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792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其内部由小于100nm的纳米晶体颗粒组成,粉末为球形团聚型结构,粒度在40~90μm之间,团聚型粉末中的纳米氧化锆颗粒间为体表接触,未接触的地方为纯净空腔。方法是在含有氧化钇的纳米氧化锆颗粒中加入水,得到水性悬浮胶体,再经过喷雾干燥、筛分、热处理、等离子体致密化制得。生产工艺流程少、操作简单,可低成本、连续地规模化工业生产。该产品满足于等离子体喷涂、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热喷涂工艺需要,用于制备各种抗高温热障涂层或抗高温、耐磨耗、耐腐蚀涂层。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型燃气轮机、船舶、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材料及其生产方法,该粉末材料特别适用于热喷涂(等离子喷涂或火焰喷涂)工艺制备热障涂层或高温烧结工艺制备结构陶瓷。
技术介绍
氧化锆(ZrO2)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陶瓷材料。普通氧化锆在常温至1170℃以单斜相存在,加热到1170~2370℃时转变为四方相,2370℃以上时由四方相转变成立方相(2700℃左右熔融)。由于纯氧化锆的高温相(立方相或四方相)随着温度的降低会转变成低温相(单斜相),并伴随有5~7%左右的体积膨胀。纯氧化锆的这种晶相转变和体积变化,如果作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涂层材料,在受到热循环条件下,会造成过大的热应力,使陶瓷成品或涂层开裂和剥落失效。要获得室温下稳定的高温相氧化锆,就需要在氧化锆中掺杂某些其它氧化物,如氧化钇、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铈、氧化铝等,形成氧化锆的复合氧化物。其它氧化物掺杂的氧化锆复合氧化物在结构陶瓷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氧化锆应用于热障涂层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的涡汽轮机上获得成功后,国内外对氧化锆涂层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一个高峰,大量的研究表明,用氧化钇(Y2O3)(质量分数为6~8%)稳定的ZrO2材料其抗热震性能优越。钇稳定氧化锆作为广泛应用的热障涂层材料,与其它陶瓷涂层材料相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高的强度和断裂韧性、高的线胀系数(接近金属基质,约为10×10-6/K)和低的热导率(1W/m·K)等优异性能,尤其在高温1000℃时,它的热导率数值是所有致密陶瓷材料中最低的,将其以涂层形式与金属基体相复合,在提高金属热端部件抵抗高温腐蚀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忍受更高的使用温度。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纳米科技和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的成熟,纳米ZrO2涂层的制备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的纳米结构陶瓷热障涂层是指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如晶粒、孔洞等处于超细尺寸的纳米水平(2~100nm)。从而对涂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获得比普通热障涂层更优异的性能。制备纳米结构热障涂层的关键是热喷涂纳米结构团聚型粉末,其必须保持纳米结构,并且满足喷涂工艺的要求,如颗粒大小及其分布、颗粒形状、流动性等。由于纳米粉体的流动性极差,不能满足喷涂工艺的送粉要求。热喷涂时,只有颗粒在一定大小和密度时才能具备等离子热喷涂所需的质量,颗粒质量太小,不能获得足够的动能,喷不到工件表面。要制备Y2O3稳定的ZrO2纳米晶体结构热障涂层,所用的纳米粉体必须经过喷雾造粒和致密化过程,将纳米原料制成团聚型微米喷涂粉,再采用等离子喷涂或高速火焰喷涂工艺技术沉积成涂层。故Y2O3稳定纳米结构ZrO2团聚型粉末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是制备纳米结构热障涂层的前提,其关键是既要保持纳米晶体结构不变,又满足于等离子喷涂或高速火焰喷涂工艺要求,并获得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应有的高性能。目前热喷涂用的纳米氧化锆团聚型的粉末主要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微乳液法(反胶团法)制备。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喷雾干燥法足将纳米级氧化锆微粉与一定量的粘结剂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溶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料浆。