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鸽专利>正文

一种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9200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包括油水预分离器、油水分离装置、污油分离器、真空泵及导流装置。油水预分离器的排水口和油水分离装置的输入口连通,油水预分离器的排油口、油水分离装置的排油口分别和污油分离器的输入口连通,污油分离器的排水口和油水预分离器的输入口连通;真空泵用于对油水预分离器、油水分离装置、污油分离器分别抽真空。油水分离装置内置筒状的过滤芯,导流装置被装配于过滤芯顶部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油水分离,导流装置对流向过滤芯的污油水进行流向导引,同时对污油水进行油水预分离处理,并及时移除过滤芯上聚集的污油滴,减少过滤芯的过滤负荷,提高分离设备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油水分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待处理污油水流向进行导引的且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油水分离的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人们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水,如在生活活动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特别地餐饮业产生的大量的餐饮污水;如人们出行游玩所乘坐的船舶产生的船舶污水,这些污水中均含有大量的污油。含油污水直接排放必然造成对河道或大海的污染,影响河道生物或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长。国家和国际海事组织对含油污水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要求被排放污水中的含油量要低于15ppm。因此,船舶、餐饮业均配备了污油水分离装置,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仍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污油水分离装置在常压下对待处理的污油水进行油水分离处理,分离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待处理的污油水在流入过滤芯时的流向紊乱,不利于过滤芯上的集油及时上浮;所以,导致油水分离效果不佳,常需要多次循环处理,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该分离设备在真空条件进行油水分离操作,先对待处理的污油水进行预分离处理,再对流向过滤芯的污油水的流向进行导引,使污油水有序流动,促进过滤芯上的集油及时上浮,同时对污油水进行油水再次预分离处理,降低流入过滤芯的污油水的含油量,减少过滤芯的过滤负荷,提高油水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最后对所分离出来的污油进行油水分离处理,以降低排出污油的含水量,提高污油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包括用于对待处理污油水进行油水预分离处理的油水预分离器100、用于对预分离处理后污油水进行油水分离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200以及真空泵400,其设计要点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流向过滤芯的污油水流向进行导引的导流装置214和用于对污油进行油水分离的污油分离器300;所述油水预分离器1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1抽气口105、用于待处理污油水流入的第1输入口102、用于预分离处理后污油水排出的第1排水口103及用于污油排出的第1排油口104;所述油水分离装置2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2抽气口212、用于污油水流入的第2输入口204及用于污油排出的第2排油口205;所述第1排水口103和第2输入口204连通;所述油水分离装置200内置有过滤芯202,该过滤芯202包括用于粗过滤的呈筒状的被直立布置的第1过滤芯2021;所述导流装置214被装配于第1过滤芯2021与分离器本体200的壳体201之间,位于第1过滤芯2021的顶部侧;导流装置214包括污油水流入的输入部2142和用于约束污油水流出方向的导流部2143,所述导流部2143的输出口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分布;所述输入部2142和第2输入口204连通;所述污油分离器3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3抽气口303、用于污油流入的第3输入口302以及用于污油水排出的第3排水口304;所述第1排油口104、第2排油口205分别和第3输入口302连通,第3排水口304和第1输入口102连通;所述真空泵400的输入口和第1抽气口102、第2抽气口212、第3抽气口303分别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在应用中,还有如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作为优先地,所述导流装置214还包括缓流腔2141,所述缓流腔2141为主要由侧壁构成的呈环状的中空腔体,沿水平面方向布置;所述输入部2142的输出口、导流部2143的输入口分别和缓流腔2141连通;所述导流部2143围绕缓流腔2141的轴线分布,导流部2143的输出口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分布。作为优先地,所述输入部2142的输出口、导流部2143的输入口分别与缓流腔2141的侧壁相切连通,所述输入部2142的输出口、导流部2143的输出口围绕缓流腔(2141)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分布。作为优先地,所述导流装置214还包括由侧壁构成的呈喇叭口状的导流筒2145;所述导流筒2145的内径大于第1过滤芯2021的外径,导流筒2145的上端部小于下端部,导流筒2145装配于第1过滤芯2021的外部;所述缓流腔2141设置在导流筒2145的外部,位于导流筒2145和所述壳体201之间。作为优先地,所述导流装置214还包括呈圆环状的稳流板2147,被装配于导流筒2145上端部侧,位于缓流腔2141的上方;所述稳流板2147的外圆周边侧和所述壳体201的内壁贴合,下表面和缓流腔2141贴合,内圆周边侧和导流筒2145相间隔。作为优先地,所述导流部2143被设置在缓流腔2141的外侧壁或底壁上;作为优先地,所述导流部2143被倾斜向下布置,导流部2143和水平面间夹角1-10度。作为优先地,所述导流装置214还包括呈环状的与缓流腔2141相适配的导流加热器2144,用于对所输入的污油水进行加热,所述导流加热器2144装配于导流装置214的缓流腔2141的内部。作为优先地,所述油水分离装置200内置依次连通的第1分离室A、第2分离室B和第3分离器C,第2分离室B和第3分离器C位于第1分离室A的下方;所述过滤芯202还包括用于精过滤的第2过滤芯2022和用于吸附过滤的第3过滤芯2023;所述第1过滤芯2021、第2过滤芯2022和第3过滤芯2023依次被装配于第1分离室A、第2分离室B和第3分离器C内。