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更辰专利>正文

造气炉煤气与吹风气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3211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3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气炉煤气与吹风气分流装置,其结构包括外层套筒、内层芯筒和吹风气导引装置;外层套筒的上端口封接在自动加焦机上,下端口伸入到造气炉中,在外层套筒的上部侧壁上接有煤气输出管;内层芯筒穿接在外层套筒中,其下端口从外层套筒的下端口中穿出;吹风气导引装置位于外层套筒的外围,其一端通过造气炉顶板与造气炉内腔相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吹风气输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造气炉中煤气与吹风气的有效分流,有效去除了水煤气中大部分的挥发分和硫化物成分,降低了水煤气的杂质含量,提高了水煤气的纯度,简约了后续的煤气净化设备和净化工艺,降低了净化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转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造气炉煤气与吹风气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造气炉是生产合成甲醇、氨的企业普遍采用的重要造气设备。造气炉是把煤加入造气炉后进行吹风升温至煤炭正常燃烧气化的温度以达到制造煤气的目的,但是现有的造气炉是直接通过加煤装置将煤送入到炉体中直接干馏,这样在吹蒸汽制出煤气时往往会掺杂着挥发分等杂质,影响了煤气的质量,为了净化煤气,后续还要增加工作人员和复杂的净化设备,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增加了后续的煤气净化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造气炉煤气与吹风气分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造气炉生产的煤气中杂质气体含量过高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造气炉煤气与吹风气分流装置,包括:外层套筒,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其上端口封接在自动加焦机上,其下端口穿过造气炉顶板上的通孔,伸入到造气炉中,在所述外层套筒的上部侧壁上接有煤气输出管;内层芯筒,轴向穿接并固定在所述外层套筒中,其上端口不低于自动加焦机的下料口,其下端口从所述外层套筒的下端口中穿出;以及吹风气导引装置,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所述外层套筒的外围,其一端通过造气炉顶板与造气炉内腔相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吹风气输出管。所述吹风气导引装置为套接在所述外层套筒外围的吹风气导引筒;所述吹风气导引筒的上端口封接在所述外层套筒上端口的外围,所述吹风气导引筒的下端口固定连接在造气炉顶板的通孔边沿上,所述吹风气输出管开设在所述吹风气导引筒的筒壁上。所述吹风气导引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外层套筒外部的吹风气导引管;所述吹风气导引管有两段,为对称的弯管体,每段弯管体的一端端口向下,固定连接在造气炉顶板上开出的通孔边沿上,每段弯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吹风气输出管相连接。在所述煤气输出管和所述吹风气输出管的管口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通断的阀门。本技术通过设置内层芯筒,使入炉焦炭先堆积在内层芯筒中,并不断接受炉内高温烟气的烘烤,这样,内层芯筒就成为入炉焦炭的干馏区,焦炭中的挥发分和硫化物等在干馏区内就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析出。此时由炉体底部向上吹风,就可使吹风气体夹带着析出的挥发分,通过开启的吹风气输出管(此时煤气输出管关断),输出到燃气管路,转引到炉体内的燃烧部进行燃烧。在吹风气吹过后,炉体内逐步产生并积聚纯度较高的煤气,在按工艺要求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即可进行炉内煤气的吹气操作,此时,吹入炉内的蒸汽夹带着炉内的煤气通过开启的煤气输出管(此时吹风气输出管关断),输出到气柜中,成为中间的水煤气产品。本技术实现了造气炉中煤气与吹风气的有效分流,有效去除了水煤气中大部分的挥发分和硫化物成分,降低了水煤气的杂质含量,提高了水煤气的纯度,简约了后续的煤气净化设备和净化工艺,降低了净化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煤气杂质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自动加焦机;2、炉体;2-1、顶板;3、外层套筒;4、煤气输出管;5、内层芯筒;6、吹风气导引筒;7、吹风气输出管;8、吹风气导引管;9、金属滤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外层套筒3、内层芯筒5和吹风气导引装置三部分。外层套筒3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其上端口封接在自动加焦机1上,其下端口穿过造气炉顶板2-1上的通孔,深入到炉体2的内腔中,在外层套筒3的上部侧壁上接有煤气输出管4。在煤气输出管4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管口通断的阀门。内层芯筒5轴向穿接并固定在外层套筒3中,其上端口不低于自动加焦机1的下料口,其下端口从外层套筒3的下端口中穿出。内层芯筒5为焦炭引导部,内层芯筒5与外层套筒3之间的通道设置为煤气引流通道。内层芯筒5的内径大于外层套筒3内径的1/2。