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0505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内设转子,转子通过转轴驱动,泵体的径向内壁设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内均设空腔,空腔使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均形成上壁和下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上壁的厚度与空腔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空腔内设抵接在上耐磨板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的上下壁的支撑柱,支撑柱的轴向中心设贯穿对应上耐磨板和对应下耐磨板的螺钉,上耐磨板的下壁的上端中心设连通其空腔的上进液孔,下耐磨板的上壁的两端设有连通其空腔的下进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子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
技术介绍
转子泵又称胶体泵、凸轮泵、三叶泵、万用输送泵等,转子泵属于容积泵。它是借助于工作腔里的多个固定容积输送单位的周期性转化来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转子是泵用来输送流体的关键部件,转子旋转时其外缘直接与泵体径向的内壁接触,泵体易磨损,维修成本高,转子泵工作时全靠转子输送的动态流体把其摩擦产生热量带走,一旦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操作工如果没有发觉,不及时关机,用不了几分钟,由于缺少了流动液体带走热量,密封装置、转子等好多零件都会被摩擦积累的热量烧坏,泵就得维修或更换,这种现象在不能间断的化工厂里尤其麻烦,操作工需要时刻监控泵的抽吸状态,连上厕所都要有替班轮换,非常不方便,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克服了传统转子泵的泵体易磨损以及严禁脱液空转的技术局限性,使用寿命大幅延长,且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使用户在同等投入的前提下,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减少泵类的连续投入及设备的更换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内设有上下配合分布的两个转子,两个转子通过两个对应的转轴驱动,所述泵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泵体的径向内壁上贴合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弧形的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所述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内均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使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均形成上壁和下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上壁的厚度与空腔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所述空腔内设有多个抵接在上耐磨板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的上下壁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轴向中心设有贯穿对应上耐磨板和对应下耐磨板的螺钉,所述螺钉将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分别固定在泵体内部的上下端,所述上耐磨板的下壁的上端中心设有连通其空腔的上进液孔,所述下耐磨板的上壁的两端设有连通其空腔的下进液孔,所述下进液孔从下耐磨板的上壁的外侧到内侧逐渐向下倾斜。所述转轴和泵体配合的前端面设有唇式密封圈,所述唇式密封圈套设在转轴上,唇式密封圈上设有三个与泵体过盈配合的密封唇。所述转轴和泵体配合的后端面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转轴上,轴套后侧卡设动环,所述动环后端抵接有静环,所述静环后端抵接有弹簧,静环内外侧分别通过压板和密封座压接,所述弹簧后端抵住压板,所述压板和密封座后侧通过压盖压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使得转子与泵体之间的磨损大幅度降低,延长了转子和泵体的使用寿命,维修时只需更换对应受损的上耐磨板或下耐磨板即可,降低了成本,组装方便;同时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内的空腔可以储存被输送的流体,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短时间加强对转子的外缘的冷却效果,使得转子可以短时间脱液空转而不会损坏,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泵体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图中:泵体1、进料口11、出料口12、泵盖2、转子3、转轴4、上耐磨板5、下耐磨板51、空腔52、支撑柱53、螺钉54、上进液孔55、下进液孔56、唇式密封圈6、轴套7、动环71、静环72、弹簧73、压板74、密封座75、压盖7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6所示,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泵体1和泵盖2,紧固件设在两者的周边,所述泵体1内设有上下配合分布的两个转子3,两个转子3通过两个对应的转轴4驱动,两个转轴4联动使得两个转子3配合转动,所述泵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靠近进料口11处为低压区,靠近出料口12处为高压区。