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汽车上使用的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的高速行驶能力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汽车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汽车行驶不可能始终保持匀速平稳,而当车辆在变工况行驶时,例如急转弯工况下,人体受到横向惯性力;急刹车工况下,人体受到纵向惯性力;急转弯和急刹车联合工况下,人体将受到横向和纵向惯性力的共同作用。在惯性力的影响下,人体会受到惯性加速度的刺激,给乘员增加不舒适感,随着这种不舒适感逐渐堆积,很多乘员也会产生晕车症状;如果惯性加速度过大,人体与座椅的相对运动趋势较大,人体与座椅就会出现相对运动,人体可能撞到附近的硬物,也极可能从座椅上跌下,造成意外伤害。车辆行驶时常出现颠簸、上下起伏,人体将会出现失重、超重的感觉,给乘员带来很大的不舒适性,随着不舒适性的积累,乘员也可能出现晕车症状。现有技术解决关于惯性力问题主要采用可调节座椅减轻汽车变工况行驶时惯性力对乘员的影响,但是现有的可调节座椅主要是针对急刹车或急转弯单一运动工况下的可调节座椅,只能在汽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平衡汽车座椅,包括座椅(4),所述座椅(4)通过平衡调节机构安装在汽车车厢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调节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三个伸缩机构,三个伸缩机构的一端分别均布在车厢底板(7)上,另一端分别通过滑块滑槽的配合设于座椅底部,实现相对滑动;每个伸缩机构包括动力传动机构、伸缩缸筒、制动机构和制动液压控制机构;当车辆急转弯、急刹车或转弯、刹车同时出现联合工况时,在平衡调节机构的作用下,抵消汽车变工况行驶带给乘员的惯性力作用,有效抑制车辆变工况行驶对人体产生的惯性加速度刺激,减轻乘员与座椅的相对运动与相对运动趋势,从而减轻乘员的不舒适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平衡汽车座椅,包括座椅(4),所述座椅(4)通过平衡调节机构安装在汽车车厢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调节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三个伸缩机构,三个伸缩机构的一端分别均布在车厢底板(7)上,另一端分别通过滑块滑槽的配合设于座椅底部,实现相对滑动;每个伸缩机构包括动力传动机构、伸缩缸筒、制动机构和制动液压控制机构;当车辆急转弯、急刹车或转弯、刹车同时出现联合工况时,在平衡调节机构的作用下,抵消汽车变工况行驶带给乘员的惯性力作用,有效抑制车辆变工况行驶对人体产生的惯性加速度刺激,减轻乘员与座椅的相对运动与相对运动趋势,从而减轻乘员的不舒适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平衡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00)、一对减速齿轮副和丝杆丝母传动副,所述一对减速齿轮副为主动齿轮(103)和从动齿轮(106);所述丝杆(112)的一端为光杆,光杆端通过一对轴承设于箱体(101)内,电机(100)的输出端位于箱体(101)内,所述主动齿轮(103)设于电机(100)的输出端上,所述从动齿轮(106)设于丝杆(112)的光杆端;所述丝杆(112)的光杆上还设有电磁离合器(107);所述伸缩缸筒包括外缸筒(113)和内缸筒(116),内缸筒(116)的一端位于外缸筒(113)内,外缸筒(113)的轴向一端固定设于箱体(101)上;所述丝杆(112)的另一端位于外缸筒(113)内,且伸入内缸筒(116)内,丝母(115)设于内缸筒(116)的一端内,且配合连接着丝杆(112);所述外缸筒(113)和内缸筒(116)相对应配合处套设有螺旋弹簧(120);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盘(108)和制动钳(109),所述制动盘(108)固定设于箱体(101)内的丝杆(112)的光杆上,制动钳(109)设于箱体(101)的内壁上;所述制动液压控制机构包括油箱(9)、液压马达(11)、电泵(12)、电磁换向阀(15)和液压缸(16);液压缸(16)的出油口P1连通着制动钳(109)的制动油腔。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道高,武继学,宋军伟,田宇,阮景玉,瞿文明,戴孟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