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467990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包括: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在所述自动散热模式下,通过所述移动终端预置于开孔处的吸气装置,将所述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吸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腔内形成正压,以将所述壳体腔内的热空气通过壳体间隙或孔位缝隙排出,形成热对流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热对流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提高了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越来越朝向多核高频率、多功能方向的发展,导致移动终端的整体发热量会越来越大。目前,大部分移动终端都会采用各种散热措施,常用的散热方法有热传导和热辐射,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热传导或热辐射进行散热时,由于移动终端整体空间有限,类似电脑机箱一样采用风扇对流散热的方案还无法实现,造成散热能力有局限。(2)无法解决移动终端散热和体感发热的矛盾,即移动终端采用进行散热的过程中,由于把主板和功能器件的热量排出到移动终端表面,往往造成散热越好的机型,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会感觉越热的尴尬,且散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及移动终端,旨在提高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包括: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在所述自动散热模式下,通过所述移动终端预置于开孔处的吸气装置,将所述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吸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腔内形成正压,以将所述壳体腔内的热空气通过壳体间隙或孔位缝隙排出,形成热对流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散热。优选地,所述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之前包括:通过预置的重力感应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当所述位置信息维持不变状态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之前包括:接收模式开启指令,根据所述模式开启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自动散热模式进行散热。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包括: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使用状态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若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自动散热模式进行散热。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自动散热模式进行散热之后包括:当侦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小于指定温度值时,退出所述自动散热模式。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第一散热模块,用于在所述自动散热模式下,通过所述移动终端预置于开孔处的吸气装置,将所述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吸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腔内形成正压,以将所述壳体腔内的热空气通过壳体间隙或孔位缝隙排出,形成热对流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散热。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预置的重力感应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当所述位置信息维持不变状态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散热模块,用于接收模式开启指令,根据所述模式开启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自动散热模式进行散热。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使用状态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自动散热模式进行散热。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退出模块,用于当侦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小于指定温度值时,退出所述自动散热模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在该自动散热模式下,通过移动终端预置于开孔处的吸气装置,将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吸入至移动终端的壳体腔内形成正压,以将所述壳体腔内的热空气通过壳体间隙或孔位缝隙排出,形成热对流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实现了提高热对流对移动终端进行有效散热,提高了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设置吸气装置进行热对流散热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包括:步骤S10、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步骤S20、在所述自动散热模式下,通过所述移动终端预置于开孔处的吸气装置,将所述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吸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腔内形成正压,以将所述壳体腔内的热空气通过壳体间隙或孔位缝隙排出,形成热对流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该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了对移动终端进行快速散热,可通过热对流移动终端进行有效散热,热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为了实现通过热对流进行散热,该移动终端预先设置有吸气装置,该吸气装置的作用为将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快速吸入到移动终端壳体腔体内,以在腔体内形成正压。该吸气装置的设置位置可以是设置于移动终端预置的喇叭或听筒等开孔处,或者是在移动终端的指定位置开设开孔,用于放置吸气装置。吸气装置的形状、大小、设置位置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由于移动终端通过热对流进行散热的过程中,移动终端散发出的热量会对人体感官造成明显的热感,因此,可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在该自动散热模式下,移动终端通过热对流进行散热。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通过热对流进行散热的原理为:移动终端预置有位于新增开孔、喇叭或听筒等功能开孔出,在开孔位置增加一个自动吸气的吸气装置,该吸气装置将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快速吸入到移动终端壳体腔体内,以在壳体腔体内形成正压。然后形成的正压可以将移动终端内的热空气通过壳体间隙,听筒散热排气孔、壳体间隙散热排气孔或装饰孔等孔位缝隙排出,在移动终端的内外形成良性热对流,结合传统的散热措施,快速排出移动终端内的热量。吸气装置的设置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使得移动终端的散热成本低。移动终端使用热对流进行散热,不仅散热效果好,而且解决了移动终端散热和用户热感的矛盾,既可快速散热,也避免散发的热量对人体感官造成明显的热感,使得移动终端散热的同时不影响用户体验。移动终端使用状态的判断,可以是通过预置的重力感应器来判断移动终端是处于静止放置状态还是手持状态,当移动终端在未使用状态时,重力感应器的位置值保持预设时间以上不变化,即判定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此时启动自动散热模式。当移动终端随人体携带位置有变动情况下,重力感应器检测到的位置值发生变化,说明移动终端处于使用状态,此时关闭自动散热模式。当移动终端处于使用状态时,移动终端可通过热传导或热辐射进行正常散热。其中,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系统的现象叫做热传导。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具有向外发射能量的本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辐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在该自动散热模式下,通过移动终端预置于开孔处的吸气装置,将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在所述自动散热模式下,通过所述移动终端预置于开孔处的吸气装置,将所述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吸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腔内形成正压,以将所述壳体腔内的热空气通过壳体间隙或孔位缝隙排出,形成热对流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在所述自动散热模式下,通过所述移动终端预置于开孔处的吸气装置,将所述移动终端外界的冷空气吸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腔内形成正压,以将所述壳体腔内的热空气通过壳体间隙或孔位缝隙排出,形成热对流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散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之前包括:通过预置的重力感应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当所述位置信息维持不变状态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自动散热模式之前包括:接收模式开启指令,根据所述模式开启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自动散热模式进行散热。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包括: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使用状态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若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自动散热模式进行散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自动散热模式进行散热之后包括:当侦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