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清理缸体水套内腔残砂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领域,需要对发动机缸体毛坯进行抛丸处理,抛丸后需要保证水套内腔的清洁度符合技术要求,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缸体铸件进入抛丸机之前采用人工利用风铲对水套内腔的残砂进行振动清理,使缸体水套内腔的残砂能松动,方便提高后期的抛丸效果,满足缸体抛丸后的清洁度的要求。目前采用人工利用风铲清理的工作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一个人利用一台手提式风铲一次只能清理一个水套孔,而一个缸体需要清理多个水套孔,清理效率低,只能通过增加人工来满足生产效率;2、由于清理方式、角度的不同,水套内腔的残砂紧固程度不同,在清理过程中铲头会断裂,造成铸件废品。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效率高的预清理缸体水套内腔残砂装置及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清理缸体水套内腔残砂装置,该残砂装置包括:一根水平方向的横梁;所述横梁两端连接有与横梁垂直的向地面延伸的相互对称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清理缸体水套内腔残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水平方向的横梁;所述横梁两端连接有与横梁垂直的向地面延伸的相互对称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构成一个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另一端面分别连接有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垂直的且自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端面向与所述横梁垂直方向的两侧延伸的相互对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向第一空腔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垂直方向上穿过两端面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面上也分别设有垂直方向上穿过两端面的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清理缸体水套内腔残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水平方向的横梁;所述横梁两端连接有与横梁垂直的向地面延伸的相互对称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构成一个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另一端面分别连接有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垂直的且自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端面向与所述横梁垂直方向的两侧延伸的相互对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向第一空腔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垂直方向上穿过两端面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面上也分别设有垂直方向上穿过两端面的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对称,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对称;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内分别设有穿透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的向地面延伸的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和第四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朝向地面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铲头固定板安装座上,所述第三连接柱和第四连接柱的朝向地面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铲头固定板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铲头固定板安装座和第二铲头固定板安装座相互对称;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和第四连接柱上分别缠绕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和第四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两端抵顶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一铲头固定板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第四减震弹簧的两端抵顶于第二连接板和第二铲头固定板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一铲头固定板安装座和第二铲头固定板安装座朝向第一空腔的一侧固定有铲头固定板;所述铲头固定板的朝向第一空腔的一侧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一活塞式振动器;所述铲头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穿过铲头固定板且自铲头固定板向垂直方向的两侧延伸的相互对称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朝向所述第一空腔的端面通过一导向柱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导向柱连接板、铲头固定板构成一口字型框架,所述框架包围所述活塞式振动器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另一端面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分别缠绕有第一保护板复位弹簧和第二保护板复位弹簧,所述第一保护板复位弹簧的两端抵顶于铲头固定板和第一定位销之间,所述第二保护板复位弹簧的两端抵顶于铲头固定板和第二定位销之间;所述铲头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一高度限位柱和第二高度限位柱;所述铲头板固定板朝向地面的一侧固定有用于清砂的至少一个铲头;所述铲头的另一端抵靠铲头保护板,所述铲头保护板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泰克西汽车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