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智能电力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837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智能电力电容器,其包括壳体、三相共补电容器、分补电容器、控制器、微型断路器、隔板、第一至第五继电器单元以及电流互感器TA;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易运输、易搬运、易安装、重量轻、投切无涌流;使用过程中,只需要连接一次线,二次线都是通过网线进线插拔接线方便;消除了投入涌流,避免了切除电弧,提高了电容器和投切开关的使用寿命;每个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独自成补偿系统,省去控制器对投切开关控制的接线部分,节省工时和线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低压无功功率补偿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智能电力电容器。
技术介绍
在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行业中,常规的补偿装置是由无功功率控制器、熔断器或微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或晶闸管开关和电力电容器这些元器件组合而成。这种补偿方式属于分体安装,安装步骤繁琐,耗费工时,耗费线材;并且占用空间较大,重量较大,不易安装及运输;在日后的改造或者增容过程中非常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易安装、投切无涌流的集成式智能电力电容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智能电力电容器,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底座上的三相共补电容器和分补电容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部侧面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的微型断路器、设置在壳体内上部的隔板、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第一至第五继电器单元以及设置在电力系统A相CT二次侧线路上的电流互感器TA;所述电流互感器TA的输入线圈套接在电力系统A相CT二次侧线路上;所述电流互感器TA的输出端经所述接线端子接在述控制器的相应输入端;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是由电容C1-C3构成的三角形接线电容器组;所述分补电容器是由电容C4-C6构成的星形接线电容器组;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一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依次经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微型断路器的第一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A相端口;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并联在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两端;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1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的第二接线端经所述微型断路器的第二常开触点UB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B相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二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的第三接线端依次经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微型断路器的第三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C相端口;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并联在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两端;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2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第三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三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三双向可控硅开关VT3;所述分补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依次经所述第三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3-1、微型断路器的第一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A相端口;所述第三双向可控硅开关VT3的电极并联在所述第三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3-1两端;所述第三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3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三双向可控硅开关VT3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第四继电器单元包括第四磁保持继电器和第四双向可控硅开关VT4;所述分补电容器的第二接线端依次经所述第四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4-1两端、微型断路器的第二常开触点UB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B相端口;所述第四双向可控硅开关VT4的电极并联在所述第四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4-1两端;所述第四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4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四双向可控硅开关VT4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第五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五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五双向可控硅开关VT5;所述分补电容器的第三接线端依次经所述第五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5-1、微型断路器的第三常开触点UC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C相端口;所述第五双向可控硅开关VT5的电极并联在所述第五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5-1两端;所述第五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5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五双向可控硅开关VT5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分补电容器的中性接线端经所述微型断路器的第四常开触点UN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N相端口。所述电流互感器TA为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本技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下部的接地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体积小、易运输、易搬运、易安装、重量轻、投切无涌流;每一台本技术都是主机,当有多个本技术构成的系统同时工作时,如果由某个本技术构成的装置出现故障后,其就会就自动退出,不影响其他装置工作;使用过程中,只需要连接一次线,二次线都是通过网线进线插拔接线方便;将传统的接触器升级为磁保持继电器,控制精度和控制手段得到了提升,消除了投入涌流,避免了切除电弧,大大提高了电容器和投切开关的使用寿命;每个技术可以独自成补偿系统,省去控制器对投切开关控制的接线部分,节省工时和线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3为电流互感器TA、磁保持继电器、双向可控硅开关与控制器连接示意图。图4为多个本技术现场工作连接示意图。在图1-4中,1壳体、3三相共补电容器、4分补电容器、2控制器、7微型断路器、6隔板、5-1第一继电器单元、5-2第二继电器单元、5-3第三继电器单元、5-4第四继电器单元、5-5第五继电器单元、8接线端子、9接地螺栓、4-1分补电容器的第三接线端、4-2分补电容器的第三接线端、4-3分补电容器的第三接线端、4-0分补电容器的中性接线端、3-1三相共补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3-2三相共补电容器的第二接线端、3-3三相共补电容器的第三接线端。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4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包括壳体1、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底座上的三相共补电容器3和分补电容器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端部侧面的控制器2、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端的微型断路器7、设置在壳体1内上部的隔板6、设置在所述隔板6上的第一继电器单元5-1至第五继电器单元5-5、设置在电力系统A相CT二次侧线路上的电流互感器TA;所述电流互感器TA的输入线圈套接在电力系统A相CT二次侧线路上;所述电流互感器TA的输出端经所述接线端子8接在述控制器2的相应输入端;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是由电容C1-C3构成的三角形接线电容器组;所述分补电容器4是由电容C4-C6构成的星形接线电容器组;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5-1包括第一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一接线端3-1依次经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微型断路器7的第一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A相端口;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并联在