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20‑40份,酚醛树脂20‑30份,改性聚氨酯60‑80份,轻质碳酸钙20‑30份,高岭土30‑50份,改性碳纳米管0.6‑1.2份,聚磷酸铵8‑1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6‑22份,硼酸锌5‑8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2份,环氧大豆油1‑3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1.5份,促进剂M 0.4‑0.6份,促进剂D 0.1‑0.3份,双丁基氧化锡1‑3份,稀土稳定剂1‑3份,抗氧剂1010 0.4‑0.6份,抗氧剂264 0.2‑0.4份,Si69 2‑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耐热导热性好,机械性能好,绝缘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
,尤其涉及一种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插电式车辆等的环境友好型车辆通过使用由电池电力供电的电机动力进行驱动。在环境友好型车辆中,安装车载充电器以对外部商业电源整流并为插电充电提供慢速充电。车载充电器通常选用塑料、橡胶材料对其进行外壳保护,在充电过程中车载充电器容易生热,因此塑料、橡胶材料需要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但是大多数塑料、橡胶材料只是耐热,并不能将降低车载充电器的热量,久而久之,则会降低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并使塑料、橡胶材料老化,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车载充电器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本专利技术耐热导热性好,机械性能好,绝缘性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20-40份,酚醛树脂20-30份,改性聚氨酯60-80份,轻质碳酸钙20-30份,高岭土30-50份,改性碳纳米管0.6-1.2份,聚磷酸铵8-1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6-22份,硼酸锌5-8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2份,环氧大豆油1-3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1.5份,促进剂M0.4-0.6份,促进剂D0.1-0.3份,双丁基氧化锡1-3份,稀土稳定剂1-3份,抗氧剂10100.4-0.6份,抗氧剂2640.2-0.4份,Si692-4份。优选地,高密度聚乙烯、酚醛树脂、改性聚氨酯、改性碳纳米管的重量比为25-35:22-28:65-75:0.8-1。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25-35份,酚醛树脂22-28份,改性聚氨酯65-75份,轻质碳酸钙23-27份,高岭土35-45份,改性碳纳米管0.8-1份,聚磷酸铵9-11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8-20份,硼酸锌6-7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2-1.8份,环氧大豆油1.5-2.5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2-1.4份,促进剂M0.45-0.55份,促进剂D0.15-0.25份,双丁基氧化锡1.5-2.5份,稀土稳定剂1.5-2.5份,抗氧剂10100.45-0.55份,抗氧剂2640.25-0.35份,Si692.5-3.5份。优选地,轻质碳酸钙为600-800目,高岭土为400-500目。优选地,改性碳纳米管是多壁碳纳米管经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得到的。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用3,3’-二甲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辛酸亚锡制备得到预聚体溶液;向预聚体溶液中加入1,4-丁二醇,升温至75-85℃,保温搅拌4-6h,加入改性硅藻土混匀,继续搅拌6-8h,加三乙胺中和,冷却至室温,加水沉降,过滤取滤饼,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改性聚氨酯。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3,3’-二甲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辛酸亚锡须经干燥处理。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改性硅藻土是硅藻土经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得到的,改性硅藻土为300-400目。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3,3’-二甲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辛酸亚锡的重量比为20-24:23-27:80-100:0.2-0.3。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预聚体溶液、1,4-丁二醇、改性硅藻土的重量比为120-150:1.8-2.2:1.6-1.9。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方法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混匀密炼,然后升温至70℃,开炼成型,接着调节温度至160℃,调节压力至180Kgf/cm2,硫化4min得到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本专利技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绝缘性、耐油性和防裂性能;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绝缘性和机械性能;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绝缘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机械性能;三者相互配合能大大增加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绝缘性和机械性能;硅藻土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能;通过3,3’-二甲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反应得到异氰酸基封的聚氨酯预聚体,经1,4-丁二醇扩链后,与改性硅藻土反应,改性硅藻土可与聚氨酯预聚体均匀分散,并且改性硅藻土上的氨基可与异氰酸基反应,增加了聚氨酯分子链的交联和支化,使聚氨酯分子链排列紧密并形成复杂网络结构,使得聚氨酯的硬段分散在软段中,阻止聚氨酯的微相分离,从而大大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和抗拉伸、抗冲击等机械性能;选用3,3’-二甲