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包括面料外层、防水透气层和舒适层,所述防水透气层位于所述面料外层和所述舒适层之间,所述防水透气层的正面与所述面料外层之间复合,所述防水透气层的反面与所述舒适层之间复合,所述面料外层包括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均采用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且第一层面料的部分纬纱与第二层面料的部分经纱交织,第一层面料的部分经纱与第二层面料的部分纬纱交织,所述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未交织的部分之间有空隙,该空隙形成空气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量轻,抗静电,隔热好,永久阻燃,强度和耐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
技术介绍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是保护活跃在消防第一线的消防队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品之一,它不仅是火灾救助现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也是保护消防队员身体免受伤害的防火用具。现有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面料较厚,有许多层,整套防护服的重量为3.5kg,当消防员在火灾现场长时间作战时,厚重的消防服会给消防员带来不便,且会增加消防员体能消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护服面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抗静电,隔热好,永久阻燃,强度和耐磨性好的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包括面料外层、防水透气层和舒适层,所述防水透气层位于所述面料外层和所述舒适层之间,所述防水透气层的正面与所述面料外层之间复合,所述防水透气层的反面与所述舒适层之间复合,所述面料外层包括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均采用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且第一层面料的部分纬纱与第二层面料的部分经纱交织,第一层面料的部分经纱与第二层面料的部分纬纱交织,所述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未交织的部分之间有空隙,该空隙形成空气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交织的部分为阶梯形。优选的,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采用芳纶1313纤维、芳纶1414纤维和抗静电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重量轻,抗静电,隔热好,永久阻燃,强度和耐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面料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记如下:1、面料外层;101、第一层面料;102、第二层面料;103、空气层;2、防水透气层;3、舒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包括面料外层1、防水透气层2和舒适层3,所述防水透气层2位于所述面料外层1和所述舒适层3之间,所述防水透气层2的正面与所述面料外层1之间复合,所述防水透气层2的反面与所述舒适层3之间复合,所述面料外层1包括第一层面料101和第二层面料102,第一层面料101和第二层面料102均采用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且第一层面料101的部分纬纱与第二层面料102的部分经纱交织,第一层面料101的部分经纱与第二层面料102的部分纬纱交织,所述第一层面料101和第二层面料102未交织的部分之间有一定空隙,该空隙形成空气层103。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层面料101和第二层面料102交织的部分为阶梯形,且第二层面料102靠近所述防水透气层2设置。如图2所示,相邻的阶梯行交织部分之间的区域为未交织的部分,该部分为空气层103。这种结构设计能够增强隔热效果,且能够减轻本技术所述防护服面料的单位面积的重量,此外,所述防护服面料只设有面料外层1、防水透气层2和舒适层3,能够减轻整件防护服的重量,穿着更轻便。如图2所示,图中1、2、3、4、5、6、7、8、9、10表示第一层面料101的经纬纱,I、II、III、IV、V、VI、VII、VIII表示第二层面料102的经纬纱,图中黑色部分为第一层面料101和第二层面料102交织后固定连接的部分。具体地,本技术所述防护服面料是按照常规方法通过纺纱、织坯、染色后整制备得到的;所述纺纱包括对纤维开松清理,然后梳棉、梳棉条、并条(包括头并、二并和三并)、制备粗纱、制备细纱、络筒、蒸纱(包括抽真空、蒸汽、抽真空、蒸汽和抽真空)、并纱、倍捻、再次蒸纱、制备得到纱线和对纱线进行检测的步骤;所述织坯包括对纱线进行整经,然后穿综穿筘、上机织造制得坯布,并对坯布进行物性检测、修布和验坯的步骤;所述染色后整包括对坯布进行前处理、染色、水洗、烘干、剪毛、防油防水、焙烘、罐蒸和成品检验的步骤。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采用芳纶1313纤维、芳纶1414纤维和抗静电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所述面料外层1包括50%-80%芳纶1313纤维、20%-50%芳纶1414纤维和2%抗静电纤维。其中,第一层面料101包括75%-95%芳纶1313纤维、0%-20%芳纶1414纤维和0%-2%抗静电纤维,第二层面料102包括40%-60%芳纶1313纤维、40%-60%芳纶1414纤维和0%-2%抗静电纤维。其中,各纤维具有以下特点:芳纶1313纤维,即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全称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其断裂强度为0.4-0.53牛/特,伸长率为30-50%,回潮率为6.5%。其耐酸、碱、霉、老化,其摩擦性、抗腐蚀性较好,强度和弹性也好。芳纶1313纤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耐高温性能好,可在220℃高温下长期使用而不老化,其电气性能与机械性能可保持10年之久,而且尺寸稳定性极佳,在250℃左右的热收缩率仅为1%,短时间暴露于300℃高温中也不会收缩、脆化、软化或者融熔,在超过370℃的情况下才开始分解,400℃左右开始碳化。芳纶1313纤维是一种本质阻燃、耐高温的纤维,不会熔融、熔滴,不散发有害气体,在空气中也不会助燃,具有自熄性,极限氧指数大于28%,属于难燃纤维,所以不会在空气中燃烧,也不助燃,具有自熄性。芳纶1414纤维,即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这种复合材料具有结合高强度及重量轻的优异特质,在同等重量条件下,其强度为钢丝的5倍、E级玻璃纤维的2.5倍、铝的10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的纤维。芳纶1414纤维有优异的耐温性能,不仅能在负196度到正204度的温度范围内连续使用而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或减损,同时还具有不溶解、防火性、仅会在427度开始碳化、能忍受温度高达538度短暂时间接触的优异耐温性能。芳纶1414纤维具有低延伸、高模数、断裂强度高、耐温性高、不熔解不助燃只会碳化、高抗化学性、高稳定性、低比重、优异电绝缘性等性能。抗静电纤维,具有碳芯纤维成分,不易积聚静电荷,对于防止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的消散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在油气田,燃气站,加油站,矿井等特殊工作环境中,静电火花是非常危险的,抗静电纤维可以有效阻止静电的产生,有效避免由静电产生的事故。基于以上纤维的特性,使本技术具有重量轻,抗静电,隔热好,永久阻燃,强度和耐磨性好等优点。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外层、防水透气层和舒适层,所述防水透气层位于所述面料外层和所述舒适层之间,所述防水透气层的正面与所述面料外层之间复合,所述防水透气层的反面与所述舒适层之间复合,所述面料外层包括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均采用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且第一层面料的部分纬纱与第二层面料的部分经纱交织,第一层面料的部分经纱与第二层面料的部分纬纱交织,所述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未交织的部分之间有空隙,该空隙形成空气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外层、防水透气层和舒适层,所述防水透气层位于所述面料外层和所述舒适层之间,所述防水透气层的正面与所述面料外层之间复合,所述防水透气层的反面与所述舒适层之间复合,所述面料外层包括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均采用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且第一层面料的部分纬纱与第二层面料的部分经纱交织,第一层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兴,雍慧,
申请(专利权)人:康帝雅高档面料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