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窗帘的拉绳固定器,包含有二相互对接的侧盖,每一个侧盖具有一脱绳孔与一位于脱绳孔下方的卡绳槽,两条拉绳在平常使用时是穿经脱绳孔且分别被一个卡绳槽所卡住,当两条拉绳之间被异物给撑开时,两条拉绳会分别通过脱绳孔的一封闭端对两个侧盖施以往外推顶的力量,一旦两个侧盖所受到的往外推顶力量大于两个侧盖的结合力量时,两个侧盖会立刻分开而与拉绳之间瞬间形成分离状态,如此即能达到增加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窗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提高使用安全性的拉绳固定器。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控制窗帘的开启及关闭,窗帘的拉绳通常都是采用外露的设计供使用者操作,并且在所有拉绳的底端利用一拉绳固定器予以固结,以避免拉绳之间出现打结的问题而达到收整拉绳的目的。然而,由于传统拉绳固定器与每条拉绳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使得拉绳固定器与拉绳之间会形成一吊挂空间,若嬉戏中的孩童不小心将颈部穿设前述吊挂空间内且朝固定器的方向有下压的动作时,很容易产生勒颈的危险。因此,传统的拉绳固定器在使用上欠缺足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窗帘的拉绳固定器,其能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窗帘的拉绳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侧盖,具有一第一周壁、一第一顶壁、一第一底壁,以及一第一卡合壁,该第一顶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顶缘且具有一第一脱绳孔,该第一脱绳孔具有一第一封闭端与一第一开放端,该第一底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底缘,该第一卡合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内侧面且位于该第一顶壁与该第一底壁之间,该第一卡合壁具有一第一卡绳槽与一邻设于该第一卡绳槽的卡合凹部;以及一第二侧盖,对接于该第一侧盖且具有一第二周壁、一第二顶壁、一第二底壁,以及一第二卡合壁,该第二顶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顶缘且具有一第二脱绳孔,该第二脱绳孔具有一第二封闭端与一第二开放端,该第二底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底缘,该第二卡合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内侧面且位于该第二顶壁与该第二底壁之间,该第二卡合壁具有一第二卡绳槽与一邻设于该第二卡绳槽的卡合凸部;其中,该第一侧盖的第一脱绳孔的第一开放端衔接该第二侧盖的第二脱绳孔的第二开放端,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卡合壁的第一卡绳槽对应连通于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卡合壁的第二卡绳槽,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卡合壁的卡合凹部可拆卸地组接于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卡合壁的卡合凸部。其中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底壁具有一定位凹部,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底壁具有一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可拆卸地组接于该定位凹部。其中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底壁具有一第一穿绳孔,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底壁具有一第二穿绳孔,该第一、第二穿绳孔之间对应连通。其中该第一侧盖还具有二相对的迫紧壁,该二迫紧壁自该第一周壁的内侧面凸伸而出且抵接于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周壁的内侧面。其中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周壁具有一第一接合凹部与一第一接合凸部,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周壁具有一第二接合凹部与一第二接合凸部,该第二接合凹部可拆卸地组接于该第一接合凸部,该第二接合凸部可拆卸地组接于该第一接合凹部。由上述可知,在平常使用时,两条拉绳是穿经该第一侧盖的脱绳孔及该第二侧盖的第二脱绳孔且分别被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卡绳槽及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卡绳槽所卡住,当有异物进入两条拉绳之间时,两条拉绳会分别对该第一、第二侧盖施以往外推顶的力量,一旦第一、第二侧盖所受到的推顶力量大于该第一、第二侧盖之间的结合力量时,该第一、第二侧盖会立刻分开而与拉绳之间瞬间形成分离状态,如此即能达到增加使用安全性的目的。有关本技术所提供的拉绳固定器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所述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技术所列举 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配合拉绳使用的组合剖视图。图5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拉绳在卷绕之后的状态。图6为本技术配合拉绳使用的俯视图,主要显示拉绳移动至脱绳孔的封闭端的状态。图7为本技术配合拉绳使用的另一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第二侧盖相互分离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请先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拉绳固定器10包含有一第一侧盖20与一第二侧盖30。