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生产轻质高强烧结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257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生产轻质高强烧结砖的方法,该烧结砖是以30%-50%城市污泥和45%-65%湿排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助熔造孔剂,按一定的生产工艺烧制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的总用量达到90%以上,具有综合利用废弃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是一种“绿色”建筑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烧结砖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性能好等特点,是一种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新型承重墙体材料。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 high-strength sintered brick by utilizing municipal sludge and wet discharged fly ash

A wet fly ash production method of lightweight sintered brick using city sludge, the sintered brick is made from 30% - 50% and 45% - 65% city sludge wet fly ash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fluxing pore forming agent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firing. The invention of city sludge and wet fly ash total amount reached more than 90%, with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resource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s a kind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sintering brick produced by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trength, good insulation properti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s a kind of new wall material for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轻质高强烧结砖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城市 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生产轻质高强烧结砖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20年来,由于从节约土地资源和降低能耗考虑,我国实行了禁止烧 结实心粘土砖政策,新型墙体材料一度向废渣利用、免烧方向发展,因此, 蒸养粉煤灰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应运而 生。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具有烧结砖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 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程度最小、具有长期的耐久性及尺寸稳定性、建筑物 造价最低、建筑使用期内维修费用最低、与环境亲和力好、建筑能耗低、 在使用寿命终结后可以重复使用并且所留建筑废料最少等全部性能和功能。因此,墙体材料革新的最新趋势是充分利用地方废弃资源发展烧结 制品,烧结砖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研发的关键是寻求既不破坏 环境又可利用的丰富资源,生产综合性能优于普通粘土砖的产品。目前国 内的烧结砖产品主要为煤石干石烧结砖、页岩烧结砖及粉煤灰+粘土烧结砖。 它们必须要在有这些资源的地区才能生产,且该类产品虽然强度很大,但 容重大,保温隔热性能不能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生产 轻质高强烧结砖的方法,它既利用污泥的粘结性解决成坯问题,又可利用 污泥中有机质和粉煤灰中未燃碳作内燃和造孔剂,制备出轻质高强、保温 隔热性好的绿色墙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数为,城市污泥(含水率70%~80%) 30%~50%、湿排粉煤灰45°/。~65%、助熔造孔剂3%~10%。 所述的助熔造孔剂为膨润土、珍珠岩、硅藻土、锯末、稻壳、聚苯颗粒或 纸浆废液。本专利技术轻质高强烧结砖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 原材料混合城市污泥、湿排粉煤灰不需特殊处理,将城市污泥、 湿排粉煤灰和粉状助熔造孔剂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勻,控制拌合料的含水率在18左右。(2) 成型将混合好的料输入液压式或挤出式制砖机,成型砖坯。通 过改变成型模具,可以制成不同尺寸的实心、多孔或空心砖坯。(3) 干燥通过自然干燥或利用窑炉余热对砖坯进行干燥,将砖坯含水率降至6%以下。(4)焙烧将干燥后的砖坯送入窑内焙烧,最高烧成温度1000°C~1100 。C,最高温度保温时间3 4小时后即烧成成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用量达卯%以上,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利用污泥中有机质和粉煤灰中未燃 碳作内燃,节约能源;产品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性能好,可用于承重和填 充墙,并利于建筑节能;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具 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制成本实施例轻质高强烧结砖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数为 城市污泥(含水率75%) 35%、湿排粉煤灰60%、珍珠岩粉3%、锯末2%。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 原材料混合将城市污泥、湿排粉煤灰、珍珠岩粉、锯末等按比 例搅拌混合均匀,控制拌合料的含水率在18左右。(2) 成型将混合好的料输入液压式制砖机,成型实心砖坯。(3) 干燥通过自然干燥将砖坯含率降至6%以下。(4) 焙烧将干燥后的砖坯送入窑内焙烧,最高烧成温度为1100 °C, 最高温度保温时间4小时,即烧成标准实心砖成品。实施例2:制成本实施例轻质高强烧结砖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数为-城市污泥(含水率75%) 40%、湿排粉煤灰55%、膨润土4%、稻壳1%。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 原材料混合将城市污泥、湿排粉煤灰、珍珠岩粉、锯末等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控制拌合料的含水率在18左右。(2) 成型将混合好的料输入液压式制砖机,成型多孔砖坯。(3) 干燥通过自然千燥将砖坯含率降至6%以下。(4) 焙烧将干燥后的砖坯送入窑内焙烧,最高烧成温度为1080 °C, 最高温度保温时间4小时,即烧成多孔砖成品。实施例3:制成本实施例轻质高强烧结砖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数为 城市污泥(含水率75%) 30%、湿排粉煤灰65%、硅藻土 3%、聚苯颗粒2%。 制备工艺与实施例l相同。实施例4:制成本实施例轻质高强烧结砖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数为-城市污泥(含水率75%) 45%、湿排粉煤灰50%、珍珠岩粉3%、纸浆废液 2%。制备工艺与实施例2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制备该轻质高强烧结砖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数为含水率70%~80%的城市污泥30%~50%、湿排粉煤灰45%~65%、助熔造孔剂3%~10%,方法步骤如下(1)原材料混合城市污泥、湿排粉煤灰不需特殊处理,将城市污泥、湿排粉煤灰和粉状助熔造孔剂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控制拌合料的含水率在18左右;(2)成型将混合好的料输入液压式或挤出式制砖机成型砖坯;(3)干燥通过自然干燥或利用窑炉余热对砖坯进行干燥,将砖坯含水率降至6%以下;(4)焙烧将干燥后的砖坯送入窑内焙烧,最高烧成温度1000℃~1100℃,最高温度保温时间3~4小时后即烧成成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生产轻质高强烧 结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熔造孔剂为膨润土、珍珠岩、硅藻土、 锯末、稻壳、聚苯颗粒或纸浆废液。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生产轻质高强烧 结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成型模具,制成不同尺寸的实心、多孔 或空心烧结砖。全文摘要一种,该烧结砖是以30%-50%城市污泥和45%-65%湿排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助熔造孔剂,按一定的生产工艺烧制而成。本专利技术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的总用量达到90%以上,具有综合利用废弃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是一种“绿色”建筑材料;本专利技术生产的烧结砖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性能好等特点,是一种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新型承重墙体材料。文档编号B28C7/06GK101148071SQ20071005364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丁成平, 彭金生, 王信刚, 胡明玉 申请人:南昌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城市污泥和湿排粉煤灰生产轻质高强烧结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该轻质高强烧结砖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数为:含水率70%~80%的城市污泥30%~50%、湿排粉煤灰45%~65%、助熔造孔剂3%~10%,方法步骤如下:(1)原材料混合:城市污泥、湿排粉煤灰不需特殊处理,将城市污泥、湿排粉煤灰和粉状助熔造孔剂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控制拌合料的含水率在18左右;(2)成型:将混合好的料输入液压式或挤出式制砖机成型砖坯;(3)干燥:通过自然干燥或利用窑炉余热对砖坯进行干燥,将砖坯含水率降至6%以下;(4)焙烧:将干燥后的砖坯送入窑内焙烧,最高烧成温度1000℃~1100℃,最高温度保温时间3~4小时后即烧成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玉彭金生丁成平王信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