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7196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包括宫形环、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中空导管。宫形环的形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可以防止子宫底部、宫角及侧壁的粘连;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宫形环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中间部分朝相对立方向弯曲,可以防止腔体中间部位的粘连;中空导管位于宫形环的底端,利于宫腔积液的引流和防止宫颈管的粘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医用几丁糖共同作用,能够全面接触子宫腔体及宫颈管,并且利于宫腔液的引流,可以有效的防治宫腔粘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妇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
技术介绍
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后形成部分或全部粘连的病理现象。通常可致月经异常,如月经过少或者闭经等。患者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异位妊娠、胎死宫内、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甚至不孕。宫腔粘连一直是妇产科临床上的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宫腔粘连的治疗主要采取宫腔内放置节育环、注入防粘连药物和口服大剂量雌激素、宫腔镜手术分离等综合治疗方案。对于防粘连药物,医用几丁糖是几丁质脱N乙酰基后衍生的氨基葡萄糖多聚体,具有生物学屏障作用,可减少血肿形成,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正常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预防粘连的产生。目前几丁糖在普外科、神经外科等学科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妇产科术后的防粘连作用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可见几丁糖用于预防宫腔粘连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宫腔镜手术分离使一些较难处理的妇科疾病能直观、简单、安全地解决。其不但可以判断粘连的程度、粘连的类型,而且可以判断粘连的坚韧度。对于膜性粘连、纤维肌性粘连可在宫腔镜下分离或用手术剪除;而对于结缔组织样致密粘连则需在B超监护下行电切分离术,并给予雌孕激素续贯用药,促使内膜生长。但是由于术后宫腔内膜再生缓慢或再生很差,分离后的宫腔非常容易再次粘连。为了解决术后宫腔再次粘连的问题,一般需在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即环以起到隔离支架的作用。但是,目前所用环均为用来避孕的普通环,大致分为宫形、O形及T形。宫形环和O形环可以对于容易发生再次粘连的子宫腔周边部位:如子宫底部、宫角及侧壁起到很好的隔离支架作用,但是不能有效的防止子宫体中间部位的再次粘连;而T形环对子宫体中间部位及宫颈管起到很好的隔离支架作用,但不能有效防止宫腔周边部位的粘连。所以目前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患者常常在手术后多次发生宫腔再次粘连而需要再次手术及换环,这不仅使治疗成本提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压力,甚至会因为宫腔多次遭受创伤而造成终身不孕等严重后果,从而加重了患者的身体及经济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包括宫形环、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中空导管,所述宫形环的形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宫形环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中间部分朝相对立方向弯曲,所述中空导管位于宫形环的底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宫形环、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附着医用几丁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架具有第二凹槽,所述宫形环具有第三凹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空导管的直径为1~3cm,长度为1.5~3c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空导管的底端设有环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宫形环可以将子宫底部、宫角及侧壁有效隔离,防止其粘连;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部位,可以防止子宫腔体的中间部位的粘连;同时宫形环、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凹槽结构可以引导宫腔内膜细胞的渗出液(宫腔积液)至底端的中空导管,从而排出体外;同时大小与宫颈相适的中空导管可以防止宫腔下端及宫颈管的粘连,中空导管下端的环状结构方便术后整个装置从体内的取出,不会损伤宫颈管的内壁;医用几丁糖可以进一步加强装置防粘连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全面接触子宫腔体及宫颈管,并且利于宫腔液的引流,可以有效的防治宫腔粘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宫形环;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第一凹槽;5.第三凹槽;6.中空导管;7.环状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包括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和中空导管6,宫形环1的形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宫形环1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的中间部分朝相对立方向弯曲,中空导管6位于宫形环1的底端。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具体来说,该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包括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和中空导管6,宫形环1的形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宫形环1上具有第三凹槽5;第一支撑架2具有第一凹槽4、第二支撑架3具有第二凹槽(图未示),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宫形环1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的中间部分朝相对立方向弯曲,中空导管6位于宫形环1的底端,中空导管6的直径为3cm,长度为1.5cm,其底端设有环状结构7;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上附着医用几丁糖。实施例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具体来说,该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包括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和中空导管6,宫形环1的形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宫形环1上具有第三凹槽5;第一支撑架2具有第一凹槽4、第二支撑架3具有第二凹槽,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宫形环1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的中间部分朝相对立方向弯曲,中空导管6位于宫形环1的底端,中空导管6的直径为1cm,长度为3cm,其底端设有环状结构7;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上附着医用几丁糖。实施例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具体来说,该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包括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和中空导管6宫形环1的形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宫形环1上具有第三凹槽5;第一支撑架2具有第一凹槽4、第二支撑架3具有第二凹槽,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宫形环1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的中间部分朝相对立方向弯曲,中空导管6位于宫形环1的底端,中空导管6的直径为1.5m,长度为1cm,其底端设有环状结构7;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上附着医用几丁糖。实施例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具体来说,该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包括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和中空导管6,宫形环1的形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宫形环1上具有第三凹槽5;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宫形环(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和中空导管(6),所述宫形环(1)的形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所述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宫形环(1)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的中间部分朝相对立方向弯曲,所述中空导管(6)位于宫形环(1)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宫形环(1)、第一支
撑架(2)、第二支撑架(3)和中空导管(6),所述宫形环(1)的形
状和大小与子宫腔相适应,所述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
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宫形环(1)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架
(2)、第二支撑架(3)的中间部分朝相对立方向弯曲,所述中空导
管(6)位于宫形环(1)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宫
形环(1)、第一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丽王培红罗丽波程湘玮钱红丽吴妮张夏王莉黄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