所述泵体1的径向内壁上贴合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弧形的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所述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内均设有空腔52,空腔52内可以储存被输送的流体,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短时间加强对转子3的外缘的冷却效果,使得转子3可以短时间脱液空转而不会损坏,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所述空腔52使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均形成上壁和下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上壁的厚度与空腔52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该厚度比值使得本技术的空腔52既能容纳较多的流体,又保证了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的结构强度,不致于在和转子3外缘的摩擦过程中损坏。所述空腔52内设有多个抵接在上耐磨板5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51的上下壁的支撑柱53,本技术中的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内的支撑柱53均为周向6行,轴向3行,共18个,多个支撑柱53分布合理,进一步加强了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的结构强度。所述支撑柱53的轴向中心设有贯穿对应上耐磨板5和对应下耐磨板51的螺钉54,所述螺钉54将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分别固定在泵体1内部的上下端,上耐磨板5上的螺钉54从其下壁穿入且螺钉54的端部位于下壁内,即螺钉54的端部不露出下壁,不会对上耐磨板5和转子3的外缘的摩擦产生干扰;下耐磨板51的螺钉54从其上壁穿入且螺钉54的端部位于上壁内,即螺钉54的端部不露出上壁,不会对下耐磨板51和转子3的外缘的摩擦产生干扰;螺钉54同时贯穿上壁、支撑柱53和下壁,受力好且均匀,使得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固定可靠,同时不占用空腔52内的流体的空间,流体的冷却面积达到最大化,将螺钉54穿设于支撑柱53内,不会增加流体的泄露点。所述上耐磨板5的下壁的上端中心设有连通其空腔52的上进液孔55,所述下耐磨板51的上壁的两端设有连通其空腔52的下进液孔56,所述下进液孔56从下耐磨板51的上壁的外侧到内侧逐渐向下倾斜,方便流体进入,流体在被转子3输送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从上进液孔55和下进液孔56分别进入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的空腔52内储存,因上进液孔55位于最上端的位置,下进液孔56位于下耐磨板51的靠近顶端位置,因此被储存的流体不会从上进液孔55和下进液孔56泄漏出,能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短时间内加强对转子3外缘周向的冷却效果。所述转轴4和泵体1配合的前端面设有唇式密封圈6,所述唇式密封圈6套设在转轴4上,唇式密封圈6上设有三个与泵体1过盈配合的密封唇,唇式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泵体(1)和泵盖(2),所述泵体(1)内设有上下配合分布的两个转子(3),两个转子(3)通过两个对应的转轴(4)驱动,所述泵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径向内壁上贴合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弧形的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所述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内均设有空腔(52),所述空腔(52)使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均形成上壁和下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上壁的厚度与空腔(52)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所述空腔(52)内设有多个抵接在上耐磨板(5)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51)的上下壁的支撑柱(53),所述支撑柱(53)的轴向中心设有贯穿对应上耐磨板(5)和对应下耐磨板(51)的螺钉(54),所述螺钉(54)将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分别固定在泵体(1)内部的上下端,所述上耐磨板(5)的下壁的上端中心设有连通其空腔(52)的上进液孔(55),所述下耐磨板(51)的上壁的两端设有连通其空腔(52)的下进液孔(56),所述下进液孔(56)从下耐磨板(51)的上壁的外侧到内侧逐渐向下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子泵的径向耐干磨装置,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泵体(1)和泵盖(2),
所述泵体(1)内设有上下配合分布的两个转子(3),两个转子(3)通过两个
对应的转轴(4)驱动,所述泵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
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径向内壁上贴合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弧形的上耐
磨板(5)和下耐磨板(51),所述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内均设有空
腔(52),所述空腔(52)使上耐磨板(5)和下耐磨板(51)均形成上壁和下
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上壁的厚度与空腔(52)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
所述空腔(52)内设有多个抵接在上耐磨板(5)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51)的
上下壁的支撑柱(53),所述支撑柱(53)的轴向中心设有贯穿对应上耐磨板(5)
和对应下耐磨板(51)的螺钉(54),所述螺钉(54)将上耐磨板(5)和下耐
磨板(51)分别固定在泵体(1)内部的上下端,所述上耐磨板(5)的下壁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华鲁志康沈红卫何绍木卢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