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嘴鱼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5496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鸭嘴鱼的加工方法,属于食品加工的技术领域。采用鸭嘴鱼、杏鲍菇、鲜香菇、红灯笼椒、黄灯笼椒、青灯笼椒、黑木耳、姜芽、大蒜、辣椒酱、蚝油、食盐、白糖、牛磺酸、鱼汤粉、鸡精、高汤、水淀粉、桂林三花酒、EM原露和锡纸等制备而成。微生物EM原露解除鸭嘴鱼的腥味及异味,消灭有害微生物,防腐保鲜。采用针刺、盐腌和机械脱水的方法可最高程度地排去鸭嘴鱼过多的水分,不损伤皮肤,使肉质结实可口,改善了品质。与传统多油的煎、炸、火烤等加工方法相比,采用锡纸与烤箱的制备方法,无油烟,减少污染,少用油,无碳火,避免致癌物质的产生。不毁损鸭嘴鱼营养物质,提高食品质量,对健康有益,做出了独特生动的食品造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食品加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鸭嘴鱼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本地养殖的鸭嘴鱼是远古时代匙吻鲟鱼的遗传品种,十分稀罕。因其鱼的上颌嘴又扁又长,比下颌长出约26厘米左右,因而得名。中等的鸭嘴鱼重约1500克,全长约70厘米,头扁,眼小,全身无磷,背部灰色,腹部白色,鱼尾鳍部开叉,鱼体仅在脊背有一根脆骨达至尾部,体内无刺骨。由于该鱼肉多、骨少而脆、长嘴部份是脆骨,骨胶源十分丰富,富含鱼类的各种营养成分,易于人体消化吸收。但鸭嘴鱼有一致命的弱点;肉质含水份较大、口感绵绵、稀稀软软,并缺乏鱼的鲜味。为克服这一弱点,本申请经多次试验,终于制成了口感结实,有嚼头,色香味具全的鸭嘴鱼佳肴。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鸭嘴鱼的加工方法,采用鸭嘴鱼、杏鲍菇、鲜香菇、红灯笼椒、黄灯笼椒、青灯笼椒、黑木耳、姜芽、大蒜、辣椒酱、蚝油、食盐、白糖、鱼汤粉、鸡精、高汤、牛磺酸、水淀粉、桂林三花酒、EM原露和锡纸等制备而成。一种鸭嘴鱼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1)取质量至少1300克以上的鸭嘴鱼1条,EM原露适量,鸭嘴鱼切开腹部,取出内脏及鱼鳃,刮净腹黑膜,洗净入稀释的EM原露水中浸10-20分钟捞起沥水,除腥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鸭嘴鱼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取质量至少1300克以上的鸭嘴鱼1条,将鸭嘴鱼切开腹部,取出内脏及鱼鳃,刮净腹黑膜,洗净放入EM原露稀释液中浸10‑20分钟捞起沥水,除腥味、异味及粘液,(2)取适量食盐,在鸭嘴鱼肌肉上扎针孔深至脊骨的位置,食盐涂擦在鸭嘴鱼上,静置1‑3小时后用水冲洗,放入脱水机脱水处理5‑10分钟,(3)取适量蚝油、鱼汤粉、锡纸,蚝油与鱼汤粉将鸭嘴鱼涂抹均匀,鸭嘴鱼的上颌、鱼尾及鱼体分别包上锡纸,分别放入烤箱烤制,(4)取杏鲍菇200‑400克、鲜香菇50‑150克、红灯笼椒100‑300克、黄灯笼椒100‑300克、青灯笼椒100‑300克、黑木耳30‑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鸭嘴鱼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取质量至少1300克以上的鸭嘴鱼1条,将鸭嘴鱼切开腹部,取出内脏及鱼鳃,刮净腹黑膜,洗净放入EM原露稀释液中浸10-20分钟捞起沥水,除腥味、异味及粘液,(2)取适量食盐,在鸭嘴鱼肌肉上扎针孔深至脊骨的位置,食盐涂擦在鸭嘴鱼上,静置1-3小时后用水冲洗,放入脱水机脱水处理5-10分钟,(3)取适量蚝油、鱼汤粉、锡纸,蚝油与鱼汤粉将鸭嘴鱼涂抹均匀,鸭嘴鱼的上颌、鱼尾及鱼体分别包上锡纸,分别放入烤箱烤制,(4)取杏鲍菇200-400克、鲜香菇50-150克、红灯笼椒100-300克、黄灯笼椒100-300克、青灯笼椒100-300克、黑木耳30-90克、姜芽60-180克,大蒜适量、将红、黄、青灯笼椒分别切下2个椒圈待用,余下的灯笼椒和姜芽切成丝条状待用,杏鲍菇、鲜香菇和黑木耳切片,大蒜切片分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智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宝铜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