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两端;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1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二接线端3-2经所述微型断路器7的第二常开触点UB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B相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5-2包括第二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三接线端3-3依次经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微型断路器7的第三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C相端口;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并联在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两端;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2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的控制极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智能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底座上的三相共补电容器(3)和分补电容器(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端部侧面的控制器(2)、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端的微型断路器(7)、设置在壳体(1)内上部的隔板(6)、设置在所述隔板(6)上的第一至第五继电器单元(5‑1~5‑5)以及设置在电力系统A相CT二次侧线路上的电流互感器TA;所述电流互感器TA的输入线圈套接在电力系统A相CT二次侧线路上;所述电流互感器TA的输出端经接线端子(8)接在所述控制器(2)的相应输入端;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是由电容C1‑C3构成的三角形接线电容器组;所述分补电容器(4)是由电容C4‑C6构成的星形接线电容器组;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5‑1)包括第一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一接线端(3‑1)依次经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微型断路器(7)的第一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A相端口;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并联在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两端;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1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二接线端(3‑2)经所述微型断路器(7)的第二常开触点UB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B相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5‑2)包括第二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三接线端(3‑3)依次经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微型断路器(7)的第三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C相端口;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并联在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两端;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2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第三继电器单元(5‑3)包括第三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三双向可控硅开关VT3;所述分补电容器(4)的第一接线端(4‑1)依次经所述第三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3‑1、微型断路器(7)的第一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A相端口;所述第三双向可控硅开关VT3的电极并联在所述第三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3‑1两端;所述第三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3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三双向可控硅开关VT3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第四继电器单元(5‑4)包括第四磁保持继电器和第四双向可控硅开关VT4;所述分补电容器(4)的第二接线端(4‑2)依次经所述第四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4‑1两端、微型断路器(7)的第二常开触点UB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B相端口;所述第四双向可控硅开关VT4的电极并联在所述第四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4‑1两端;所述第四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4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四双向可控硅开关VT4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第五继电器单元(5‑5)包括第五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五双向可控硅开关VT5;所述分补电容器(4)的第三接线端(4‑3)依次经所述第五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5‑1、微型断路器(7)的第三常开触点UC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C相端口;所述第五双向可控硅开关VT5的电极并联在所述第五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5‑1两端;所述第五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5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五双向可控硅开关VT5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分补电容器(4)的中性接线端(4‑0)经所述微型断路器(7)的第四常开触点UN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N相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智能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底座上的三相共补电容器(3)和分补电容器(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端部侧面的控制器(2)、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端的微型断路器(7)、设置在壳体(1)内上部的隔板(6)、设置在所述隔板(6)上的第一至第五继电器单元(5-1~5-5)以及设置在电力系统A相CT二次侧线路上的电流互感器TA;所述电流互感器TA的输入线圈套接在电力系统A相CT二次侧线路上;所述电流互感器TA的输出端经接线端子(8)接在所述控制器(2)的相应输入端;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是由电容C1-C3构成的三角形接线电容器组;所述分补电容器(4)是由电容C4-C6构成的星形接线电容器组;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5-1)包括第一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一接线端(3-1)依次经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微型断路器(7)的第一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A相端口;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并联在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两端;所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1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开关VT1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二接线端(3-2)经所述微型断路器(7)的第二常开触点UB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B相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5-2)包括第二磁保持继电器和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所述三相共补电容器(3)的第三接线端(3-3)依次经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微型断路器(7)的第三常开触点UA接电容补偿柜隔离开关下口的C相端口;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并联在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两端;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K2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控制端口;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开关VT2的控制极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端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亮仁俊辉王广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沃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