作为优先地,所述油水预分离器100内置有依次直立布置的第1挡板GB1、第2挡板GB2和第3挡板GB3,第3挡板GB3位于第1排水口103的一端部侧;所述第1挡板GB1和油水预分离器100的底壁及前后侧壁贴合;第2挡板GB2和油水预分离器100的底壁间设置有用于污油水流通的间隙,第2挡板GB2和油水预分离器100的前后侧壁贴合,第2挡板GB2的下端部高于第1挡板GB1的上端部;第3挡板GB3和油水预分离器100的底壁及前后侧壁贴合,第3挡板GB3的上端部低于第2挡板GB2的上端部。作为优先地,所述污油分离器300包括密闭的污油分离腔体301、第3加热器306、第3测温装置307、第3真空计308和第3油位检测计309,污油分离腔体301的下部被设置用于排出污油的第3排油口305,所述第3排水口304被设置于污油分离腔体301的下部;所述第3加热器306被设置在污油分离腔体301的内部,第3真空计308和第3测温装置307被装配于污油分离腔体301的顶部,第3油位检测计309被装配于污油分离腔体301的下部。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包括油水预分离器100、油水分离装置200、污油分离器300、真空泵400以及导流装置214。油水预分离器100上的第1排水口103和油水分离装置200上的第2输入口204连通,油水预分离器100上的第1排油口104、油水分离装置200上的第2排油口205分别和污油分离器300上的第3输入口302连通;污油分离器300上的第3排水口304和油水预分离器100的第1输入口102连通;油水预分离器100上的第1抽气口105、油水分离装置200上的第2抽气口212、污油分离器300上的第3抽气口303分别和真空泵400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真空泵400用于对油水预分离器100、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包括用于对待处理污油水进行油水预分离处理的油水预分离器(100)、用于对预分离处理后污油水进行油水分离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200)以及真空泵(4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流向过滤芯的污油水流向进行导引的导流装置(214)和用于对污油进行油水分离的污油分离器(300);所述油水预分离器(1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1抽气口(105)、用于待处理污油水流入的第1输入口(102)、用于预分离处理后污油水排出的第1排水口(103)及用于污油排出的第1排油口(104);所述油水分离装置(2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2抽气口(212)、用于污油水流入的第2输入口(204)及用于污油排出的第2排油口(205);所述第1排水口(103)和第2输入口(204)连通;所述油水分离装置(200)内置有过滤芯(202),该过滤芯(202)包括用于粗过滤的呈筒状的被直立布置的第1过滤芯(2021);所述导流装置(214)被装配于第1过滤芯(2021)与分离器本体(200)的壳体(201)之间,位于第1过滤芯(2021)的顶部侧;导流装置(214)包括污油水流入的输入部(2142)和用于约束污油水流出方向的导流部(2143),所述导流部(2143)的输出口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分布;所述输入部(2142)和第2输入口(204)连通;所述污油分离器(3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3抽气口(303)、用于污油流入的第3输入口(302)以及用于污油水排出的第3排水口(304);所述第1排油口(104)、第2排油口(205)分别和第3输入口(302)连通,第3排水口(304)和第1输入口(102)连通;所述真空泵(400)的输入口和第1抽气口(102)、第2抽气口(212)、第3抽气口(303)分别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包括用于对待处理污油水进行油水预分离处理的油水预分离器(100)、用于对预分离处理后污油水进行油水分离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200)以及真空泵(4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流向过滤芯的污油水流向进行导引的导流装置(214)和用于对污油进行油水分离的污油分离器(300);所述油水预分离器(1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1抽气口(105)、用于待处理污油水流入的第1输入口(102)、用于预分离处理后污油水排出的第1排水口(103)及用于污油排出的第1排油口(104);所述油水分离装置(2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2抽气口(212)、用于污油水流入的第2输入口(204)及用于污油排出的第2排油口(205);所述第1排水口(103)和第2输入口(204)连通;所述油水分离装置(200)内置有过滤芯(202),该过滤芯(202)包括用于粗过滤的呈筒状的被直立布置的第1过滤芯(2021);所述导流装置(214)被装配于第1过滤芯(2021)与分离器本体(200)的壳体(201)之间,位于第1过滤芯(2021)的顶部侧;导流装置(214)包括污油水流入的输入部(2142)和用于约束污油水流出方向的导流部(2143),所述导流部(2143)的输出口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分布;所述输入部(2142)和第2输入口(204)连通;所述污油分离器(300)上被设置用于抽真空的第3抽气口(303)、用于污油流入的第3输入口(302)以及用于污油水排出的第3排水口(304);所述第1排油口(104)、第2排油口(205)分别和第3输入口(302)连通,第3排水口(304)和第1输入口(102)连通;所述真空泵(400)的输入口和第1抽气口(102)、第2抽气口(212)、第3抽气口(303)分别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214)还包括缓流腔(2141),所述缓流腔(2141)为主要由侧壁构成的呈环状的中空腔体,沿水平面方向布置;所述输入部(2142)的输出口、导流部(2143)的输入口分别和缓流腔(2141)连通;所述导流部(2143)围绕缓流腔(2141)的轴线分布,导流部(2143)的输出口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2142)的输出口、导流部(2143)的输入口分别与缓流腔(2141)的侧壁相切连通,所述输入部(2142)的输出口、导流部(2143)的输出口围绕缓流腔(2141)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导流装置的污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214)还包括由侧壁构成的呈喇叭口状的导流筒(2145);所述导流筒(2145)的内径大于第1过滤芯(2021)的外径,导流筒(2145)的上端部小于下端部,导流筒(2145)装配于第1过滤芯(2021)的外部;所述缓流腔(2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鸽
申请(专利权)人:陈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