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双林专利>正文

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0109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包括:壳体,用于起支撑作用,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中壳置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第一排种机构,置于所述内壳和中壳之间;第二排种机构,置于所述中壳和外壳之间;所述内壳、中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料口,所述内壳与中壳、所述中壳与外壳之间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排排种机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多带种和漏种的现象,保证了部分间隙整体性更好,增加了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播种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排种器,包括窝眼式排种器、气吸式排种器、槽轮式排种器等。各类排种器都程度不同的存在不稳定性。不很理想。气吸式耗能大,噪音尤为严重。窝眼式及型孔式排种效果不稳定,漏播或复播现象较严重,不时有磕种现象发生。此外,近些年由于产量的需求,农作物如大豆的株距不断缩短,并且很多地区为了增产增收,实行了双行短株距的种植方式。因传统的大豆及其杂粮的排种器,在垄上作业时,只能播单行大豆及其它杂粮类,已不再适应双行短株距大豆及其杂粮的播种。为了解决和适应不同地区的农艺要求,农作物种植的不同,双排勺式排种器的专利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结构合理稳定性强,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包括:壳体,用于起支撑作用,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中壳置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第一排种机构,置于所述内壳和中壳之间;第二排种机构,置于所述中壳和外壳之间;所述内壳、中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料口,所述内壳与中壳、所述中壳与外壳之间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料口。优选的,所述中壳包括:中壳本体和环绕在所述中壳本体外周围的中壳外环,所述中壳外环包括左外环和右外环,所述左外环与内壳配合构成一个排种腔,用于容纳第一排种机构,所述右外环与外壳配合构成另一个排种腔,用于容纳第二排种机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种机构包括第一分种盘和第一吃种盘,所述第一分种盘和第一吃种盘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吃种盘和第一分种盘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所述第二排种机构包括第二分种盘和第二吃种盘,第二分种盘和第二吃种盘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吃种盘和第二分种盘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优选的,所述中壳外环上均匀排列有多个中壳安装孔,相邻的两个中壳安装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第一吃种盘包括:吃种盘本体,所述吃种盘本体中间的圆孔处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吃种盘凸环,所述吃种盘凸环用于与对应的第一分种盘中的凹槽进行配合安装。优选的,所述吃种盘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向外突出的勺状的吃种勺,所述吃种勺的勺进口为突出侧卧型结构,每个吃种勺的勺进口的对应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出现漏种和带种护坡。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种盘包括:分种盘本体,所述分种盘本体上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和分种盘本体连接处安装有若干个片状的分种板,相邻的分种板与对应的分种盘本体和环形板之间构成了分种腔。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上设置有一个弧形的条状开口,所述条状开口用于连通对应的分种腔和吃种勺。优选的,所述内壳包括:内壳本体,所述内壳本体的外周环绕有环形的内壳外壁,所述内壳外壁上开设有内壳开口,所述内壳开口与中壳之间形成了第一出料口。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的外周环绕有环形的外壳外壁,所述外壳外壁上开设有外壳开口,所述外壳开口与中壳之间形成了第二出料口。本专利技术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降低多带种和漏种的现象,保证了部分间隙整体性更好,增加了稳定性,极易适合在复杂多变的地形上播种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图1中的中壳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的中壳的左视图;图4为图2中的中壳的右视图;图5为图2中的中壳的立体图;图6为图1中的第一吃种盘的主视图;图7为图6中的第一吃种盘的左视图;图8为图6中的第一吃种盘的俯视图;图9为图6中的第一吃种盘的立体图;图10为图1中的第一分种盘的主视图;图11为图10中的第一分种盘的A-A面的剖视图;图12为图10中的第一分种盘的立体图;图13为图1中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中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6至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的侧视图;图19图18中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内壳;11、内壳本体;12、内壳安装孔;13、内壳开口;14、内壳外壁;2、中壳;3、外壳;31、外壳本体;32、外壳外壁;33、外壳安装孔;34、外壳开口;4、第一分种盘;41、分种盘本体;42、圆柱端;43、第二凸条;44、环形槽;45、分种盘安装孔;46、分种板;47、分种腔;48、环形板;5、第一吃种盘;51、吃种盘本体;52、吃种盘凸环;53、吃种勺;54、吃种盘安装孔;55、护坡;6、第一隔板;61、隔板本体;62、隔板安装孔;63、条状开口;7、第二分种盘;8、第二吃种盘;9、第二隔板;21、中壳本体;22、中壳外环;221、左外环;222、右外环;23、第一通孔;24、进料口;241、第一端面;242、第二端面;25、中板;251、直板;252、弧形板;253、方形角;26、中壳安装孔;27、加强筋;28、进料口;29、出料口;30、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本文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连接”不限于具体的连接形式,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可以是不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可以是电气或信号连接,也可以是机械或物理连接。如图1、图16至图19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用于起支撑作用,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中壳置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第一排种机构,置于所述内壳和中壳之间;第二排种机构,置于所述中壳和外壳之间;所述内壳、中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料口,所述内壳与中壳、所述中壳与外壳之间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用于起支撑作用,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中壳
置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
第一排种机构,置于所述内壳和中壳之间;
第二排种机构,置于所述中壳和外壳之间;
所述内壳、中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料口,所述内壳与中壳、所述中
壳与外壳之间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包括:
中壳本体和环绕在所述中壳本体外周围的中壳外环,所述中壳外环包括左外环
和右外环,所述左外环与内壳配合构成一个排种腔,用于容纳第一排种机构,
所述右外环与外壳配合构成另一个排种腔,用于容纳第二排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种机
构包括第一分种盘和第一吃种盘,所述第一分种盘和第一吃种盘之间设置有起
分隔作用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吃种盘和第一分种盘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所
述第二排种机构包括第二分种盘和第二吃种盘,第二分种盘和第二吃种盘之间
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吃种盘和第二分种盘通过螺丝紧固在
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外环上
均匀排列有多个中壳安装孔,相邻的两个中壳安装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
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双林
申请(专利权)人:梁双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