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4108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模式转换的产生的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共模扼流线圈1具备:具有卷芯部14的铁芯、卷线20以及卷线21。始线侧区域α从卷线20与卷芯部14接触的一方端部A到位置B,终线侧区域β从卷线21与卷芯部14接触的另一方端部C到位置D。卷线20在始线侧区域α相对于相同圈序数的卷线21位于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在终线侧区域β以夹住卷线21的方式卷绕于卷芯部14,卷线21在终线侧区域β相对于相同圈序数的卷线21位于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在始线侧区域α以夹住卷线20的方式卷绕于卷芯部14。卷线20、21各自的圈数以及卷线20、21以与卷芯部14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共模扼流线圈,公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共模扼流线圈。在这种共模扼流线圈(以下称为现有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如图23所示,将两根导线以并行的方式卷绕于沿x轴方向延伸的卷芯部。另外,现有的共模扼流线圈具有以夹住一方的导线的方式将另一方的导线卷绕于卷芯部的第一区域、和以夹住另一方的导线的方式将一方的导线卷绕于卷芯部的第二区域。这是为了在现有的共模扼流线圈中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各导线的圈数相同并使2根导线的长度一致,从而抑制差模信号的一部分在通过该共模扼流时转换为共模信号的所谓的模式转换。然而,在现有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在第一区域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δ处的导线的卷绕方法、与在第二区域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ε处的导线的卷绕方法不同。因此,如果不区别一方的卷线以及另一方的卷线,而是以卷芯部上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边界为轴Lx来比较在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与正方向侧卷线的位置关系,则在负方向侧与正方向侧卷线的位置关系非对称。其结果是,在现有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存在产生模式转换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38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模式转换的产生的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共模扼流线圈的特征在于,具备:铁芯,该铁芯沿轴向延伸并具有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卷芯部;第一卷线,该第一卷线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以及第二卷线,该第二卷线以与上述第一卷线并行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一区域从上述卷芯部的与上述第一卷线接触的部分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到位于上述卷芯部的中央近前的第一位置,上述第二区域从上述卷芯部的与上述第二卷线接触的部分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到位于中央近前的第二位置,上述第一卷线以在上述第一区域中相对于与该第一卷线相同圈序数的上述第二卷线靠上述一侧、并且在上述第二区域夹着上述第二卷线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二卷线以在上述第二区域中相对于与该第二卷线相同圈序数的上述第一卷线靠上述另一侧、并且在上述第一区域夹着上述第一卷线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一卷线的圈数与上述第二卷线的圈数相同,上述第一卷线以与上述卷芯部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和上述第二卷线以与该卷芯部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相同。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通过使把持具有卷芯部的铁芯的卡盘旋转而将第一卷线以及第二卷线卷绕于该卷芯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工序,仅将上述第一卷线在上述卷芯部上卷绕一圈;第二工序,在上述第一工序后,以将上述第一卷线夹在中间地将上述第二卷线卷绕于上述卷芯部的方式同时卷绕该第一卷线和该第二卷线;第三工序,在上述第二工序后,仅将上述第二卷线在上述卷芯部上至少卷绕一圈;以及第四工序,在上述第三工序后,以将上述第二卷线夹在中间地将上述第一卷线卷绕于上述卷芯部的方式,同时卷绕该第一卷线和该第二卷线。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通过使把持具有卷芯部的铁芯的卡盘旋转而将从第一喷嘴供给的第一卷线和从第二喷嘴供给的第二卷线卷绕于该卷芯部,具备:第一工序,以将上述第一卷线按压于上述卷芯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喷嘴,并且以不将上述第二卷线按压于该卷芯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喷嘴,并使上述卡盘旋转一圈;第二工序,在上述第一工序后,以将上述第一卷线按压于上述卷芯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喷嘴,并且以上述第二卷线将该第一卷线夹在中间地被按压于该卷芯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喷嘴,使上述卡盘旋转并且使该第一喷嘴和该第二喷嘴沿该卷芯部的轴向移动;第三工序,以将上述第二卷线按压于上述卷芯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喷嘴,并且以上述第一卷线不被按压于该卷芯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喷嘴,并使上述卡盘旋转一圈;第四工序,在上述第三工序后,以将上述第二卷线按压于上述卷芯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喷嘴,并且以上述第一卷线将该第二卷线夹在中间地被按压于该卷芯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喷嘴,使上述卡盘旋转并且使该第一喷嘴和该第二喷嘴沿该卷芯部的轴向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共模扼流线圈中,第一卷线在第一区域中相对于与该第一卷线相同圈序数的第二卷线靠一侧,并且在第二区域中夹着第二卷线而卷绕于卷芯部。另外,第二卷线在第二区域中相对于与该第二卷线相同圈序数的第一卷线靠另一侧,并且在第一区域夹着第一卷线而卷绕于卷芯部。因此,将在连结卷芯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线段的中点通过且与卷芯部正交的直线作为对称轴,不区别第一卷线以及第二卷线而在卷芯部的一侧与另一侧比较卷线的位置关系,则在一侧与另一侧卷线的位置关系对称。另外,第一卷线的圈数与第二卷线的圈数相同,第一卷线以与卷芯部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和第二卷线以与卷芯部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相同。因此,第一卷线的长度与第二卷线的长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模式转换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卷线的卷绕状态的简图。图3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的图。图4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的图。图5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第一工序)的图。图6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第一工序)的图。图7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第二工序)的图。