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拉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275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08:00
一种窗帘拉杆,包含一个握持杆及一个推拉座单元。该推拉座单元是可拆离的扣住一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且又可拆离的扣住一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该推拉座单元包括一个凹陷的第一凹槽、一个由该第一凹槽的周面继续凹陷的第二凹槽、两个形成于邻近该第一凹槽凹陷口处的第一卡合件、及两个形成于邻近该第二凹槽凹陷口处的第二卡合件。该第一凹槽能适用于容置一个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且所述第一卡合件分别能卡合于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的两侧的顶缘,该第二凹槽能适用于容置一个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且所述第二卡合件分别能卡合于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的两侧的顶缘。使用者可以握持该握持杆直接上推或下拉该窗帘下梁以连动一个窗帘收合或是展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杆,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推拉一个窗帘下梁的窗帘拉杆
技术介绍
现有窗帘架构如百叶窗、罗马帘等,多是使用拉绳以操作帘幕向上卷收或向下展开,然而,向下垂落的拉绳不仅有碍美观、不易收纳,更因其容易缠绕于物品、孩童的特性,而屡屡发生憾事。有鉴于此,目前市面上已出现无拉绳的窗帘架构,此种窗帘架构是通过一设置于一个窗帘上梁中的卷拉机构让使用者直接下拉或上推该窗帘的一个窗帘下梁,以使帘幕向上卷收或向下展开,然而,对于身高较低的使用者或是孩童而言,因高度不足以触碰到完全卷收的该窗帘下梁,或者是,窗帘安装高度较高时,若单纯使用手指抓拿下梁会有触碰不到的问题,因此无法将其下拉展开,也无法将该窗帘上推至最顶端而完成卷收,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推拉一个窗帘下梁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窗帘拉杆。本技术窗帘拉杆,适用于分别推拉一个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及一个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该窗帘拉杆包含一个握持杆及一个推拉座单元。该推拉座单元设置于该握持杆一端,是可拆离的扣住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且又可拆离的扣住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本技术的窗帘拉杆,该推拉座单元包括一个由外朝一个置入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一个由该第一凹槽的周面朝该置入方向继续凹陷的第二凹槽、两个形成于邻近该第一凹槽凹陷口处的第一卡合件、及两个形成于邻近该第二凹槽凹陷口处的第二卡合件。该第一凹槽能适用于容置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且所述第一卡合件分别能卡合于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的两侧的顶缘,该第二凹槽能适用于容置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且所述第二卡合件分别能卡合于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的两侧的顶缘。该第一凹槽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凹槽的最大宽度。本技术的窗帘拉杆,该推拉座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握持杆一端的基板、两个分别由该基板两相反侧缘相互远离并朝相反于该置入方向延伸的内壁,及两个分别由所述内壁远离该基板的一端相互远离并朝相反于该置入方向延伸的外壁,所述内壁与该基板相配合界定该第二凹槽,所述外壁相配合界定该第一凹槽。本技术的窗帘拉杆,所述第二卡合件分别形成于所述内壁远离该基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卡合件分别形成于所述外壁远离所述内壁的一端。本技术的窗帘拉杆,所述第二卡合件分别由所述内壁远离该基板的一端相互靠近延伸,所述第一卡合件分别由所述外壁远离所述内壁的一端相互靠近延伸。本技术的窗帘拉杆,该推拉座单元为可挠性材质一体成型。本技术的窗帘拉杆,每一个第一卡合件包括一个可挠性斜向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位置对应且相对距离略小于该第一尺寸的该窗帘下梁的宽度,每一第二卡合件包括一个可挠性斜向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位置对应且相对距离略小于该第二尺寸的该窗帘下梁的宽度。本技术的窗帘拉杆,该握持杆包括一个杆体,及一个由该杆体一端延伸扩大且供该基板设置的连结座。本技术的窗帘拉杆,该第一凹槽的最大宽度符合2英寸规格的该窗帘下梁,该第二凹槽的最大宽度符合1英寸规格的该窗帘下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该握持杆及该推拉座单元,使用者可以握持该握持杆直接上推或下拉该窗帘下梁以连动该窗帘收合或是展开,借此,能适用于各种身高的使用者,增添使用上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窗帘拉杆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例安装于一个窗帘的一个示意图;图3是该实施例应用于一个1英寸规格的窗帘下梁的示意图;及图4是该实施例应用于一个2英寸规格的窗帘下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窗帘拉杆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应用于一个包括一个窗帘下梁91的窗帘9,且适用于推拉不同尺寸的该窗帘下梁91,该实施例包含一个握持杆2及一个推拉座单元3。该握持杆2包括一个杆体21,及一个由该杆体21一端延伸扩大的连结座22。