔85的外周设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末端封闭的中弹簧筒86,所述中弹簧筒86封闭末端处设置有中活动孔87,所述中接轴83经中固定孔85、中弹簧筒86后穿过中活动孔87,并在中活动孔87靠近底板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中活动孔87相卡接,所述中接轴83外侧套接有中弹簧88,所述中弹簧88上下两端分别与中弹簧筒86封闭末端的内表面和中固板82内表面相接触,所述中固板82为与中弧部8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状板体,所述中固板82的圆心角为30°,所述后平部7外表面均匀设置有2组后固装置,每组后固装置包括2个沿后平部7横截面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的后固钉71,所述后固钉71垂直于后平部7外表面且向背离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后固钉71为带有尖锐顶角的圆锥体,其中圆锥体的底面与后平部7外表面固接,所述后固装置外侧设置有后固板72,所述后固板72靠近后平部7外表面的一侧沿后平部7横截面垂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后接轴73,所述后固板72上设置有与每个后固钉71配套的后穿过孔74,所述后平部7上设置有与后接轴73配套的后固定孔75,在后平部7内表面的一侧、所述后固定孔75的外周设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末端封闭的后弹簧筒76,所述后弹簧筒76封闭末端处设置有后活动孔77,所述后接轴73经后固定孔75、后弹簧筒76后穿过后活动孔77,并在后活动孔77靠近底板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后活动孔77相卡接,所述后接轴73外侧套接有后弹簧78,所述后弹簧78上下两端分别与后弹簧筒76封闭末端的内表面和后固板72内表面相接触,所述后固板72为平板状结构,在所述滑杆1的轴线所在的横截面上,所述前弧部6的圆心位于滑杆1轴线向底座3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中弧部8的圆心位于滑杆1的轴线上,后平部7的垂直平分线与圆柱状滑杆1的轴线相交。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化方案,可以是所述后固板72、中固板82、前固板62分别在沿横截面垂直方向的两端向底板2方向延伸,形成导向护板。本技术方案还可以优化为,滑杆1上端设置有把手9,所述把手9上端朝向后平部7的一侧设置有拇指凹陷10。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前固钉61、后固钉71、中固钉81靠近其尖锐顶角处沿其圆锥面均匀设置有3个向外突起的侧翅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防滑的曲面和平面相结合的底座防滑效果好,抓地力强,对抓地面面积要求小,在使用者使用该产品的过程中对使用者支撑时间长、支撑角度范围大,用途广泛,可以辅助使用者登山,也可以用于雪地、泥泞地辅助行走和负重行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底板和底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底板和底座局部放大另一视角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后固板、中固板、前固板缩回时底板和底座放大示意图;图6就本专利技术底板和底座局部放大再一视角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后固板、中固板、前固板缩回时底板和底座另一视角放大示意图;其中:1、滑杆;2、底板;3、底座;4、前连角;5、后连角;6、前弧部;7、后平部;8、中弧部;9、把手;10、拇指凹陷;11、侧翅;61、前固钉;62、前固板;63、前接轴;64、前穿过孔;65、前固定孔;66、前弹簧筒;67、前活动孔;68、前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出式登山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出式登山杆,包括滑杆(1)、底板(2)、底座(3),所述滑杆(1)为圆柱状,所述底板(2)为板条状,所述滑杆(1)的下端与底板(2)垂直相连接,所述底板(2)前后两端分别固接有向背离滑杆(1)方向延伸的前连角(4)和后连角(5),所述底座(3)的前端与所述前连角(4)的末端相固接,所述底座(3)的后端与所述后连角(5)的末端相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包括与前连角(4)固接的前弧部(6)、与后连角(5)固接的后平部(7)、前弧部(6)与后平部(7)之间设置的中弧部(8),前弧部(6)的横截面为圆心角为90°的扇环,其一端与前连角(4)相固接,前弧部(6)的外表面与前连角(4)的外表面相切,所述中弧部(8)的横截面为圆心角为40°的扇环,所述前弧部(6)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与中弧部(8)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相齐平,所述中弧部(8)扇环状横截面的内表面半径为前弧部(6)扇环状横截面的内表面半径的2倍,所述后平部(7)为平板状结构,其前端与所述中弧部(8)固接,后端与后连角(5)末端固接,所述后平部(7)的内表面、外表面分别与中弧部(8)的内表面、外表面相齐平,所述前弧部(6)外表面均匀设置有3组前固装置,每组前固装置包括2个沿前弧部(6)横截面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的前固钉(61),所述前固钉(61)垂直于前弧部(7)外表面且向背离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前固钉(61)为带有尖锐顶角的圆锥体,其中圆锥体的底面与前弧部(6)外表面固接,每组前固装置外侧分别设置有前固板(62),所述前固板(62)靠近前弧部(6)外表面的一侧沿前弧部(6)横截面垂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前接轴(63),所述前固板(62)上设置有与前固钉(61)配套的前穿过孔(64),所述前弧部(6)上设置有与前接轴(63)配套的前固定孔(65),在前弧部(6)内表面的一侧、所述前固定孔(65)的外周设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末端封闭的前弹簧筒(66),所述前弹簧筒(66)封闭末端处设置有前活动孔(67),所述前接轴(63)经前固定孔(65)、前弹簧筒(66)后穿过前活动孔(67),并在前活动孔(67)靠近底板(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前活动孔(67)相卡接,所述前接轴(66)外侧套接有前弹簧(68),所述前弹