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风吸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9303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进风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集烟罩下方与进风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烟板,所述导烟板边沿与所述集烟罩之间的间隙形成外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板上开设有开口从而形成内进风口。通过在导烟板上开设开口形成内进风口,在导烟板的外周形成外进风口,从而结合中间进风和四周进风的优点,内进风口保证集烟罩下方集中的负压区,大部分油烟机从内进风口进入吸油烟机,外进风口使得负压区外扩,剩余未捕获的油烟,在逃逸到导烟板周围而被外进风口进入吸油烟机,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尤其是一种双进风吸油烟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顶吸式吸油烟机(安装在灶具正上方的,薄形、深型或塔型吸油烟机,不包括侧吸和下排式)大多结构形式为:顶部设置集烟罩形成内凹腔体(集烟腔),集烟罩上设置有进风口和过滤网。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被收集在集烟腔内,并通过与集烟腔连通的风道排出室外。如申请号为200520086100.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吸排油烟机,包括设置在下部的集烟罩和设计在集烟罩上部的风道,在集烟罩的中部设置有与风道底端相连的进风圈,风道中设置有风扇,进风圈下部设置有滤油网,滤油网的下部设置有油杯。这种吸油烟机的负压区主要集中在进风口附近,也就是说高负压区主要集中在中间,这种吸风方式对采用双眼灶或多眼灶的用户使用不利,油烟容易从烟机左右两侧和前侧外溢。为了提高吸油烟效果,目前也已公开了一些带有导烟板的吸油烟机,油烟通过导烟板时产生附壁效应,能够使得油烟向左右两侧和前侧引导。如申请号为201410315985.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以及设置在集烟罩底面的进风口,集油板固定在进风口的正下方,与进风口底面构成四侧进风的通道,导流罩罩设在集油板的下表面;又如201410419676.4包括集烟罩及导烟板,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导流板正对集烟罩的进风口设置,且导流板与集烟罩保持预定的间距而形成油烟通道。上述的这些吸油烟机,由于是四侧进风,解决了传统顶吸式吸油烟机负压集中的问题,防止了油烟逃逸,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吸油烟效率不够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吸油烟效率的双进风吸油烟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进风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集烟罩下方与进风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烟板,所述导烟板边沿与所述集烟罩之间的间隙形成外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板上开设有开口从而形成内进风口。为保证内进风口一定的进风量,所述内进风口的面积不小于导烟板整体的25%。为进一步提升吸油烟效果,避免油烟逃逸,所述集烟罩上方设置有风机罩,所述风机罩内设置有风机系统,所述风机系统具有两个进气口,所述内进风口和风机系统的其中一个进气口之间设置有引流器,所述引流器将所述内进风口和风机系统连通,并使得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处的负压区互相独立。优选的,所述引流器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内限定出上、下两端开口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下开口与所述导烟板的内进风口对应,所述引流通道的上开口与风机系统的其中一个进气口对应。为确保由外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可以绕过引流器而进入到风机系统的一个进气口内,所述引流器下端的宽度小于引流器上端的宽度。为避免引流器对油烟气流造成压迫,阻碍气流通过,所述引流器的下端与水平方向呈倾斜,倾斜的角度为120°~150°。可选的,为使得风机系统具有两个进气口,所述风机系统可以采用双进风离心风机,或者也可以采用两个并联的单进风离心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导烟板上开设开口形成内进风口,在导烟板的外周形成外进风口,从而结合中间进风和四周进风的优点,内进风口保证集烟罩下方集中的负压区,大部分油烟机从内进风口进入吸油烟机,外进风口使得负压区外扩,剩余未捕获的油烟,在逃逸到导烟板周围而被外进风口进入吸油烟机,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在内进风口和风机的进气口之间设置引流器,可以使得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的负压区互相独立,避免干扰,便于负压区的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的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导烟板和引流器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导烟板和引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第三个实施例的导烟板和引流器的安装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油烟机第三个实施例的导烟板和引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一种双进风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设置在集烟罩1上方的风机罩2、以及设置在风机罩2内的风机系统3。