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及其前驱装置,前驱装置包括传动轴、握把、棘轮及中间传动组件。传动轴沿横把的纵向穿置于横把内,传动轴第一端伸出横把并与握把固定,中间传动组件包含组合轮、牵引线及弹簧,棘轮具有向外伸出的曲柄部,弹簧连于曲柄部与前叉的下管内侧处,组合轮组装于传动轴第二端处,牵引线上端组装于组合轮处,牵引线下端组装于曲柄部处,棘轮与前轮处的花鼓配合组接;使用时,通过扭动握把在180角度内往复转动,由往复转动的握把通过传动轴及中间传动组件去驱使棘轮在180角度内往复摆转而驱动前轮转动,以用骑行者手部的力驱动前轮,使自行车运行中获得更多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使骑行者更舒适且可缓解双腿的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前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自行车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目前,人们普遍骑行的自行车几乎是采用脚蹬方式驱动后轮以达到骑行速度的目的,而脚蹬方式是骑行者反复用双脚蹬踏的力通过链轮与链条传输于飞轮来带动后轮克服与地面的摩擦力而运行,这样就局限于脚蹬力的大小和用力时间去决定骑行速度与骑行者的舒适性和疲劳度。由此可见,普通自行车驱动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利用人体其它部位的力提供给自行车以获得更多更大的驱动力来提高速度和征服各种道路状况及气候风力的影响,因此,脚蹬方式容易造成骑行者疲劳并且制约了骑行速度。因此,急需要一种自行车及其前驱装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前驱装置,用骑行者手部的力驱动前轮,使自行车运行中获得更多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使骑行者更舒适且可缓解双腿的疲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该自行车不仅靠骑行者的双腿的力去驱动后轮的同时,还能用骑行者手部的力驱动前轮,使自行车运行中获得更多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使骑行者更舒适且可缓解双腿的疲劳。既满足人们将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提高速度的同时,又能起到四肢运动健康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前驱装置,包括传动轴、握把、棘轮及中间传动组件。所述传动轴沿车头中横把的纵向穿置于所述横把内并相对所述横把转动,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伸出所述横把并与所述握把固定连接,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含组合轮、牵引线及弹簧,所述棘轮具有向外伸出的曲柄部,所述弹簧连于所述曲柄部与车头中前叉的下管内侧处,所述组合轮组装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处,所述牵引线的上端组装于所述组合轮处,所述牵引线的下端组装于所述曲柄部处,所述棘轮与前轮处的花鼓配合组接;使用时,通过扭动所述握把在180角度内往复转动,由往复转动的握把通过所述传动轴及中间传动组件去驱使所述棘轮在180角度内往复摆转而驱动所述前轮转动。较佳地,所述握把内部具有异侧布置且相互隔开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握把内部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间的分隔部,所述横把伸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空腔和分隔部后再伸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较佳地,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分隔部间组装有一把轴键,一把轴螺母从所述第二空腔一方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上,所述把轴键和把轴螺母共同将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握把固装在一起。较佳地,所述横把包含端盖及同轴布置的基把和联接把,所述联接把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基把,所述端盖套于所述联接把的第二端处,所述端盖还将所述基把和联接把固装在一起;所述传动轴穿置于所述联接把内,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各伸出所述联接把;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套设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联接把间;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套设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外套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位于所述基把与所述第二轴承间。较佳地,所述中间传动组件还包含组装于所述车头中竖管外的上滑轮及组装于所述车头中前叉的下管内侧处的下滑轮,所述组合轮、上滑轮及下滑轮三者沿竖直方向相互正对,所述牵引线的上端绕过所述上滑轮再穿入所述横把内,所述牵引线的下端穿过所述车头中前叉的下管再绕过所述下滑轮,所述牵引线位于垂直于所述传动轴之轴心的平面内。较佳地,所述组合轮的圆周表面与所述横把的内圆腔的间隙小于所述牵引线的直径。较佳地,所述中间传动组件还包含组装于所述车头中竖管内的上滑轮、组装于所述车头中前叉的下管内侧处的下滑轮及组装于所述车头中前叉的上管内的上换向轮和下换向轮,所述上换向轮、上滑轮及组合轮三者沿竖直方向相互正对,所述下换向轮及下滑轮沿竖直方向相互正对;所述牵引线的上端绕过所述上滑轮再穿入所述横把内,所述牵引线的下端穿过所述车头中竖管内置的吊芯再依次绕过所述上换向轮、下换向轮及下滑轮。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组装于所述车架前端处的车头、组于所述车头中前叉的下管处的前轮、组装于所述车架后端处的后轮及前述的前驱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前驱装置包括传动轴、握把、棘轮及中间传动组件。传动轴沿车头中横把的纵向穿置于横把内并相对横把转动,传动轴的第一端伸出横把并与握把固定连接,中间传动组件包含组合轮、牵引线及弹簧,棘轮具有向外伸出的曲柄部,弹簧连于曲柄部与车头中前叉的下管内侧处,组合轮组装于传动轴的第二端处,牵引线的上端组装于组合轮处,牵引线的下端组装于曲柄部处。