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性保温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敷型的保温材料,该保温材料由CMC水溶液,纤蛇纹石、海泡石、粒状保温材料、表面活性剂TX,硅酸钠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充分搅拌混合而成,该保温材料具有塑性,又是一种发泡体,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粘结力,具有自固化性能,干固时收缩率很小,保温性能好,且利于施工。该塑性保温材料制造过程不需静置消泡,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性涂敷型保温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目前大量使用的保温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微孔硅和硅酸铝棉(又称陶瓷棉或耐火纤维),都不具有塑性,使用这些材料制成的构件保温,在连接处的密闭性差,因而形成热桥,致使不能达到按照材料导热系数所预期的保温效果。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发展了一种涂抹型浆体保温材料,如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将这种涂料涂敷到需要保温的设备或管道上,其保温结构的整体性好,消除了定型制品在连接处的热桥或裸露散热问题。这类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的生产工艺,已公开的有中国专利CN87102864A,CN87101962A,CN1058975A,CN1057659A,CN1058419A,CN1067874A等。这种申请了专利的保温涂料(或材料),都存在以下两个共同的缺点一是制造出来的浆体材料,要经过24小时的静置消泡,才能包装出厂,生产周期长;二是在干固过程中收缩率很大,其收缩率均在30%以上。此外,这类浆体型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导热系数普遍偏高。据(原)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对上述浆体型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的使用情况调查(见《新型建筑材料》1993年第2期,PP.19-22),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常温导热系数为0.086W/(m.°k),大于国家标准GB4272-84《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中规定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最低限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浆体型保温涂料的缺点,提出一种在生产过程不需静置消泡,干固过程容积基本不变,有较好的延展性和粘结力,从而便于生产、施工,且保温性能良好的逆性保温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塑性保温材料,是一种经过充分搅拌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由以下各组分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算)CMC0.3-1%,纤蛇纹石7-13%,海泡石2-6%,粒状保温材料2-7%,表面活性剂TX(Penetrating agent TX)0.2-0.7%。硅酸钠(谷称水玻璃)3-6%,余量为水。上述所说的粒状保温材料是指以颗粒形态为特征的即区别于纤维状和粉末状形态的保温材料,可以采用浮石,膨胀珍珠岩、烧结硅藻土,粉煤灰等颗粒状的保温塑性保温材料的制造方法是这样的,将CMC配成水溶液,在CMC水溶液中加入海泡石,纤蛇纹石,表面活性剂TX,经充分搅拌成胶体状,再加入粒状保温材料和硅酸钠混合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保温材料其表现特征是具有塑性同时又是一种发泡体,可以被揉捏成各种形状保持容积不变(干固时收缩率<3%),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粘结力,一次镘涂厚度可达2厘米以上(一般的浆体型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每次只能镘涂几毫米),同时具有自固化性能,因此施工速度快,该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在工程保温的使用温度范围内,也具有比公知的保温材料更好的保温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简易,在生产过程不需要静置消泡,因而生产效率可大幅度提高。实施例一水100克,CMC5克,海泡石30克,纤蛇纹石100克,膨胀珍珠岩(粒状)34克,表面活性剂TX20克,硅酸钠(40°)50克,按所述制造方法配制成塑性保温材料,此配方所制的保温材料干样品密度<0.200克/cm3,常温导热系数0.050W/(m.°k)。实施例二水345公斤,CMC1.8公斤,海泡石12公斤,纤蛇纹石40公斤,表面活性剂TX3公斤,膨胀珍珠岩(粒状)14公斤,硅酸钠18公斤。按所说制造方法配制成混合物,所制的塑性保温材料干样品密度为0.188克/cm3,常温导热系数为0.049W/(m.°k),平均温度350℃时的导热系数为0.089W/(m.°k)。权利要求1.一种塑性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以下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物质的充分搅拌混合物0.3-1%的CMC,7-13%的纤蛇纹石,2-6%的海泡石,2-7%的粒状保温材料,0.2-0.7%的表面活性剂TX,3-6%的硅酸钠,余量为水。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粒状保温材料可为浮石、膨胀珍珠岩、烧结硅藻土,粉煤灰中的任一种。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保温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先于CMC水溶液中加入海泡石,纤蛇纹石,表面活性剂TX,充分搅拌成胶体状,再加入粒状保温材料和硅酸钠混合而成。全文摘要一种,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敷型的保温材料,该保温材料由CMC水溶液,纤蛇纹石、海泡石、粒状保温材料、表面活性剂TX,硅酸钠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充分搅拌混合而成,该保温材料具有塑性,又是一种发泡体,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粘结力,具有自固化性能,干固时收缩率很小,保温性能好,且利于施工。该塑性保温材料制造过程不需静置消泡,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文档编号C04B28/26GK1108632SQ9410191公开日1995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刘国新, 周美莲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性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以下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物质的充分搅拌混合物:0. 3-1%的CMC,7-13%的纤蛇纹石,2-6%的海泡石,2-7%的粒状保温材料,0. 2-7%的表面活性剂TX,3-6%的硅酸钠,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新,周美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