该推拉座单元3设置于该连结座22扩大的一端,是可拆离的扣住一个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91且又可拆离的扣住一个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91。该推拉座单元3包括一个由外朝一个置入方向L凹陷的第一凹槽31、一个由该第一凹槽31的周面朝该置入方向L继续凹陷的第二凹槽32、两个形成于邻近该第一凹槽31凹陷口311处的第一卡合件33、及两个形成于邻近该第二凹槽32凹陷口321处的第二卡合件34、一个设置于该连结座22的基板35、两个分别由该基板35两相反侧缘相互远离并朝相反于该置入方向L延伸的内壁36,及两个分别由所述内壁36远离该基板35的一端相互远离并朝相反于该置入方向L延伸的外壁37,所述内壁36与该基板35相配合界定该第二凹槽32,所述外壁37相配合界定该第一凹槽31。其中,该第一凹槽31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凹槽32的最大宽度,且该第一凹槽31的最大宽度符合2英寸(inch)规格的该窗帘下梁91,该第二凹槽32的最大宽度符合1英寸规格的该窗帘下梁91。该第一凹槽31能适用于容置该第一尺寸(2英寸)的窗帘下梁91,且该第二凹槽32能适用于容置该第二尺寸(1英寸)的窗帘下梁91。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第一卡合件33包括一个可挠性斜向导引部331,所述导引部331位置对应且相对距离略小于2英寸的该窗帘下梁91的宽度。同样地,每一个第二卡合件34包括一个可挠性斜向导引部341,所述导引部341位置对应且相对距离略小于略小于1英寸的该窗帘下梁91的宽度。参阅图1及图4,所述第一卡合件33分别形成于所述外壁37远离所述内壁36的一端,且分别由所述外壁37远离所述内壁36的一端相互靠近延伸,所述第一卡合件33的导引部331可受力导引推开而分别能脱离地卡合于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91的两侧的顶缘。参阅图1及图3,所述第二卡合件34分别形成于所述内壁36远离该基板35的一端,且分别由所述内壁36远离该基板35的一端相互靠近延伸,所述第二卡合件34的导引部341可受力导引推开而分别能脱离地卡合于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91的两侧的顶缘。其中,该推拉座单元3较佳为可挠性材质,并能为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时间及组装成本。参阅图1、图2及图3,实际应用时,当该窗帘拉杆应用于1英寸规格的该窗帘下梁91时,使用者能握持该握持杆2推抵该窗帘下梁91,使该窗帘下梁91沿该置入方向L经由该第一凹槽31进入该第二凹槽32,并受所述第二卡合件34卡合(图3),此时,通过该第二凹槽32的周面及所述第二卡合件34限位该窗帘下梁91,使用者即可握持该握持杆2直接上推或下拉该窗帘下梁91,以连动该窗帘9收合或是展开。参阅图4,同样地,当该窗帘拉杆应用于2英寸规格的该窗帘下梁91时,使用者同样能握持该握持杆2推抵该窗帘下梁91,使该窗帘下梁91沿该置入方向L进入该第一凹槽31,并受所述第一卡合件33卡合,此时,通过该第一凹槽31的周面及所述第一卡合件33限位该窗帘下梁91,使用者可以握持该握持杆2直接上推或下拉该窗帘下梁91,以连动该窗帘9收合或是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二卡合件33、34的导引部331、341于未受力前的相对距离,是分别略小于该第一、二尺寸的窗帘下梁91宽度,这是通过所述导引部331、341以挠性变型作用作为卡合。此等手段是可通过驱动撑开或拉开所述导引部331、341的机构替代,就不需要将所述该第一、二卡合件33、34的导引部331、341的相对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窗帘拉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帘拉杆,适用于分别推拉一个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及一个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其特征在于:该窗帘拉杆包含一个握持杆及一个推拉座单元;该推拉座单元设置于该握持杆一端,是可拆离的扣住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且又可拆离的扣住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拉杆,适用于分别推拉一个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及一个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其特征在于:该窗帘拉杆包含一个握持杆及一个推拉座单元;该推拉座单元设置于该握持杆一端,是可拆离的扣住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且又可拆离的扣住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拉杆,其特征在于:该推拉座单元包括一个由外朝一个置入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一个由该第一凹槽的周面朝该置入方向继续凹陷的第二凹槽、两个形成于邻近该第一凹槽凹陷口处的第一卡合件、及两个形成于邻近该第二凹槽凹陷口处的第二卡合件,该第一凹槽能适用于容置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且所述第一卡合件分别能卡合于该第一尺寸的窗帘下梁的两侧的顶缘,该第二凹槽能适用于容置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且所述第二卡合件分别能卡合于该第二尺寸的窗帘下梁的两侧的顶缘,该第一凹槽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凹槽的最大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拉杆,其特征在于:该推拉座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握持杆一端的基板、两个分别由该基板两相反侧缘相互远离并朝相反于该置入方向延伸的内壁,及两个分别由所述内壁远离该基板的一端相互远离并朝相反于该置入方向延伸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彰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敬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