簧(68)上下两端分别与前弹簧筒(66)封闭末端的内表面和前固板(62)内表面相接触,所述前固板(62)为与前弧部(6)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状板体,所述前固板(10)的圆心角为20°,所述中弧部(8)外表面均匀设置有2组中固装置,每组中固装置包括2个沿中弧部(8)横截面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的中固钉(81),所述中固钉(81)垂直于中弧部(8)外表面且向背离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中固钉(81)为带有尖锐顶角的圆锥体,其中圆锥体的底面与中弧部(8)外表面固接,所述中固装置外侧设置有中固板(82),所述中固板(82)靠近中弧部(8)外表面的一侧沿中弧部(8)横截面垂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中接轴(83),所述中固板(82)上设置有与每个中固钉(81)配套的中穿过孔(84),所述中弧部(8)上设置有与中接轴(83)配套的中固定孔(85),在中弧部(8)内表面的一侧、所述中固定孔(85)的外周设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末端封闭的中弹簧筒(86),所述中弹簧筒(86)封闭末端处设置有中活动孔(87),所述中接轴(83)经中固定孔(85)、中弹簧筒(86)后穿过中活动孔(87),并在中活动孔(87)靠近底板(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中活动孔(87)相卡接,所述中接轴(83)外侧套接有中弹簧(88),所述中弹簧(88)上下两端分别与中弹簧筒(86)封闭末端的内表面和中固板(82)内表面相接触,所述中固板(82)为与中弧部(8)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状板体,所述中固板(82)的圆心角为30°,所述后平部(7)外表面均匀设置有2组后固装置,每组后固装置包括2个沿后平部(7)横截面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的后固钉(71),所述后固钉(71)垂直于后平部(7)外表面且向背离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后固钉(71)为带有尖锐顶角的圆锥体,其中圆锥体的底面与后平部(7)外表面固接,所述后固装置外侧设置有后固板(72),所述后固板(72)靠近后平部(7)外表面的一侧沿后平部(7)横截面垂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后接轴(73),所述后固板(72)上设置有与每个后固钉(71)配套的后穿过孔(74),所述后平部(7)上设置有与后接轴(73)配套的后固定孔(75),在后平部(7)内表面的一侧、所述后固定孔(75)的外周设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末端封闭的后弹簧筒(76),所述后弹簧筒(76)封闭末端处设置有后活动孔(77),所述后接轴(73)经后固定孔(75)、后弹簧筒(76)后穿过后活动孔(77),并在后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出式登山杆,包括滑杆(1)、底板(2)、底座(3),所述滑杆(1)为圆柱状,所述底板(2)为板条状,所述滑杆(1)的下端与底板(2)垂直相连接,所述底板(2)前后两端分别固接有向背离滑杆(1)方向延伸的前连角(4)和后连角(5),所述底座(3)的前端与所述前连角(4)的末端相固接,所述底座(3)的后端与所述后连角(5)的末端相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包括与前连角(4)固接的前弧部(6)、与后连角(5)固接的后平部(7)、前弧部(6)与后平部(7)之间设置的中弧部(8),前弧部(6)的横截面为圆心角为90°的扇环,其一端与前连角(4)相固接,前弧部(6)的外表面与前连角(4)的外表面相切,所述中弧部(8)的横截面为圆心角为40°的扇环,所述前弧部(6)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与中弧部(8)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相齐平,所述中弧部(8)扇环状横截面的内表面半径为前弧部(6)扇环状横截面的内表面半径的2倍,所述后平部(7)为平板状结构,其前端与所述中弧部(8)固接,后端与后连角(5)末端固接,所述后平部(7)的内表面、外表面分别与中弧部(8)的内表面、外表面相齐平,所述前弧部(6)外表面均匀设置有3组前固装置,每组前固装置包括2个沿前弧部(6)横截面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的前固钉(61),所述前固钉(61)垂直于前弧部(7)外表面且向背离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前固钉(61)为带有尖锐顶角的圆锥体,其中圆锥体的底面与前弧部(6)外表面固接,每组前固装置外侧分别设置有前固板(62),所述前固板(62)靠近前弧部(6)外表面的一侧沿前弧部(6)横截面垂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前接轴(63),所述前固板(62)上设置有与前固钉(61)配套的前穿过孔(64),所述前弧部(6)上设置有与前接轴(63)配套的前固定孔(65),在前弧部(6)内表面的一侧、所述前固定孔(65)的外周设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末端封闭的前弹簧筒(66),所述前弹簧筒(66)封闭末端处设置有前活动孔(67),所述前接轴(63)经前固定孔(65)、前弹簧筒(66)后穿过前活动孔(67),并在前活动孔(67)靠近底板(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前活动孔(67)相卡接,所述前接轴(66)外侧套接有前弹簧(68),所述前弹簧(68)上下两端分别与前弹簧筒(66)封闭末端的内表面和前固板(62)内表面相接触,所述前固板(62)为与前弧部(6)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状板体,所述前固板(10)的圆心角为20°,所述中弧部(8)外表面均匀设置有2组中固装置,每组中固装置包括2个沿中弧部(8)横截面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的中固钉(81),所述中固钉(81)垂直于中弧部(8)外表面且向背离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中固钉(81)为带有尖锐顶角的圆锥体,其中圆锥体的底面与中弧部(8)外表面固接,所述中固装置外侧设置有中固板(82),所述中固板(82)靠近中弧部(8)外表面的一侧沿中弧部(8)横截面垂直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浩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