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室内采暖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热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地热供暖主要以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对房间进行加热,这两种供暖方式都是先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的人们从空气中获取热量,然而室内的热空气往往都上升到上层,冷空气存在于下层,这就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出现上热下凉的情况。采用对流方式的散热器都要辅助风机进行散热,但是风机在运行中有噪音会影响人们的休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取暖的方式不断升级改造,出现了一种利用电能转化为红外热能的地热装置——电地暖,电地暖不但散热均匀,而且耗费能源较少。随着电地暖的盛行,其安全性也备注关注,尤其是电地暖取暖材料与电源线接头处的防脱落、防水、防潮以及防漏电尤为引人瞩目。因此,电地暖在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防脱落、防水、防潮和防止漏电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热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碳热轨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个碳棒;所述碳棒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防脱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碳棒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接头保护装置;所述接头保护装置包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电源线连接部和碳棒连接部;在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中设置有沿所述电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源线(110)、第二电源线(120)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线(110)和所述第二电源线(120)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个碳棒(130);所述碳棒(130)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防脱连接装置(140)与所述第一电源线(110)和所述第二电源线(120)电连接;并且在所述碳棒(130)与所述第一电源线(110)和所述第二电源线(120)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接头保护装置(150);所述接头保护装置(150)包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电源线连接部(151)和碳棒连接部(152);在所述电源线连接部(151)中设置有沿所述电源线连接部(151)轴向贯通所述电源线连接部(151)的过线孔(153);在所述碳棒连接部(152)上设置有沿所述碳棒连接部(152)轴向与所述过线孔(153)连通的连接孔(154);并且,在所述过线孔(153)的孔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凹槽(155);在所述连接孔(154)的孔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15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源
线(110)、第二电源线(120)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线(110)和所述第
二电源线(120)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个碳棒(130);
所述碳棒(130)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防脱连接装置(140)与所述第
一电源线(110)和所述第二电源线(120)电连接;并且在所述碳棒(130)
与所述第一电源线(110)和所述第二电源线(120)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
接头保护装置(150);
所述接头保护装置(150)包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电源线连接部(151)
和碳棒连接部(152);
在所述电源线连接部(151)中设置有沿所述电源线连接部(151)轴
向贯通所述电源线连接部(151)的过线孔(153);
在所述碳棒连接部(152)上设置有沿所述碳棒连接部(152)轴向与
所述过线孔(153)连通的连接孔(154);
并且,在所述过线孔(153)的孔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凹槽(155);
在所述连接孔(154)的孔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1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棒(130)
与所述第一电源线(110)相互垂直设置;或者,所述碳棒(130)与所述
第一电源线(110)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大小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防脱
连接装置(140)包括插入部(141)和与所述插入部(141)一体成型的
固定部(142);并且在所述插入部(141)上设置有防脱落结构(1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落结
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滨,张雪芳,底杏甫,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