集烟罩1上开设有进风口11,集烟罩1下方、与进风口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烟板4,导烟板4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内凹形状的板,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310627395.3的中国专利中所公开的扩压引流控烟板。通常这种使用导烟板4的吸油烟机,只在集烟罩1下方的四周边沿存在负压区,由此会大大降低吸油烟效果。为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导烟板4上开设有开口从而形成吸油烟机的内进风口41,而导烟板4边沿和集烟罩1之间的间隙则形成为环形的吸油烟机的外进风口42,构成具有双进风口的吸油烟机。由此可保证集烟罩1正下方和靠近边沿的位置都存在负压区,使得吸油烟机具有中间的内进风口41和外侧环形的外进风口42,内进风口41呈方形,其面积优选的不小于导烟板4整体的25%,从而保证一定的进风量。内进风口41保证集烟罩1下方集中的负压区,大部分油烟机从内进风口41进入吸油烟机;外进风口42使得负压区外扩,剩余未捕获的油烟,在逃逸到导烟板4周围而被外进风口42进入吸油烟机,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风机系统3具有两个进气口,从内进风口41进入到风机罩2内的油烟和从外进风口42进入到风机罩2内的油烟,分别从风机系统3的不同进气口进入到风机系统3内后再排出。由于油烟从内进风口41进入时阻力小,比较容易形成负压区,而从外进风口42进入时阻力较大,负压形成较为困难,为此,吸油烟机内还设置有引流器5,将中间进入的油烟和外周进入的油烟分隔开来,从而保证在内进风口41和外进风口42处的负压区相互独立。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系统3采用双进风离心风机,风机系统3的第一进气口31与从内进风口41进入的油烟对应,风机系统3的第二进气口32与从外进风口42进入的油烟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31为位于风机系统3后侧的进气口,第二进气口32为位于风机系统3前侧的进气口。由于吸油烟机工作时,集烟罩1前侧的油烟相对后侧更多,因此,将外进风口41进入的油烟引入到更近的前侧的第二进气口32。内进风口41进入的油烟通过引流器5引导到风机系统3的第一进气口31,引流器5从导烟板4穿过集烟罩1的进风口11后进入到风机罩2内,引流器5小于集烟罩1的进风口11。引流器5包括侧壁51,侧壁51内限定出上、下两端开口的引流通道511,引流通道511的下开口与导烟板4的内进风口41对应,引流通道511的上开口与风机系统3的第一进气口31对应。由此,吸油烟机工作时,大部分的油烟从内进风口41进入,在引流器5的引导作用下,从风机系统3的第一进气口31流入到风机系统3内;剩下的油烟往外逃逸时,经过外侧的环形的外进风口41时被吸入,通过集烟罩1的进风口11位于引流器5外周的部分流入到风机罩2内,直至到达风机系统3的第二进气口31。油烟流动的路径可参见图2~图4中的箭头所示。为避免从外进风口41进入的油烟从风机罩2的后侧向上直接进入第一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进风吸油烟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进风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所述集烟罩(1)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集烟罩(1)下方与进风口(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烟板(4),所述导烟板(4)边沿与所述集烟罩(1)之间的间隙形成外进风口(4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板(4)上开设有开口从而形成内进风口(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进风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所述集烟罩(1)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集烟罩(1)下方与进风口(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烟板(4),所述导烟板(4)边沿与所述集烟罩(1)之间的间隙形成外进风口(4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板(4)上开设有开口从而形成内进风口(4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进风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风口(41)的面积不小于导烟板(4)整体的2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进风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罩(1)上方设置有风机罩(2),所述风机罩(2)内设置有风机系统(3),所述风机系统(3)具有两个进气口,所述内进风口(41)和风机系统(3)的其中一个进气口之间设置有引流器(5),所述引流器(5)将所述内进风口(41)和风机系统(3)连通,并使得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建松郑幸茅忠群诸永定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