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5687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窗膜在阳光下呈草绿色,所述草绿色窗膜的膜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柔性透明PET基材层;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银合金层;第一阻隔层;第二高折射率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银合金层;第二阻隔层;第三高折射率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窗膜通过双层银合金层对红外光的反射,与三层高折射层形成折射率匹配关系,并且通过厚度参数的配合,其颜色在太阳光下观察为草绿色,具有绝佳的视觉效果。同时,该草绿色窗膜还具有优异的透光、隔热以及抗氧化性能,使用寿命长,易于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贴附在汽车、建筑物等的窗玻璃上的贴膜,尤其是一种阳光下呈草绿色的窗膜,特别涉及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建筑物等的窗玻璃上经常需要贴附贴膜,通常称为窗膜,以提供隔热、防紫外线等功能。同时,性能优异的窗膜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可见光透光率,可以从窗玻璃的内侧清晰观察窗外。其中,低辐射窗膜又称Low-E窗膜,是在柔性透明基材表面沉积低辐射膜层而成;低辐射窗膜对可见光有较高的透光率,同时,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有很高的反射率,是一种兼具高透光、高隔热等优点的薄膜产品。目前,传统的低辐射节能窗膜存在着颜色单一,隔热性能差等一些缺点,而且具有很强装饰效果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更是少见。目前大部分的窗膜都是节能性较差的热反射涂层窗膜,其结构稳定性差,隔热效果不佳,使用寿命较短,不利于产品大范围推广。在低辐射节能窗膜的工业生产中,磁控窗膜生产后期还需进行涂布工艺进行复合,这使得窗膜不可避免地与空气接触,从而造成其氧化,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也将加速窗膜的氧化,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在阳光下呈草绿色,所述窗膜的膜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柔性透明PET基材层,厚度为23微米~50微米,其可见光透光率≥89%,雾度≤1.5;第一高折射率层,厚度为33nm~35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由Nb2O5构成;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厚度为3nm~6nm,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由ZnO:Al构成;第一银合金层,厚度为9nm~11nm,所述第一银合金层由96%的Ag,4%的Cu构成;第一阻隔层,厚度为0.5nm~0.8nm,所述第一阻隔层由Ti构成;第二高折射率层,厚度为66nm~70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由Nb2O5构成;第二金属氧化物层,厚度为6nm~8nm,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由ZnO:Al构成;第二银合金层,厚度为14.5nm~16.5nm,所述第二银合金层由98%的Ag,2%的Pd构成;第二阻隔层,厚度为0.7nm~1nm,所述第二阻隔层由Ti构成;第三高折射率层,厚度为29nm~32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由Nb2O5构成。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银合金层的厚度的2/3;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银合金层的厚度的2/3。优选地,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银合金层的厚度的1/5;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银合金层的厚度的1/5。优选地,所述柔性透明PET基材层的厚度为23微米;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34nm;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nm;所述第一银合金层的厚度为10nm;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0.6nm;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68nm;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7nm;所述第二银合金层厚度为14.7nm;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0.9nm;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30nm。优选地,所述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在可见光范围的透光率为74.3%、在波长为780nm~2500nm的红外光范围的透光率为9.3%、在波长为950nm波长处的红外阻隔率为82.5%、在波长为1400nm波长处的红外阻隔率为9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柔性透明PET膜作为所述柔性透明PET基材层;(2)通过双旋转阴极、中频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柔性透明PET基材层上沉积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3)通过单旋转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上沉积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4)通过单平面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上沉积所述第一银合金层;(5)通过单平面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第一银合金层上沉积所述第一阻隔层;(6)通过双旋转阴极、中频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沉积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7)通过单旋转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上沉积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8)通过单平面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上沉积所述第二银合金层;(9)通过单平面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第二银合金层上沉积所述第二阻隔层;(10)通过双旋转阴极、中频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沉积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优选地,在磁控溅射沉积镀膜时,所有腔室内的温度分别恒定在-15℃~15℃。优选地,所述步骤(2)、步骤(3)、步骤(6)、步骤(7)、步骤(10)均包括:相应腔室中通入体积比为10:1~100:1的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设定溅射真空度10-6Torr,镀膜稳定气压为10-3Torr;双旋转阴极、中频反应磁控溅射功率为20Kw~50Kw;单旋转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功率为2Kw~5Kw。