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6228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变形缝中的填充材料、设置于墙体内的橡胶止水带以及附加钢筋,填充材料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填充材料设置于迎水面的一侧,第二填充材料设置于背水面的一侧。通过将填充材料设计成分离组合的结构方式,进而该填充材料在后续的状态时,无需进行部分剔除工作,而只需将第二填充材料拆卸即可,故而大大的提高了隧道变形缝加工的效率,同时,还保证了填充深度的可控性,从而提高了加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使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为防止电缆隧道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形,通常在隧道中间设置一道或多道变形缝,在雨雪天气下,雨水会沿着变形缝由迎水面一侧进入背水面一侧,进而对隧道内的电缆造成影响。在对隧道变形缝进行防水加工时,传统的做法是对变形缝的背水面进行填缝材料填充,然后进行混泥土浇筑,但是仅仅采用填缝材料仍会存在渗漏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做法是在隧道背水面的变形缝中增加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以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在对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施工时,需要先将背水面处变形缝中已经填充好的整体式的填缝材料进行部分剔除,然后在剔除的空间内填充密封材料和背衬材料,以加强其防水效果。但是,在填充材料剔除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对隧道端部混泥土结构的破坏,同时,剔除的深度以及剔除的效果难以控制,进而大大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影响了加工效果。从而如何简化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以利于加工成为了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中对填缝材料还需进行挖掘剔除所造成的加工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利于加工的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变形缝中的填充材料、设置于隧道墙体内的橡胶止水带以及钢筋,填充材料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填充材料设置于迎水面的一侧,第二填充材料设置于背水面的一侧。作为优选,还包括:背衬材料或密封材料,在第二状态时,背衬材料或密封材料设置在第二填充材料的位置。作为优选,还包括: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在第二状态时,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设置在第二填充材料的位置;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在变形缝中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作为优选,第一填充材料为与变形缝相适配的木丝板,第二填充材料为木条。作为优选,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连接件为钢钉、螺钉、铆钉和螺栓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优选,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之间通过锁合结构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迎水面与变形缝交界处设置有隔离材料,隔离材料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卷材。作为优选,隔离材料延伸覆盖变形缝与迎水面的交界处的四周的第一预定区域,防水卷材延伸覆盖隔离材料的四周的第二预定区域。本技术提供的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填充材料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填充材料设置于迎水面的一侧,第二填充材料设置于背水面的一侧,通过将填充材料设计成分离组合的结构方式,进而该填充材料在后续的状态时,无需进行部分剔除工作,而只需将第二填充材料拆卸即可,故而大大的提高了隧道变形缝加工的效率,同时,还保证了填充深度的可控性,从而提高了加工效果。2.该隧道变形缝结构由于还包括背衬材料或密封材料,在第二状态时,背衬材料或密封材料设置在第二填充材料的位置,进而可通过第二填充材料的简单拆卸,以及背衬材料或密封材料的替代,即可实现高效的防水效果。3.该隧道变形缝结构由于还包括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在第二状态时,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设置在第二填充材料的位置;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在变形缝中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进而可通过第二填充材料的简单拆卸,以及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的替代,即可实现高效的防水效果。4.由于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进而使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之间可拆卸连接简单、有效。5.由于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之间通过锁合结构可拆卸连接,进而可以通过对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之间锁合结构的合理设计,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的拆装,避免了采用中间连接件所带来额外的加工工序以及造成材料的损耗。6.通过迎水面与变形缝交界处设置有隔离材料,隔离材料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卷材,进而达到防止了雨水通过迎水面处的变形缝进入隧道内部的目的。7.隔离材料延伸覆盖变形缝与迎水面的交界处的四周的第一预定区域,防水卷材延伸覆盖隔离材料的四周的第二预定区域,进而实现了对迎水面的变形缝的有效密封,以达到有效防水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变形缝中填充有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区域中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背衬材料和密封材料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变形缝;2-填充材料;21-第一填充材料;22-第二填充材料;3-迎水面;4-背水面;5-背衬材料;6-密封材料;7-连接件;8-隔离材料;9-防水卷材;10-橡胶止水带;11-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变形缝1中的填充材料2、设置于隧道墙体内的橡胶止水带10以及钢筋11,填充材料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填充材料21和第二填充材料22,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填充材料21设置于迎水面3的一侧,第二填充材料22设置于背水面4的一侧。上述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由于填充材料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填充材料21和第二填充材料22,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填充材料21设置于迎水面3的一侧,第二填充材料22设置于背水面4的一侧,通过将填充材料2设计成分离组合的结构方式,进而该填充材料2在后续的状态时,无需进行部分剔除工作,而只需将第二填充材料22拆卸即可,故而大大的提高了隧道变形缝加工的效率,同时,还保证了填充深度的可控性,从而提高了加工效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还包括背衬材料5和/或密封材料6,在第二状态时,背衬材料5和/或密封材料6设置在第二填充材料22的位置,即变形缝1中的第二填充材料22由背衬材料5和/或密封材料6替代,如图3所示,进而可通过第二填充材料22的简单拆卸,以及背衬材料5和/或密封材料6的替代,即可实现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变形缝(1)中的填充材料(2)、设置于隧道墙体内的橡胶止水带(10)以及钢筋(11),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材料(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填充材料(21)和第二填充材料(22),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填充材料(21)设置于迎水面(3)的一侧,所述第二填充材料(22)设置于背水面(4)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变形缝(1)中的填充材料(2)、设置于隧道墙体内的橡胶止水带(10)以及钢筋(11),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材料(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填充材料(21)和第二填充材料(22),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填充材料(21)设置于迎水面(3)的一侧,所述第二填充材料(22)设置于背水面(4)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衬材料(5)或密封材料(6),在第二状态时,所述背衬材料(5)或密封材料(6)设置在所述第二填充材料(22)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衬材料(5)和密封材料(6),在第二状态时,所述背衬材料(5)和密封材料(6)设置在所述第二填充材料(22)的位置;所述背衬材料(5)和密封材料(6)在所述变形缝(1)中由内向外依次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材料(21)为与所述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明李铭谢玉强孙成王义元崔艳昭曲卫吕镇张屹孙少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