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抗冲击特大吨位多向耗能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5179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8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抗冲击特大吨位多向耗能阻尼器,所述装置由底板、阻抗板、侧板、顶板、传动支架及上部连接板组成。在由底板、侧板与顶板焊接组成的钢箱体内置阻抗板并注满粘滞液。阻抗板分为固定阻抗板与可动阻抗板,固定阻抗板焊接在侧板上,可动阻抗板通过传动支架与上部连接装置相连接,可动阻抗板上设有剪力键。由上部连接装置和传动支架带动可动阻抗板。可动阻抗板在粘滞液内运动,剪切粘滞液的同时产生阻尼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确保结构抗震体系平稳转换,并发挥特大吨位多向抗冲击及耗能减震作用。稳定可靠、成本低廉、减震性能优越,可以满足水平面内任意方向的阻尼力需求。可用于桥梁、建筑等对于耗能减震需求较大的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耗能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抗冲击特大吨位多向耗能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地震是人类遭受的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往往在片刻之间就造成惨重的灾难。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发生了数十次强烈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创伤。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相当广阔的地区处在亚欧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发生的大地震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坟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等均造成了大量伤亡,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强烈地震不仅会直接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次生灾害也会带来严重的伤亡、经济损失乃至社会问题。例如生命线工程设施的破坏,就会间接地带来更大的灾难。交通运输系统对地震灾后救援、疏散和重建等工作极为重要,而作为交通运输网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尤其是重要干线的长大桥梁,更是起着枢纽的作用,一旦震坏,将造成交通阻塞甚至中断,严重影响震后救援和重建等工作的开展,使次生灾害加剧,导致更大的损失。防震减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结构震动控制方面应用最多的是被动控制。结构被动控制是指在结构的特定部位附加耗能装置或子结构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抗冲击特大吨位多向耗能阻尼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抗冲击特大吨位多向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阻抗板(2)、侧板(3)、顶板(4)、传动支架(5)、及上部连接装置(6);所述侧板(3)焊接在底板(1)上,顶板(4)焊接在侧板(3)上形成钢箱;所述钢箱内设置有阻抗板(2)和传动支架(5),钢箱内部空隙处注满粘滞液(7);所述传动支架(5)由钢架(5.1)与聚四氟乙烯板(5.2)组成,钢架(5.1)由钢制托板(5.1.1)与钢柱(5.1.2)组成,所述聚四氟乙烯板(5.2)设置在底板(1)上,钢制托板(5.1.1)设置在聚四氟乙烯板(5.2)上,钢柱(5.1.2)设置在钢制托板(5.1.1)上,钢柱(5.1.2)穿过顶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抗冲击特大吨位多向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阻抗板(2)、侧板(3)、顶板(4)、传动支架(5)、及上部连接装置(6);所述侧板(3)焊接在底板(1)上,顶板(4)焊接在侧板(3)上形成钢箱;所述钢箱内设置有阻抗板(2)和传动支架(5),钢箱内部空隙处注满粘滞液(7);所述传动支架(5)由钢架(5.1)与聚四氟乙烯板(5.2)组成,钢架(5.1)由钢制托板(5.1.1)与钢柱(5.1.2)组成,所述聚四氟乙烯板(5.2)设置在底板(1)上,钢制托板(5.1.1)设置在聚四氟乙烯板(5.2)上,钢柱(5.1.2)设置在钢制托板(5.1.1)上,钢柱(5.1.2)穿过顶板(4)上的开口与上部连接装置(6)连接,顶板(4)上开口数量、开口形状与钢柱(5.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秀丽周绪旭周良成李雪红李枝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