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2985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包括:圆筒体,圆筒体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密封圈,每组密封圈包含至少两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为环形,密封圈的下沿与圆筒体外壁连接,密封圈的上沿悬空,下沿所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小于上沿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具有弧度;两组密封圈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的开口方向相反;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间隔设置,通过每个密封圈的上沿与正压型管道的内壁接触,相邻的两个密封圈、圆筒体的外壁以及正压型管道的内壁形成封闭气室,从而,提高正压型管道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管道内处于正压时,“O”型密封圈的管道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管道输送应用较为广泛,用于管道连接处的管道密封技术成为了管道安全输送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管道内输送高压、有毒有害介质时,管道密封质量不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有技术中用于管道密封的通常为“O”型密封圈,其依靠管道两侧法兰盘受力起到密封效果。“O”型密封圈用于管道密封,具体通过螺栓对法兰盘以及法兰盘间的“O”型密封圈进行紧固,是“O”型密封圈与法兰盘两种固体之间的连接,属于“固-固”一相一级密封。现有技术中,当管道内处于正压时,“O”型密封圈的管道密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包括:圆筒体,上述圆筒体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密封圈,每组密封圈包含至少两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为环形,上述密封圈的下沿与上述圆筒体外壁连接,上述密封圈的上沿悬空,上述下沿所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小于上述上沿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上述上沿和上述下沿之间的连接面具有弧度;上述密封圈的上沿用于与上述正压型管道的内壁接触,密封上述正压型管道;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间隔设置,上述相邻的两个密封圈与上述圆筒体的外壁和上述正压型管道的内壁形成封闭的气室;上述两组密封圈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的开口方向相反。上述圆筒体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还设置有连接部件,上述两组密封圈对称设置在上述连接部件的两侧;上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通孔,用于通过螺栓将上述密封圈与上述正压型管道固定。上述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还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上述正压型管道的外壁的两个法兰盘,上述两个法兰盘设置在上述连接部件的两侧,上述两个法兰盘上对应的设置有至少两对通孔,每对通孔与上述连接部件的通孔对应,上述通孔内穿设有螺栓。上述每组密封圈中包含2个密封圈。上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上述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间隔预设距离均匀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包括:圆筒体,圆筒体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密封圈,每组密封圈包含至少两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为环形,密封圈的下沿与圆筒体外壁连接,密封圈的上沿悬空,下沿所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小于上沿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具有弧度;两组密封圈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的开口方向相反;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间隔设置,通过每个密封圈的上沿与正压型管道的内壁接触,相邻的两个密封圈、圆筒体的外壁以及正压型管道的内壁形成封闭气室,从而,提高正压型管道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管道内处于正压时,“O”型密封圈的管道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一密封圈2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在C-C方向上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二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的“O”型圈7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圆筒体;2:密封圈;3:正压型管道;4:正压型管道内介质压力;5:第一气室;6:钢圈;7: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的“O”型圈;8:通孔;9:第二气室;10:法兰盘;11:螺栓;21:密封圈的下沿;22:密封圈的上沿;23:连接面;110:第一密封圈组;120:第二密封圈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或“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圆筒体外壁上设置两组密封圈,每组密封圈包含至少两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为环形,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间隔设置,其中,每个密封圈的内沿与圆筒体外壁连接。每个密封圈的外沿通过与管道内壁贴合,使相邻的密封圈、圆筒体外壁以及管道内壁组成的环状的密封气室。在管道内流体介质正压力的作用下,多个相邻的密封圈形成多个环状密封气室,从而,本专利技术中密封装置对正压型管道起到多级密封作用。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一图1A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参考图1A和图1B,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包括:圆筒体1,圆筒体1为中空结构,并且圆筒体1的两端无底面,用于正压型管道内介质的流过。圆筒体1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密封圈,如图1A中,分别为第一密封圈组110和第二密封圈组120,每组密封圈包含至少两个密封圈2,图1A中以每组密封圈包含3个密封圈为例示出,其中,两组密封圈中包含的密封圈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组中密封圈的个数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设置,对此,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制。其中,每个密封圈2的形状如图2A和图2B。图2A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密封圈2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在C-C方向上的剖面图。如图2A所示,密封圈2为环形,密封圈的下沿21和密封圈的上沿22均为圆形,密封圈的下沿21所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小于密封圈的上沿22所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如图2B所示,密封圈的下沿21和密封圈的上沿22之间的连接面23具有弧度。图3为本专利技术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密封圈2的下沿与圆筒体1外壁连接,密封圈2的上沿悬空。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2间隔设置。两组密封圈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的开口方向相反。当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用于管道3密封时,密封圈2的上沿可与正压型管道3的内壁接触,从而,使相邻的两个密封圈2、圆筒体1的外壁以及正压型管道的内壁形成封闭的第一气室5。在管道内介质正压力4的作用下,密封圈2与管道内壁进行贴合,防止管道内介质进入由密封圈和管道内壁组成的第一气室5,封闭的第一气室5起到对正压型管道进行密封的作用。可选地,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2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密封需求设置,也可以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2间隔预设距离均匀设置,对此,本专利技术不作限制。可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体,所述圆筒体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密封圈,每组密封圈包含至少两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为环形,所述密封圈的下沿与所述圆筒体外壁连接,所述密封圈的上沿悬空,所述下沿所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小于所述上沿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所述上沿和所述下沿之间的连接面具有弧度;所述密封圈的上沿用于与所述正压型管道的内壁接触,密封所述正压型管道;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间隔设置,所述相邻的两个密封圈与所述圆筒体的外壁和所述正压型管道的内壁形成封闭的气室;所述两组密封圈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的开口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体,所述圆筒体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密封圈,每组密封圈包含至少两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为环形,所述密封圈的下沿与所述圆筒体外壁连接,所述密封圈的上沿悬空,所述下沿所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小于所述上沿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所述上沿和所述下沿之间的连接面具有弧度;所述密封圈的上沿用于与所述正压型管道的内壁接触,密封所述正压型管道;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间隔设置,所述相邻的两个密封圈与所述圆筒体的外壁和所述正压型管道的内壁形成封闭的气室;所述两组密封圈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的开口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体的外壁沿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振宇薛俊华任波段昌瑞余国锋陈本良邓东生张寒李志兵杨理强
申请(专利权)人: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