第一侧盖20具有一第一周壁21、一第一顶壁22及一第一底壁23,第一周壁21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一第一接合凹部212与一第一接合凸部214,第一顶壁22连接于第一周壁21的顶缘且具有一第一脱绳孔24,第一脱绳孔24为半椭圆形且具有一第一封闭端242与一第一开放端244,第一底壁23连接于第一周壁21的底缘且具有二相对的定位凹部232与一介于两个定位凹部232之间的第一穿绳孔234。此外,第一侧盖20还具有一第一卡合壁25及二相对的迫紧壁26,第一卡合壁25连接于第一周壁21的内侧面且具有二相对的卡合凹部252与一介于两个卡合凹部252之间的第一卡绳槽254,迫紧壁26自第一周壁21的顶缘的内侧面凸伸而出。第二侧盖30具有一第二周壁31、一第二顶壁32及一第二底壁33,第二周壁31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一第二接合凹部312与一第二接合凸 部314,第二顶壁32连接于第二周壁31的顶缘且具有一第二脱绳孔34,第二脱绳孔34为半椭圆形且具有一第二封闭端342与一第二开放端344,第二底壁33连接于第二周壁31的底缘且具有二相对的定位凸部332与一介于两个定位凸部332之间的第二穿绳孔334。此外,第二侧盖30还具有一第二卡合壁35,第二卡合壁35连接于第二周壁31的内侧面且具有二相对的卡合凸部352与一介于两个卡合凸部352之间的第二卡绳槽354。在组装时,如图3所示,第一侧盖20的第一周壁21的第一接合凹部212组接于第二侧盖30的第二周壁31的第二接合凸部314,第一侧盖20的第一周壁21的第一接合凸部214组接于第二侧盖30的第二周壁31的第二接合凹部312,第一侧盖20的第一卡合壁25的卡合凹部252组接于第二侧盖30的第二卡合壁35的卡合凸部352,第一侧盖20的第一底壁23的定位凹部232组接于第二侧盖30的第二底壁33的定位凸部332,第一侧盖20的迫紧壁26抵接于第二侧盖30的第二周壁31的内侧面。在组装完成之后,第一侧盖20的第一脱绳孔24的第一开放端244衔接第二侧盖30的第二脱绳孔34的第二开放端344(如图1所示),第一侧盖20的第一卡合壁25的第一卡绳槽254对应连通于第二侧盖30的第二卡合壁35的第二卡绳槽354,如图4所示,通过至少两条上拉绳12分别穿过第一、第二脱绳孔24、34及第一、第二卡绳槽254、354,使第一、第二侧盖30能分别利用第一、第二卡合壁25、35跟上拉绳12的末端卡接在一起。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侧盖20的第一底壁23的第一穿绳孔234对应连通于第二侧盖30的第二底壁33的第二穿绳孔334,通过一条下拉绳14穿过第一、第二穿绳孔234、334之后进行打结处理,使第一、第二侧盖20、30不论是结合或分开都能保持跟下拉绳14连接在一起。在平常使用时,如图4所示,使用者可以通过拉动下拉绳14,让下拉绳14通过与拉绳固定器10之间的连接关系拉动拉绳固定器10,此时拉绳固定器10与上拉绳12之间保持卡接关系,所以拉绳固定器10在受到下拉绳14的拉力之后会拉动上拉绳12,使上拉绳12进一步驱动窗帘展开或收合。当两条上拉绳12之间有异物16(如孩童的颈部)进入时,如图5及图6所示,两条上拉绳12会被异物16所撑开而分别移动到第一侧盖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窗帘的拉绳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侧盖,具有一第一周壁、一第一顶壁、一第一底壁,以及一第一卡合壁,该第一顶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顶缘且具有一第一脱绳孔,该第一脱绳孔具有一第一封闭端与一第一开放端,该第一底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底缘,该第一卡合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内侧面且位于该第一顶壁与该第一底壁之间,该第一卡合壁具有一第一卡绳槽与一邻设于该第一卡绳槽的卡合凹部;以及一第二侧盖,对接于该第一侧盖且具有一第二周壁、一第二顶壁、一第二底壁,以及一第二卡合壁,该第二顶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顶缘且具有一第二脱绳孔,该第二脱绳孔具有一第二封闭端与一第二开放端,该第二底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底缘,该第二卡合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内侧面且位于该第二顶壁与该第二底壁之间,该第二卡合壁具有一第二卡绳槽与一邻设于该第二卡绳槽的卡合凸部;其中,该第一侧盖的第一脱绳孔的第一开放端衔接该第二侧盖的第二脱绳孔的第二开放端,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卡合壁的第一卡绳槽对应连通于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卡合壁的第二卡绳槽,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卡合壁的卡合凹部可拆卸地组接于该第二侧盖的第二卡合壁的卡合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窗帘的拉绳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侧盖,具有一第一周壁、一第一顶壁、一第一底壁,以及一第一卡合壁,该第一顶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顶缘且具有一第一脱绳孔,该第一脱绳孔具有一第一封闭端与一第一开放端,该第一底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底缘,该第一卡合壁设于该第一周壁的内侧面且位于该第一顶壁与该第一底壁之间,该第一卡合壁具有一第一卡绳槽与一邻设于该第一卡绳槽的卡合凹部;以及一第二侧盖,对接于该第一侧盖且具有一第二周壁、一第二顶壁、一第二底壁,以及一第二卡合壁,该第二顶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顶缘且具有一第二脱绳孔,该第二脱绳孔具有一第二封闭端与一第二开放端,该第二底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底缘,该第二卡合壁设于该第二周壁的内侧面且位于该第二顶壁与该第二底壁之间,该第二卡合壁具有一第二卡绳槽与一邻设于该第二卡绳槽的卡合凸部;其中,该第一侧盖的第一脱绳孔的第一开放端衔接该第二侧盖的第二脱绳孔的第二开放端,该第一侧盖的第一卡合壁的第一卡绳槽对应连通于该第二侧盖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宇,
申请(专利权)人:陈金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