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端子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420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阴端子配件,实现辅助弹簧片的加强功能的可靠性的提高。阴端子配件(F)具备:形成为方筒状的主体部(10);构成主体部(10)的后部基板部(14)(基板部);左右一对侧板部(15),构成主体部(10),且以大致直角与后部基板部(14)的左右两侧缘连接;主弹簧片(20),收容于主体部(10)内,且与插入到主体部(10)内的对方侧端子(M)的突片(T)弹性地接触;辅助弹簧片(23),从后部基板部(14)呈悬臂状延伸出而收容于主体部(10)内,且对主弹簧片(20)施加向突片(T)侧的弹性按压力;以及对从辅助弹簧片(23)的基端部(23R)到后部基板部(14)的范围进行击打而成的形态的加强部(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阴端子配件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阴端子配件,在方筒状的筒部内收容有呈悬臂状延伸出而与阳端子配件的突片(tab)弹性接触的主弹簧片、以及将主弹簧片向突片侧按压的作为加强单元的辅助弹簧片。在该阴端子配件上,作为使辅助弹簧片的加强功能提高来提高主弹簧片与突片的接触压力的单元而形成有对辅助弹簧片的基端部进行局部击打而成的形态的鼓出部,通过该鼓出部,辅助弹簧片的基端部的刚性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02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的阴端子配件中,加强部的形成区域限定于辅助弹簧片的范围内,因此辅助弹簧片的基端部与支撑该基端部的底壁之间的边界的刚性没有提高。因此,没有充分发挥辅助弹簧片的加强功能,期望得到改善。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辅助弹簧片的加强功能的可靠度的提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阴端子配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为方筒状的主体部;构成所述主体部的基板部;左右一对侧板部,构成所述主体部,且以大致直角与所述基板部的左右两侧缘连接;主弹簧片,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且,与插入到所述主体部内的对方侧端子的突片弹性地接触;辅助弹簧片,从所述基板部呈悬臂状延伸出而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且对所述主弹簧片施加朝向所述突片侧的弹性按压力;以及对从所述辅助弹簧片的基端部到所述基板部的范围进行击打而成的形态的加强部。专利技术效果加强部从辅助弹簧片的基端部到基板部连续形成,因此辅助弹簧片的基端部与基板部之间的边界部也被加强。因此,辅助弹簧片的加强功能的可靠性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阴端子配件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阴端子配件的主视图。图4是阴端子配件的仰视图。图5是图2的X-X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将阴端子配件和对方侧端子连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标号说明F…阴端子配件M…对方侧端子T…突片10…主体部14…后部基板部(基板部)15…侧板部20…主弹簧片23…辅助弹簧片23R…辅助弹簧片的基端部27…受压部(抵接区域)28…加强部具体实施方式(a)本专利技术的阴端子配件也可以是,所述辅助弹簧片形成为从延出端朝向与所述基板部连接的基端侧逐渐变宽的形状。根据该结构,由于使形成有加强部的基端部侧的宽度变宽,因此辅助弹簧片的加强功能进一步提高。(b)本专利技术的阴端子配件也可以是,所述辅助弹簧片中的与所述主弹簧片抵接的区域形成得薄。根据该结构,在主体部的有限的收容空间内能够较大地确保主弹簧片的挠曲量。<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阴端子配件F是通过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施加弯曲加工、击打加工等而沿前后方向成形为细长的形状的阴端子配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前后方向上,将图1、2、4、5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另外,在上下方向上,将图1~3所示的方向直接定义为上方、下方。如图1所示,阴端子配件F构成为具备:形成为方筒状的主体部10;形成为开口筒状而以能够导通的方式固定于电线(省略图示)的压接部11;以及将主体部10的后端与压接部11的前端相连的连结部12。如图2、3所示,主体部10构成为具备前部基板部13、后部基板部14(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基板部)、左右一对侧板部15、内板部16及外板部17。前部基板部13和后部基板部14沿前后隔开间隔而以相同的高度水平配置。前部基板部13位于主体部10的前端部,后部基板部14位于主体部10的后端部。