图8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第二工序)的图。图9是表示制造过程(第二工序后)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卷线的卷绕状态的简图。图10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第三工序)的图。图1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第三工序)的图。图12是表示制造过程(第五工序后)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卷线的卷绕状态的简图。图13是表示制造过程(第六工序后)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卷线的卷绕状态的简图。图14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第四工序)的图。图15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第四工序)的图。图16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7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8是表示从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改变卷线的卷绕方法的情况下产生的不良情况的图(比较例)。图19是表示改变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卷线的卷绕方法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得到的共模扼流的卷线的卷绕状态的简图。图20是表示变形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卷线的卷绕状态的简图。图21是表示变形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卷线的卷绕状态的简图。图22是表示改变本变形例的制造方法的卷线的卷绕方法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得到的共模扼流的卷线的卷绕状态的简图。图23是表示在现有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卷芯部卷绕有导线的情形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共模扼流线圈的结构,参照图1以及图2)参照附图来说明一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1。以下将卷芯部14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另外,将从观察x轴方向时沿凸缘部16的长边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沿凸缘部16的短边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此外,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如图1所示,共模扼流线圈1具备铁芯12、卷线20、21以及外部电极22~25。如图2所示,共模扼流线圈1大体分为作为卷线20、21的始绕端的始线侧区域α(第一区域)、作为终绕端的终线侧区域β(第二区域)、位于始线侧区域α与终线侧区域β之间的中央区域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具备:铁芯,该铁芯沿轴向延伸并具有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卷芯部;第一卷线,该第一卷线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以及第二卷线,该第二卷线以与上述第一卷线并行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一区域从上述卷芯部的与上述第一卷线接触的部分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到位于上述卷芯部的中央近前的第一位置,上述第二区域从上述卷芯部的与上述第二卷线接触的部分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到位于上述卷芯部的中央近前的第二位置,上述第一卷线以在上述第一区域中相对于与该第一卷线相同圈序数的上述第二卷线靠上述一侧、并且在上述第二区域中夹着上述第二卷线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二卷线以在上述第二区域中相对于与该第二卷线相同圈序数的上述第一卷线靠上述另一侧、并且在上述第一区域中夹着上述第一卷线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一卷线的圈数与上述第二卷线的圈数相同,上述第一卷线以与上述卷芯部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和上述第二卷线以与该卷芯部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19 JP 2014-1035501.一种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具备:铁芯,该铁芯沿轴向延伸并具有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卷芯部;第一卷线,该第一卷线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以及第二卷线,该第二卷线以与上述第一卷线并行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一区域从上述卷芯部的与上述第一卷线接触的部分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到位于上述卷芯部的中央近前的第一位置,上述第二区域从上述卷芯部的与上述第二卷线接触的部分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到位于上述卷芯部的中央近前的第二位置,上述第一卷线以在上述第一区域中相对于与该第一卷线相同圈序数的上述第二卷线靠上述一侧、并且在上述第二区域中夹着上述第二卷线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二卷线以在上述第二区域中相对于与该第二卷线相同圈序数的上述第一卷线靠上述另一侧、并且在上述第一区域中夹着上述第一卷线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上述第一卷线的圈数与上述第二卷线的圈数相同,上述第一卷线以与上述卷芯部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和上述第二卷线以与该卷芯部接触的方式被卷绕的圈数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铁芯在上述卷芯部的轴向的两端具有凸缘部,在上述凸缘部,在位于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的面上设置有电极,上述第一卷线以及上述第二卷线与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一卷线以及上述第二卷线各自的圈数为偶数,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卷线以及上述第二卷线在上述卷芯部的位于该第一方向的面上交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铁芯在上述卷芯部的轴向的两端具有凸缘部,在上述凸缘部,在位于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的面上设置有电极,上述第一卷线以及上述第二卷线与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一卷线以及上述第二卷线各自的圈数为奇数,在从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卷线以及上述第二卷线在上述卷芯部的位于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面上交叉。4.一种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通过使把持具有卷芯部的铁芯的卡盘旋转而将第一卷线以及第二卷线卷绕于该卷芯部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工序,仅将上述第一卷线在上述卷芯部卷绕一圈;第二工序,在上述第一工序后,以将上述第一卷线夹在中间地将上述第二卷线卷绕于上述卷芯部的方式同时卷绕该第一卷线和该第二卷线;第三工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北高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