采用一定的压力将其喷射到干燥塔内,在热风中干燥时通过自身的表面张力团聚成球形。由于这种团聚型粉末是自然收缩,粉末的松装密度小,流动性差。在热喷涂工艺过程中粉末显得有些“飘”,不能获得足够的动能,故其涂层致密度不太高,无法获得较高的结合强度。又由于这种方法中添加的各种有机添加剂,在热喷涂过程极短时间的高温条件下不能全部挥发干净,以细小碳粒的形式存在于涂层中,对涂层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微乳液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粉方法。制得的粉末呈球形,粒度大小一致,不足之处是生产成本的提高,难于实现规模化。此外,有的将上述生产方法与等离子喷雾热解法、超临界干燥法等结合使用,仅进行了一些有限的研究和探讨,距离生产实际应用和规模化则相差太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它不含有害杂质,团聚密度高,流动性好,能满足纳米结构热喷涂工艺的需要,可以获得较高的涂层致密度和较高的结合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的生产方法,该技术工艺流程少、操作方法简单、生产量大,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其特征在于该团聚型粉末由含3~9wt%Y2O3的纳米ZrO2粉体颗粒构成,颗粒的平均晶体粒度为5~60nm,团聚型粉末中的纳米氧化锆颗粒间为体表接触,未接触的地方为纯净空腔。如上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其特征在于晶体结构分别为单斜相+四方相(立方相)或纯四方相(立方相)。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钇稳定的纳米级ZrO2粉体颗粒与水混合,制备成水性纳米悬浮胶体;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将水性纳米悬浮胶体制成微米级团聚型粉末;将团聚型粉末进行热处理;采用等离子技术对热处理后的粉末进行致密化,得到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如上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钇稳定纳米氧化锆粉体原料颗粒粒度在5~60nm之间。如上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性纳米颗粒悬浮胶体的介质为水,纳米颗粒与水的重量比为1∶1~3。如上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干燥方法可以是二流体式或离心式喷雾干燥法之一。如上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干燥粉末的热处理温度在200~600℃之间如上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团聚型粉末的等离子体致密化可以是直流等离子体或高频感应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纳米粉体的稳定分散悬浮液胶体将钇稳定纳米氧化锆粉体中加入适量的纯水,水的用量按重量计为粉体质量的1~3倍,搅拌均匀后注入胶体磨中,连续处理5~30分钟,制备成具有适当浓度和一定粘度的纳米粉体悬浮水性胶体;(2)将纳米氧化锆粉体的水性胶体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成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微米级团聚型粉末,即一次造粒喷雾方式为离心式或二流体式,雾化的料浆依靠自身的表面张力收缩成球形,通过热空气使料浆中的水快速挥发,雾滴干燥形成球形粉末;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80~350℃,出风温度控制在80~180℃,温度的高低调节以粉末充分干燥为限;随后通过抽风将干燥的团聚型粉末抽入旋风分离器内收集。此过程团聚型粉末仍为纳米结构,粒度为5~100μm,形状为球形;(3)筛分;由于喷雾干燥的球形团聚型粉末有一定的粒度分布(5~100μm),通过机械筛分,选取符合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用的成品粒度范围的粉末(40~100μm),其他粉末可再重新制成胶体,再次喷雾造粒;(4)一次造粒粉末的热处理将40~100μm粒度的一次造粒粉末装入料盘在厢式高温炉内于300~600℃进行5~30分钟的热处理;除去粉末中的残余水分,消除粉末中纳米颗粒界面的弛豫现象和内部应力,降低等离子体致密化送粉过程中的颗粒破碎率,提高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其特征在于该团聚型粉末由含3~9wt%Y↓[2]O↓[3]的纳米ZrO↓[2]颗粒构成,颗粒的晶体粒度为5~60nm,团聚型粉末中的纳米氧化锆颗粒间为体表接触,未接触的地方为纯净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书恩王焰新向龙斌宋自洪陈浩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葛店开发区地大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