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
,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目前,透水路面在大雨到来之时,无法快速吸水、蓄水,造成大量雨水流失,因而无法达到渗水、净水目的,并可能造成巨大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大雨到来之时,快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目的,避免造成巨大灾害,并收集雨水用作灌溉用水节约资源,降低运行成本的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包括存水透水路面砖、透水砂层、人行道、集水边沟、集中渗透井、汇水管、地下储水池、机动车道、绿化带、收集管、透水砖、砾石、外输水管、取水管、水位测量仪、清淤槽、市政管网、市政动力泵、透水沥青路面、集水边沟盖板以及内输水管;绿化带和集水边沟左右相邻设置,集水边沟上方覆盖有集水边沟盖板,底部设有透水砖;绿化带左侧为人行道,人行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水透水路面砖(1)、透水砂层(2)、人行道(3)、集水边沟(4)、集中渗透井(5)、汇水管(6)、地下储水池(7)、机动车道(8)、绿化带(9)、收集管(10)、透水砖(11)、砾石(12)、外输水管(13)、取水管(14)、水位测量仪(15)、清淤槽(16)、市政管网(17)、市政动力泵(18)、透水沥青路面(19)、集水边沟盖板(20)以及内输水管(21);绿化带(9)和集水边沟(4)左右相邻设置,集水边沟(4)上方覆盖有集水边沟盖板(20),底部设有透水砖(11);绿化带(9)左侧为人行道(3),人行道(3)下方为矩形存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水透水路面砖(1)、透水砂层(2)、人行道(3)、集水边沟(4)、集中渗透井(5)、汇水管(6)、地下储水池(7)、机动车道(8)、绿化带(9)、收集管(10)、透水砖(11)、砾石(12)、外输水管(13)、取水管(14)、水位测量仪(15)、清淤槽(16)、市政管网(17)、市政动力泵(18)、透水沥青路面(19)、集水边沟盖板(20)以及内输水管(21);绿化带(9)和集水边沟(4)左右相邻设置,集水边沟(4)上方覆盖有集水边沟盖板(20),底部设有透水砖(11);绿化带(9)左侧为人行道(3),人行道(3)下方为矩形存水透水路面砖(1);集水沟(4)右侧为机动车道(8),机动车道(9)下方为透水沥青路面(19);所述存水透水路面砖(1)、绿化带(9)、透水砖(11)以及透水沥青路面(19)下方为透水砂层(2);透水砖(11)下方的透水砂层(2)中设有收集管(10),收集管(10)左右两侧平行人行道(3)和机动车道(8)均设有汇水管(6),汇水管(6)一端通入收集管(10);收集管(10)下方平行于路面水平方向上每隔100-500m就设有集中渗透井(5),集中渗透井(5)的底部设有市政动力泵(18),集中渗透井(5)下方设有过滤砾石(12);集中渗透井(5)两侧井壁分别设有外输水管(13)和内输水管(21),外输水管(13)通入市政管网(17);地下储水池(7)通过内输水管(21)与集中渗透井(5)连通,地下储水池(7)底部一侧设有水位测量仪(15),另一侧设有清淤槽(16);取水管(14)垂直路面设置在地下储水池(7)中,且取水管(14)上端凸出地面。2.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的工作过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作步骤步骤一雨水的初步收集净化:雨水由人行道(3)、存水透水路面砖(1)和透水沥青路面(19)做初步收集,再渗透到下方透水砂层(2)进行净化,接着经由汇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