故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手部扭动握把在180角度内往复转动,由往复转动的握把通过传动轴及中间传动组件去驱使棘轮在180角度内往复摆转,从而实现驱动前轮转动的目的;因此,用骑行者手部的力驱动前轮,使自行车运行中获得更多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使骑行者更舒适且可缓解双腿的疲劳,还能提速,以及还具有成本低及结构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驱装置组装于车头及前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前驱装置组装于车头及前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前驱装置组装于车头及前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前驱装置组装于车头及前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前驱装置中的组合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前驱装置中的吊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专利技术的前驱装置中的保持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前驱装置中的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前驱装置中的收线螺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前驱装置中的具有曲柄部的棘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驱装置中上固定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驱装置中下固定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前驱装置中上固定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专利技术的自行车100包括车架10、组装于车架10前端处的车头20、组装于车头20中前叉22的下管222处的前轮30、组装于车架10后端处的后轮40、组装于车架10上并驱使后轮40转动的后驱装置50及前驱装置6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车头20中前叉22的上管221是穿置于车架10的首管11内,并通过上车碗组71及下车碗组72组于首管11处;而车头20中的竖管23是穿置于前叉22的上管221内,并与上管221固定,以满足竖管23和前叉22一起相对车架10的首管11转向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头20中的横把21与竖管23间连接一把立26,以增加横把21与座椅80间的距离而使得骑行者乘坐更舒适;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有把立26,即竖管23与横把21直接相连接,其是本领域所熟知,也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灵活选择,故不以此举例为限。可理解的是,由于后驱装置50为本领域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前驱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前驱装置60包括传动轴61、握把62、棘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前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握把、棘轮及中间传动组件,所述传动轴沿车头中横把的纵向穿置于所述横把内并相对所述横把转动,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伸出所述横把并与所述握把固定连接,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含组合轮、牵引线及弹簧,所述棘轮具有向外伸出的曲柄部,所述弹簧连于所述曲柄部与车头中前叉的下管内侧处,所述组合轮组装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处,所述牵引线的上端组装于所述组合轮处,所述牵引线的下端组装于所述曲柄部处,所述棘轮与前轮处的花鼓配合组接;使用时,通过扭动所述握把在180角度内往复转动,由往复转动的握把通过所述传动轴及中间传动组件去驱使所述棘轮在180角度内往复摆转而驱动所述前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的前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握把、棘轮及中间传动组件,所述传动轴沿车头中横把的纵向穿置于所述横把内并相对所述横把转动,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伸出所述横把并与所述握把固定连接,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含组合轮、牵引线及弹簧,所述棘轮具有向外伸出的曲柄部,所述弹簧连于所述曲柄部与车头中前叉的下管内侧处,所述组合轮组装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处,所述牵引线的上端组装于所述组合轮处,所述牵引线的下端组装于所述曲柄部处,所述棘轮与前轮处的花鼓配合组接;使用时,通过扭动所述握把在180角度内往复转动,由往复转动的握把通过所述传动轴及中间传动组件去驱使所述棘轮在180角度内往复摆转而驱动所述前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前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内部具有异侧布置且相互隔开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握把内部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间的分隔部,所述横把伸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空腔和分隔部后再伸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的前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分隔部间组装有一把轴键,一把轴螺母从所述第二空腔一方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上,所述把轴键和把轴螺母共同将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握把固装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前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把包含端盖及同轴布置的基把和联接把,所述联接把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基把,所述端盖套于所述联接把的第二端处,所述端盖还将所述基把和联接把固装在一起;所述传动轴穿置于所述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东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