优选地,所述步骤(4)、步骤(5)、步骤(8)、步骤(9)均包括:相应腔室中通入纯度不小于99.99%的氩气,设定溅射真空度10-6Torr,镀膜稳定气压为10-3Torr;单平面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功率为0.5Kw~8Kw。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进一步包括,通过设置水平平行排列的UV掩膜的方式,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上形成水平方向平行排列的条纹状的所述第一银合金层。所述步骤八中进一步包括,通过设置水平平行排列的UV掩膜的方式,在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上形成水平方向平行排列的条纹状的所述第二银合金层。所述第二银合金层的水平方向平行排列的条纹与所述第一银合金层的水平方向平行排列的条纹优选相互错开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9层镀膜结构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结构完善,性能稳定,可以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病,使银合金层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大幅降低红外辐射率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可见光透光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量产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使用银合金层取代传统的银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使用氧化物层来为银合金层作铺垫;氧化物层可以促进银合金膜的生长使其尽快长成连续的结构,这样很薄的金属层便可有很高的红外反射率和较佳的可见光透过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使用阻隔层来对银合金层进行保护,确保了红外光的反射率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延长了窗膜的使用寿命,具有持久的高隔热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通过9层膜层厚度的合理设计、镀层材料本身的特性及光在膜层之间的干涉,实现了可见光的高透过的同时阻隔紫外线和红外线,并且改善其偏色效果,实现了草绿色的膜面颜色。总之,本专利技术的窗膜通过双层银合金层对红外光的反射,与三层高折射层形成折射率匹配关系,并且通过厚度参数的配合,其颜色在太阳光下观察为草绿色,具有绝佳的视觉效果。同时,该草绿色窗膜还具有优异的透光、隔热以及抗氧化性能,使用寿命长,易于生产。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在阳光下呈草绿色,其特征在于,所述窗膜的膜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柔性透明PET基材层(1),厚度为23微米~50微米,其可见光透光率≥89%,雾度≤1.5;第一高折射率层(2),厚度为33nm~35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2)由Nb2O5构成;第一金属氧化物层(3),厚度为3nm~6nm,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3)由ZnO:Al构成;第一银合金层(4),厚度为9nm~11nm,所述第一银合金层(4)由96%的Ag,4%的Cu构成;第一阻隔层(5),厚度为0.5nm~0.8nm,所述第一阻隔层(5)由Ti构成;第二高折射率层(6),厚度为66nm~70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6)由Nb2O5构成;第二金属氧化物层(7),厚度为6nm~8nm,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7)由ZnO:Al构成;第二银合金层(8),厚度为14.5nm~16.5nm,所述第二银合金层(8)由98%的Ag,2%的Pd构成;第二阻隔层(9),厚度为0.7nm~1nm,所述第二阻隔层(9)由Ti构成;第三高折射率层(10),厚度为29nm~32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10)由Nb2O5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在阳光下呈草绿色,其特征在于,所述窗膜的膜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柔性透明PET基材层(1),厚度为23微米~50微米,其可见光透光率≥89%,雾度≤1.5;第一高折射率层(2),厚度为33nm~35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2)由Nb2O5构成;第一金属氧化物层(3),厚度为3nm~6nm,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3)由ZnO:Al构成;第一银合金层(4),厚度为9nm~11nm,所述第一银合金层(4)由96%的Ag,4%的Cu构成;第一阻隔层(5),厚度为0.5nm~0.8nm,所述第一阻隔层(5)由Ti构成;第二高折射率层(6),厚度为66nm~70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6)由Nb2O5构成;第二金属氧化物层(7),厚度为6nm~8nm,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7)由ZnO:Al构成;第二银合金层(8),厚度为14.5nm~16.5nm,所述第二银合金层(8)由98%的Ag,2%的Pd构成;第二阻隔层(9),厚度为0.7nm~1nm,所述第二阻隔层(9)由Ti构成;第三高折射率层(10),厚度为29nm~32nm,折射率为2.36,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10)由Nb2O5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3)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银合金层(4)的厚度的2/3;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7)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银合金层(8)的厚度的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5)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银合金层(4)的厚度的1/5;所述第二阻隔层(9)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银合金层(8)的厚度的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透明PET基材层(1)的厚度为23微米;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2)的厚度为34nm;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3)的厚度为5nm;所述第一银合金层(4)的厚度为10nm;所述第一阻隔层(5)的厚度为0.6nm;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6)的厚度为68nm;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7)的厚度为7nm;所述第二银合金层(8)厚度为14.7nm;所述第二阻隔层(9)的厚度为0.9nm;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10)的厚度为30n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在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