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变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812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储能变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双向AC/DC模块和储能电容,双向AC/DC电路与交流电网并联,用于在交流电网断开时,为负载供电,还包括均与主控芯片连接的过零检测电路、电网电压检测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1,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设置在交流电网和负载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网恢复后,重新接入电路的过程中,会对储能变流器装置造成冲击的问题。变流器装置造成冲击的问题。变流器装置造成冲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变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涉及储能变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储能变流器装置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转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根据功率指令的符号及大小控制变流器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实现对电网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调节。目前,在电网恢复后接入电路的过程中,会对储能变流器装置造成冲击,甚至损坏储能变流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储能变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网恢复后,重新接入电路的过程中,会对储能变流器装置造成冲击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相互连接的双向AC/DC模块和储能电容,所述双向AC/DC模块与交流电网并联,用于在交流电网断开时,为负载供电,还包括均与主控芯片连接的过零检测电路、电网电压检测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
[0005]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1,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设置在交流电网和负载之间,
[0006]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电路、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L线连接,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入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作为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主控芯片。
[0007]进一步,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的串联点作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0008]进一步,还包括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极管D5和电阻R5,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与交流电网L线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0010]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整流电路,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极管D3和电阻R4,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交流电网L线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1,所述电容C1两端并联有稳压管D4,所述电容C1的正极形成所述电源VCC。
[0011]进一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光耦合器U30和三极管Q4,所述光耦合器U30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K1线圈的一
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与隔离电源+5V

Ex1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隔离芯片U20,所述电源隔离芯片U20的输入端与电源+5V连接,所述电源隔离芯片U20的输出端作为隔离电源+5V

Ex1。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中双向AC/DC电路与交流电网并联,当交流电网正常时,交流电网为负载供电,同时,通过双向AC/DC电路为储能电容充电;当交流电网断电时,主控芯片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断开,及时断开交流电网与双向AC/DC电路的连接,储能电容通过双向AC/DC电路为负载供电,保证负载正常工作。
[0015]过零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交流电网的过零点,并输出同步脉冲,主控芯片通过检测该同步脉冲的频率,检测交流电网的频率;电网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网电压,当交流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正常时,主控芯片在正向过零点控制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闭合,然后,控制双向AC/DC电路的电流方向切换,由交流电网为负载供电,同时交流电网通过双向AC/DC电路为储能电容充电。
[0016]其中,过零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交流电网电压,即L线和N线之间的电压通过第一整流电路整流后,再经分压电路分压,接入三极管Q2的基极,主控芯片输出高电平信号到三极管Q1的基极;在交流电网电压正半周,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为三极管Q2提供偏置电压,三极管Q2为导通状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将三极管Q1的基极限位在低电平,三极管Q1不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在交流电网电压的负半周,由于二极管D5的截止作用,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为零,三极管Q2关断,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电路原理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过零检测电路原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继电器控制电路原理图;
[0021]图中:1过零检测电路,2继电器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储能变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双向AC/DC模块和储能电容,双向AC/DC模块与交流电网并联,用于在交流电网断开时,为负载供电,还包括均与主控芯片连接的过零检测电路、电网电压检测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
[0024]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1,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设置在交流电网和负载之间,
[0025]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电路、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L线连接,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入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压电路的输出端接
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还与主控芯片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作为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接入主控芯片。
[0026]本实施例中双向AC/DC电路与交流电网并联,当交流电网正常时,交流电网为负载供电,同时,通过双向AC/DC电路为储能电容充电;当交流电网断电时,主控芯片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断开,及时断开交流电网与双向AC/DC电路的连接,储能电容通过双向AC/DC电路为负载供电,保证负载正常工作。
[0027]过零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交流电网的过零点,并输出同步脉冲,主控芯片通过检测该同步脉冲的频率,检测交流电网的频率;电网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网电压,当交流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正常时,主控芯片在正向过零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储能变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双向AC/DC模块和储能电容,所述双向AC/DC模块与交流电网并联,用于在交流电网断开时,为负载供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与主控芯片连接的过零检测电路(1)、电网电压检测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2),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2)包括继电器K1,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设置在交流电网和负载之间,所述过零检测电路(1)包括第一整流电路、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L线连接,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入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作为所述过零检测电路(1)的输出端,接入所述主控芯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的串联点作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亮任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沃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