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脱模的压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2547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2:26
本专利涉及模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方便脱模的压靶模具,包括模具套,上模具、下模具和上模具杆,还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块和底座,所述下模具包括承压板和支撑板,所述承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位于承压板下方,支撑板上设有凸起,凸起与通孔相配合,此外,支撑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柱穿过安装孔与所述承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远离承压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块与定位孔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使用脱模剂将靶材从模具上脱落下来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脱模的压靶模具
技术介绍
使用磁控溅射设备制备陶瓷薄膜的时候需要陶瓷靶材。一般来说,陶瓷靶材是通过粉末压制而成。压靶模具就是将粉末压制成靶材的常用工具。在工业化生产靶材的时候,由于长时间对粉末进行冲压作用,最后形成的靶材很容易就粘在模具上,不容易脱模。现有技术中压靶模具包括模具套、上模具、下模具、上模具杆和模具把,上模具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模具把中央,上模具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模具的中央,并且上模具和下模具均安装在模具套的中心孔内。由于该技术方案没有提供用于脱模的结构,所以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常在模具上涂抹脱模剂,从而方便靶材从模具上脱落下来。但是,脱模剂大部分还是属于化学试剂,过多的使用以及不负责任的处理就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此外,使用脱模剂必然会增加靶材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方便脱模的压靶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脱模剂将靶材从模具上脱落下来而增加生产成本,并且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脱模的压靶模具,包括模具套,安装在模具套中心孔内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以及用于连接模具把和上模具的上模具杆,还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块和底座,所述下模具包括承压板和支撑板,所述承压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承压板滑动连接在模具套内,所述支撑板位于承压板下方,支撑板上设有与通孔数量相同的凸起,凸起与通孔相配合;支撑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柱穿过安装孔,且第一支撑柱与所述承压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远离承压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支撑板与所述模具套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块与定位孔配合。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是:先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安装在模具套的中心孔中,从而形成该压靶模具的整体结构,构成压靶过程中的工作区域。再通过上模具杆将上模具和模具把连接起来,从而能够通过使用模具把来操控上模具的运动。下模具分成承压板和支撑板两部分,承压板滑动连接在模具套内,使得承压板能在模具套内上下运动。支撑板位于承压板的下方,并且固定在模具套的下端,对整个压靶装置起支撑作用。另外,承压板上开有通孔,支撑板上设有与通孔配合的凸起,通过通孔和凸起的配合,可以将承压板和支撑板合在一起或者分开。此外,支撑板上设有安装孔,第一支撑柱能够穿过安装孔与承压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远离承压板的一端与支撑块固定连接。通过向上推动支撑块,就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柱和承压板向上运动,从而使承压板与支撑板分开。同时,在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还固定连接着若干根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用于固定和稳定整个模具装置。底座上还开有定位孔,支撑块能够刚好放在该定位孔中。脱模时,向上推动支撑块,从而使得承压板与支撑板分开,让空气能够从通孔中进入承压板与靶材粘接处的缝隙中,形成空气薄膜。由于空气薄膜的存在,就能够更容易地将靶材从承压板上脱离下来。因为本方案的脱模过程不需要使用脱模剂,所以使用本方案压制靶材,就能够有效地减少对脱模剂的使用,从而降低靶材的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以下是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优选方案一:基于基础方案,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凸起为圆柱体,这样,能够使两者的配合更加充分,使得凸起插入通孔中时,承压板表面更加平整,通孔与凸起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不会让压靶原料从通孔与凸起之间的空隙中漏出。优选方案二:基于基础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在所述承压板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柱沿安装孔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板上。将第一支撑柱连接在承压板的中心,能够使向上推起承压板时更加平稳。此外将第二支撑柱均匀分布在支撑板上,能够使整个装置更加稳定。优选方案三:基于基础方案,所述定位孔为圆孔,所述支撑块设为圆柱体。这样能够使支撑块的推起和放下更加容易,不会由于支撑块的轻微旋转而卡住。优选方案四:基于基础方案,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底座通过锁扣连接。通过锁扣的使用,能够在压靶过程中,将支撑板与承压板紧紧连接在一起,不会由于靶材的粘力,将承压板和支撑板分开,从而让靶材材料进入通孔中。此外,在靶材压制完成后,需要分开承压板和支撑板时,锁扣能够很方便的打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压制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脱模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模具套1、下模具2、承压板21、支撑板22、通孔23、凸起24、上模具3、模具把4、上模具杆5、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底座8、支撑块81、定位孔82。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上模具3与下模具2套接在模具套1内,并且能够在模具套1中滑动。上模具3与模具把4通过上模具杆5连接在一起。下模具2包括承压板21和支撑板22两部分,承压板21上设有数个大小相同的圆柱形通孔23,支撑板22上也设有与通孔23相匹配的数量相同的圆柱形凸起24。如图1所示,压制过程中,凸起24插入通孔23中。支撑板22中央开有一个安装孔,第一支撑柱6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与承压板21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6远离承压板的一端与圆柱形支撑块81固定连接。支撑板22的安装孔周围均匀分布着四根第二支撑柱7,每根第二支撑柱7的一端均与支撑板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7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均与底座8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8上开有定位孔82,定位孔82与支撑块81相匹配,支撑块81放置在空腔82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将下模具分为了承压板21与支撑板22两部分,并在承压板21与支撑板22上分别设有通孔23和凸起24。脱模时,分开承压板21和支撑板22,就能够让空气从通孔23中进入承压板21和靶材粘接处的缝隙中,形成空气薄膜。由于空气薄膜的形成,靶材与承压板21之间不再是无气压的状态,从而具有一个帮助靶材从承压板21上脱落的力,使得靶材能够更容易地从承压板21上脱离下来。如图2所示,脱模时,先打开锁扣,使承压板21与支撑板22处于能够分离的状态。接着向上推起支撑块81,支撑块81带动第一支撑柱6向上托起承压板21,从而使得承压板21与支撑板22分离开。由于承压板21与支撑板22的分离,凸起24从通孔23中抽出,使得空气能够从通孔23中进入承压板21与靶材之间的缝隙,从而形成空气薄膜。由于空气薄膜的形成,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地将靶材从承压板21上脱离下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便脱模的压靶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脱模的压靶模具,包括模具套,安装在模具套中心孔内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以及用于连接模具把和上模具的上模具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块和底座,所述下模具包括承压板和支撑板,所述承压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承压板滑动连接在模具套内,所述支撑板位于承压板下方,支撑板上设有与通孔数量相同的凸起,凸起与通孔相配合;支撑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柱穿过安装孔,且第一支撑柱与所述承压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远离承压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支撑板与所述模具套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块与定位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脱模的压靶模具,包括模具套,安装在模具套中心孔内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以及用于连接模具把和上模具的上模具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块和底座,所述下模具包括承压板和支撑板,所述承压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承压板滑动连接在模具套内,所述支撑板位于承压板下方,支撑板上设有与通孔数量相同的凸起,凸起与通孔相配合;支撑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柱穿过安装孔,且第一支撑柱与所述承压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远离承压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支撑板与所述模具套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唐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