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增加聚氨酯中芳香环的含量,从而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耐热性,并配合硅藻土的作用,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能;碳纳米管具有良好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可以均匀分散在改性聚氨酯中,并且氨基和封端的异氰酸基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并且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性能;并通过协调高密度聚乙烯、酚醛树脂、改性聚氨酯、改性碳纳米管之间的配比,使得本专利技术保持较好导热性的同时,避免了绝缘性降低的问题,将过高热量传导出去,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能;轻质碳酸钙和高岭土可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硬度和抗冲击性能,并能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聚磷酸铵、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硼酸锌相互配合增加本专利技术的阻燃性;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环氧大豆油为增塑剂;双丁基氧化锡、稀土稳定剂、抗氧剂1010、抗氧剂264相互配合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促进剂M、促进剂D相互配合,可形成交联网络,Si69促进各物质均匀分散于交联网络中,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各物质相互配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耐热导热性能,并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和机械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30份,酚醛树脂25份,改性聚氨酯70份,轻质碳酸钙25份,高岭土40份,改性碳纳米管0.9份,聚磷酸铵10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9份,硼酸锌6.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5份,环氧大豆油2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3份,促进剂M0.5份,促进剂D0.2份,双丁基氧化锡2份,稀土稳定剂2份,抗氧剂10100.5份,抗氧剂2640.3份,Si693份。实施例2一种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20份,酚醛树脂30份,改性聚氨酯60份,800目轻质碳酸钙20份,500目高岭土3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1.2份,聚磷酸铵8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22份,硼酸锌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2份,环氧大豆油1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5份,促进剂M0.4份,促进剂D0.3份,双丁基氧化锡1份,稀土稳定剂3份,抗氧剂10100.4份,抗氧剂2640.4份,Si692份;其中,在改性聚氨酯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用3,3’-二甲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辛酸亚锡制备得到预聚体溶液;向预聚体溶液中加入1,4-丁二醇,升温至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20‑40份,酚醛树脂20‑30份,改性聚氨酯60‑80份,轻质碳酸钙20‑30份,高岭土30‑50份,改性碳纳米管0.6‑1.2份,聚磷酸铵8‑1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6‑22份,硼酸锌5‑8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2份,环氧大豆油1‑3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1.5份,促进剂M 0.4‑0.6份,促进剂D0.1‑0.3份,双丁基氧化锡1‑3份,稀土稳定剂1‑3份,抗氧剂1010 0.4‑0.6份,抗氧剂264 0.2‑0.4份,Si69 2‑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20-40份,酚醛树脂20-30份,改性聚氨酯60-80份,轻质碳酸钙20-30份,高岭土30-50份,改性碳纳米管0.6-1.2份,聚磷酸铵8-1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6-22份,硼酸锌5-8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2份,环氧大豆油1-3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1.5份,促进剂M0.4-0.6份,促进剂D0.1-0.3份,双丁基氧化锡1-3份,稀土稳定剂1-3份,抗氧剂10100.4-0.6份,抗氧剂2640.2-0.4份,Si692-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高密度聚乙烯、酚醛树脂、改性聚氨酯、改性碳纳米管的重量比为25-35:22-28:65-75:0.8-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项所述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25-35份,酚醛树脂22-28份,改性聚氨酯65-75份,轻质碳酸钙23-27份,高岭土35-45份,改性碳纳米管0.8-1份,聚磷酸铵9-11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8-20份,硼酸锌6-7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2-1.8份,环氧大豆油1.5-2.5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2-1.4份,促进剂M0.45-0.55份,促进剂D0.15-0.25份,双丁基氧化锡1.5-2.5份,稀土稳定剂1.5-2.5份,抗氧剂10100.45-0.55份,抗氧剂2640.25-0.35份,Si692.5-3.5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导热耐热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轻质碳酸钙为60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肖康,程秀云,周守元,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邦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