在后部基板部14的后端连接有连结部12。左右一对侧板部15为从前部基板部13的左右两侧缘及后部基板部14的左右两侧缘以大致直角向上方立起的形态。两侧板部15在主体部10的全长范围内形成。内板部16从一方的侧板部15的上端缘以与两基板部13、14平行的方式延伸出。在内板部16形成有将其一部分向下方(主体部10的内侧)击打而成的形态的支撑板部18。支撑板部18具有与基板部13、14平行的支撑面19。外板部17从另一方的侧板部15的上端缘以与基板部13、14平行的方式延伸出,与内板部16的外表面重叠。阴端子配件F具有板状的主弹簧片20。如图6所示,主弹簧片20作为通过将从前方向主体部10内插入的对方侧端子M的突片T弹性地夹持在该主弹簧片20与支撑面19(支撑板部18)之间,而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将阴端子配件F和对方侧端子M连接的单元发挥功能。如图2所示,主弹簧片20为从前部基板部13的前端缘呈紧贴折叠状且向后方呈悬臂状地延伸出的形态,收容于本体部10内。主弹簧片20以朝向后方使其与前部基板部13之间的上下间隔逐渐扩大的方式(即,以朝向后方使其与支撑面19之间的间隔逐渐缩小的方式)倾斜。如图4、5所示,主弹簧片20的宽度尺寸在其全长范围内大致为恒定尺寸。在主弹簧片20的延出端部(后端部)形成有向上方(支撑面19侧)击打成了曲面状的形态的接点部21。接点部21与突片T的下表面抵接。主弹簧片20的延出端部中的比接点部21靠后方的区域作为与辅助弹簧片23抵接的按压部22。阴端子配件F具有辅助弹簧片23。辅助弹簧片23作为用于提高主弹簧片20与突片T的接触压力的加强单元而发挥功能。如图2所示,辅助弹簧片23为从后部基板部14的前端缘向斜上前方呈悬臂状地延伸出的形态。即,在前后方向上,主弹簧片20的延出方向与辅助弹簧片23的延出方向前后相反。如图4、5所示,辅助弹簧片23的俯视形状为从其延出端(前端)朝向基端(后端)侧逐渐变宽的形状(梯形)。辅助弹簧片23的宽度尺寸在其后端(即,辅助弹簧片23与后部基板部14的边界部26)处成为最大。另外,辅助弹簧片23的宽度尺寸在其前端(延出端)处成为最小。该辅助弹簧片23的最大宽度尺寸与主弹簧片20的宽度尺寸为大致相同的尺寸。因此,辅助弹簧片23的最小宽度尺寸比主弹簧片20的宽度尺寸小。如图2所示,辅助弹簧片23的侧视形状为将曲率的方向不同的两个曲线区域24F、24R前后连接而成的形状。即,前侧的曲线区域24F为以向上方(与支撑面19接近的方向)鼓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后侧的曲线区域为以向下方(从支撑面19远离的方向)鼓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该前后两个曲线区域24F、24R所连接的部位成为拐点25。即,辅助弹簧片23的侧视下的曲率的方向(鼓起的方向)以拐点25为界而变化。辅助弹簧片23的延出端部成为以钻入的方式位于主弹簧片20的按压部22之下的受压部27。按压部22与受压部27位于比接点部21靠后方(主弹簧片20的延出端侧)处。该受压部27通过使其上表面(与主弹簧片20相接的面)呈阶梯状凹陷,而变得与比受压部27靠后方(基端侧)的整个区域相比较薄。因此,从接点部21的上端到受压部27的下表面的上下尺寸与不使受压部27形成得薄的情况相比变小。作为使辅助弹簧片23的加强功能提高的单元,在辅助弹簧片23和后部基板部14形成有用于提高其刚性的加强部28。加强部28通过将辅助弹簧片23向上方击打而形成。向上方击打出的尺寸在加强部28的整个区域内恒定。加强部28的俯视形状为沿前后方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因此,加强部28的宽度尺寸在前后方向的全长范围内为恒定尺寸。加强部28的宽度尺寸为比辅助弹簧片23的最大宽度尺寸的1/2稍大的尺寸。另外,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阴端子配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阴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为方筒状的主体部;构成所述主体部的基板部;左右一对侧板部,构成所述主体部,且以大致直角与所述基板部的左右两侧缘连接;主弹簧片,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且与插入到所述主体部内的对方侧端子的突片弹性地接触;辅助弹簧片,从所述基板部呈悬臂状延伸出而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且对所述主弹簧片施加朝向所述突片侧的弹性按压力;以及对从所述辅助弹簧片的基端部到所述基板部的范围进行击打而成的形态的加强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9 JP 2015-1616641.一种阴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为方筒状的主体部;构成所述主体部的基板部;左右一对侧板部,构成所述主体部,且以大致直角与所述基板部的左右两侧缘连接;主弹簧片,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且与插入到所述主体部内的对方侧端子的突片弹性地接触;辅助弹簧片,从所述基板部呈悬臂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园克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