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24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包括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输出1降压电路、输出2降压电路,PWM交错驱动控制开关管Q1和Q2,控制芯片PWM2控制开关管Q3,将功率转换电路中的输出电压5V降压到0.6V~4V,控制芯片PWM3控制开关管Q4,将功率转换电路中的输出电压5V降压到0.6V~4V,实现双路超低电压的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可靠性高、散热性能好和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模块
,具体涉及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和国外标准隔离式低压输入DC/DC电源模块范围分为DC12V(9V~18V)、DC24V(18V~36V)和DC48V(36V~72V),2倍输入范围宽的电源模块,宽电压输入DC/DC变换器产品较多,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武器系统、电子对抗系统、船舶等重要领域都有大量的应用。工程设计人员选用电源模块时根据输入范围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电源模块,这样给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带来了麻烦,也会给企业带来量的库存,占用流动资金,因此实现宽范围输入电源模块(例如9V~36V)的研发成为当前低压输入电源模块领域的一种趋势,由于受到电源模块PWM芯片占空比的限制,实现宽范围输入成为低压输入电源模块设计的一个技术瓶颈和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包括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输出1降压电路、输出2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包括控制芯片PWM、变压器T1、T2、两组反馈及保护电路、开关管Q1、Q2,其中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1漏极相连接,变压器T2初级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2漏极相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和栅极与控制芯片PWM的控制端相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和栅极与控制芯片PWM的另一个控制端相连接,控制芯片PWM的两个正馈输入端经两组光耦芯片与两组反馈及保护电路相连接;所述输出1降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PWM2、反馈电路、开关管Q3、电感L1,降压芯片PWM2的正馈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接,降压芯片PWM2的控制端与开关管Q3的栅极相连接,开关管Q3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3和电感L1相连接;所述输出2降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PWM3、反馈电路、开关管Q4、电感L2,降压芯片PWM3的正馈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接,降压芯片PWM3的控制端与开关管Q4的栅极相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4和电感L2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PWM为LM5032型控制芯片。优选的,所述降压芯片PWM2和降压芯片PWM3为LM2747型控制芯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采用控制芯片PWM交错驱动控制开关管Q1和Q2,实现同时控制双路输出,输出1降压电路、输出2降压电路可以实现输出不同电压和不同功率的功能,双路输出为隔离的方式;输出1降压电路中PWM2控制芯片LM2747控制开关管Q3,将功率转换电路中的输出电压5V降压到0.6V~4V,输出2降压电路中PWM3控制芯片LM2747控制开关管Q4,将功率转换电路中的输出电压5V降压到0.6V~4V,实现双路超低电压的输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输入与输出隔离模块电路、输出1降压电路、输出2降压电路三种电路集成一体设计,实现最高可达4倍范围(输入9V~36V范围)、双路隔离超低压输出0.6V~4V的功能,解决实现宽范围输入、超低压双路输出隔离式电源模块设计的一个技术瓶颈和难点,由于输入电压宽范围可以实现多个不同输入的模块双路输出的功能,为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带来方便,同时也会给企业减少生产过程所需库存量,降低了采购成本资产的投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流动资金,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包括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输出1降压电路、输出2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包括控制芯片PWM、变压器T1、T2、两组反馈及保护电路、开关管Q1、Q2,其中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1漏极相连接,变压器T2初级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2漏极相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和栅极与控制芯片PWM的控制端相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和栅极与控制芯片PWM的另一个控制端相连接,控制芯片PWM的两个正馈输入端经两组光耦芯片与两组反馈及保护电路相连接;所述输出1降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PWM2、反馈电路、开关管Q3、电感L1,降压芯片PWM2的正馈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接,降压芯片PWM2的控制端与开关管Q3的栅极相连接,开关管Q3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3和电感L1相连接;所述输出2降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PWM3、反馈电路、开关管Q4、电感L2,降压芯片PWM3的正馈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接,降压芯片PWM3的控制端与开关管Q4的栅极相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4和电感L2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PWM为LM5032型控制芯片。所述降压芯片PWM2和降压芯片PWM3为LM2747型控制芯片。本技术中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采用控制芯片PWM交错驱动控制开关管Q1和Q2,实现同时控制双路输出,输出1降压电路、输出2降压电路可以实现输出不同电压和不同功率的功能,双路输出为隔离的方式;输出1降压电路中PWM2控制芯片LM2747控制开关管Q3,将功率转换电路中的输出电压5V降压到0.6V~4V,输出2降压电路中PWM3控制芯片LM2747控制开关管Q4,将功率转换电路中的输出电压5V降压到0.6V~4V,实现双路超低电压的输出。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包括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输出1降压电路、输出2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包括控制芯片PWM、变压器T1、T2、两组反馈及保护电路、开关管Q1、Q2,其中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1漏极相连接,变压器T2初级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2漏极相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和栅极与控制芯片PWM的控制端相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和栅极与控制芯片PWM的另一个控制端相连接,控制芯片PWM的两个正馈输入端经两组光耦芯片与两组反馈及保护电路相连接;所述输出1降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PWM2、反馈电路、开关管Q3、电感L1,降压芯片PWM2的正馈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接,降压芯片PWM2的控制端与开关管Q3的栅极相连接,开关管Q3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3和电感L1相连接;所述输出2降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PWM3、反馈电路、开关管Q4、电感L2,降压芯片PWM3的正馈输入端与反馈电路相连接,降压芯片PWM3的控制端与开关管Q4的栅极相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4和电感L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电压输出集成隔离DCDC双路电源模块,包括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输出1降压电路、输出2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模块电路包括控制芯片PWM、变压器T1、T2、两组反馈及保护电路、开关管Q1、Q2,其中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1漏极相连接,变压器T2初级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2漏极相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和栅极与控制芯片PWM的控制端相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和栅极与控制芯片PWM的另一个控制端相连接,控制芯片PWM的两个正馈输入端经两组光耦芯片与两组反馈及保护电路相连接;所述输出1降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PWM2、反馈电路、开关管Q3、电感L1,降压芯片PWM2的正馈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鹏高海燕陈黎明邵磊李荣兵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长峰朝阳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