吹风气导引装置设置在外层套筒3的外围,其一端穿过造气炉顶板2-1与炉体2的内腔相通,其另一端连接吹风气输出管7。在吹风气输出管7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管口通断的阀门。本实施例中,吹风气导引装置为套接在外层套筒3外围的吹风气导引筒6,吹风气导引筒6的上端口封接在外层套筒3上端口的外围,吹风气导引筒6的下端口固定连接在造气炉顶板2-1的通孔边沿上,吹风气输出管7开设在吹风气导引筒6的筒壁上。吹风气导引筒6的顶端与外层套筒3的顶端平齐,吹风气导引筒6的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炉体2顶端的顶板2-1上,吹风气导引筒6的底端与炉体2的内腔顶端连通。吹风气导引筒6和外层套筒3之间的通道设置为吹风气引流通道。吹风气导引筒6的中心轴线与外层套筒3的中心轴线重合。实施例2: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外层套筒3、内层芯筒5和吹风气导引装置三部分。外层套筒3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其上端口封接在自动加焦机1上,其下端口穿过造气炉顶板2-1上的通孔,深入到炉体2的内腔中,在外层套筒3的上部侧壁上接有煤气输出管4。在煤气输出管4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管口通断的阀门。内层芯筒5轴向穿接并固定在外层套筒3中,其上端口不低于自动加焦机1的下料口,其下端口从外层套筒3的下端口中穿出。内层芯筒5内部设置为原煤引导部,内层芯筒5与外层套筒3之间的通道设置为煤气引流通道。内层芯筒5的内径大于外层3内径的1/2。外层套筒3的外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炉体2顶端的顶板2-1上。吹风气导引装置设置在造气炉炉体2的顶部、外层套筒3的外围,其一端通过造气炉顶板2-1与炉体2的内腔相通,其另一端连接吹风气输出管7。在吹风气输出管7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管口通断的阀门。本实施例中,吹风气导引装置为设置在外层套筒3外部的吹风气导引管8。吹风气导引管8有两段,为对称的弯管体,每段弯管体的一端端口向下,固定连接在造气炉顶板2-1上开出的通孔边沿上,每段弯管体的另一端与吹风气输出管7相连接。吹风气输出管7和两段吹风气导引管8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且水平设置,两段吹风气导引管8末端出口的圆心连线通过连线所在的外层套筒3截面的圆心。实施例3: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外层套筒3、内层芯筒5和吹风气导引装置三部分。外层套筒3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其上端口封接在自动加焦机1上,其下端口穿过造气炉顶板2-1上的通孔,深入到炉体2的内腔中,在外层套筒3的上部侧壁上接有煤气输出管4。在煤气输出管4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管口通断的阀门。外层套筒3的外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炉体2顶端的顶板2-1上。内层芯筒5轴向穿接并固定在外层套筒3中,其上端口不低于自动加焦机1的下料口,其下端口从外层套筒3的下端口中穿出。内层芯筒5的顶端低于自动加焦机1的出料口,内层芯筒5内部为煤气引流通道,内层芯筒5与外层套筒3之间的通道设置为原煤引导部。内层芯筒5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外层套筒3内径的1/2。煤气输出管4的一端水平穿入外层套筒3的内部且固定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气炉煤气与吹风气分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层套筒,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其上端口封接在自动加焦机上,其下端口穿过造气炉顶板上的通孔,伸入到造气炉中,在所述外层套筒的上部侧壁上接有煤气输出管;内层芯筒,轴向穿接并固定在所述外层套筒中,其上端口不低于自动加焦机的下料口,其下端口从所述外层套筒的下端口中穿出;以及吹风气导引装置,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所述外层套筒的外围,其一端通过造气炉顶板与造气炉内腔相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吹风气输出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气炉煤气与吹风气分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外层套筒,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其上端口封接在自动加焦机上,其下端口穿过造气炉顶板上的通孔,伸入到造气炉中,在所述外层套筒的上部侧壁上接有煤气输出管;
内层芯筒,轴向穿接并固定在所述外层套筒中,其上端口不低于自动加焦机的下料口,其下端口从所述外层套筒的下端口中穿出;以及
吹风气导引装置,设置在造气炉的顶部、所述外层套筒的外围,其一端通过造气炉顶板与造气炉内腔相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吹风气输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气炉煤气与吹风气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吹风气导引装置为套接在所述外层套筒外围的吹风气导引筒;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更辰
申请(专利权)人:杨更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