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容器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4157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3:35
一种电力电容器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包括:第一极板(1)、绝缘薄膜(2)、至少一个中间极板(3)和第二极板(4);第一极板(1)与第二极板(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极板(3),第一极板(1)与所述中间极板(3)之间、中间极板(3)之间、及第二极板(4)与中间极板(3)之间均设有绝缘薄膜(2);中间极板(3)为第一极板(1)与第二极板(4)的公共极板,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通过中间极板(3)形成内串式电容元件,且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均长于绝缘薄膜(2)边缘的一边作为内串式电容元件的引出极。通过将外部串联的电容元件合并成一个独立的内串式电容元件,使得,内串式电容元件的厚度增加,降低了加工难度,同时,还节约了铝箔的使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的内串式电容元件
技术介绍
在电力电容器中,电容元件是电容器制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容器的质量。目前,国内电容器厂家普遍采用的电容元件结构为传统的结构,该结构如图1所示,在绝缘薄膜2的上、下方设有极板1,其电气连接如图2所示,即多个电容元件先并后串的方式进行连接。为了满足内熔丝的选择原则,每个串联段必须保证8个以上电容元件并联,这样,当电容器容量较小、电压较高时,电容元件必须加工的很薄,增加了电容元件的加工难度,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电容器的串联段是由多个电容元件并联构成的,对于容量小、电压高的电容器,需要加工薄的电容元件,加工很薄的电容元件时,不仅加工难度较大,还增加了加工成本,针对这些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电容器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包括:第一极板、绝缘薄膜、至少一个中间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极板,第一极板与中间极板之间、中间极板之间、及第二极板与中间极板之间均设有绝缘薄膜;中间极板为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的公共极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通过中间极板形成内串式电容元件,且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均长于绝缘薄膜边缘的一边作为内串式电容元件的引出极。一种实施例中,中间极板的个数为一个。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极板放置于绝缘薄膜上方,并向左与绝缘薄膜错开放置,且在右端向上折边。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极板放置于所述绝缘薄膜下方,并向右与绝缘薄膜错开放置,且在左端向下折边。一种实施例中,中间极板与绝缘薄膜上下两端对齐。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极板与中间极板之间设有至少两层绝缘薄膜,第二极板与中间极板之间设有至少两层绝缘薄膜。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极板与中间极板之间设有两层绝缘薄膜,第二极板与中间极板之间设有两层绝缘薄膜。一种实施例中,中间极板为镀金薄膜。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内串式电容元件,由于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通过中间极板形成内串式电容元件,该内串式电容元件与外部串联的电容元件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内串式电容元件的厚度大于外部串联的单个电容元件的厚度,降低了加工内串式电容元件的难度;2.用镀金薄膜作为公共极板,而外部串联的电容元件的双极板均采用铝箔电极,所以,内串式电容元件不仅节约了铝箔的使用量,而且尺寸小、比容特性更大;3.采用内串式电容元件的电容器与采用串联的电容元件的电容器相比,内串式电容元件的电容器减少了元件的个数,降低了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结构的电容元件结构图;图2为传统结构的电容元件电气连接图;图3为内两串式的电容元件电气连接图;图4为传统电容元件串联电气连接图;图5为内两串式的电容元件结构图;图6为内三串式的电容元件电气连接图;图7为内三串式的电容元件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外部串联的电容元件合并成一个独立的内串式电容元件,使得单个内串式电容元件的厚度大于单个串联的电容元件的厚度,达到降低加工薄电容元件难度的目的。实施例一:本例提供一种电力电容器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包括:第一极板1、绝缘薄膜2、至少一个中间极板3和第二极板4;第一极板1与第二极板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极板3,第一极板1与中间极板3之间、中间极板3之间、及第二极板4与中间极板3之间均设有绝缘薄膜2。中间极板3为第一极板1与第二极板4的公共极板,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通过中间极板3形成内串式电容元件,且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均长于绝缘薄膜2边缘的一边作为内串式电容元件的引出极。本例的中间极板3优选为镀金薄膜,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均为铝箔。进一步,中间极板3的个数为一个,即第一极板1、绝缘薄膜2、中间极板3和第二极板4形成一个内两串式的电容元件,即该内两串式的电容元件实现了外部两个串联元件的合并,内两串式的电容元件电气连接图如图3所示,传统电容元件串联电气连接图如图4所示。内两串式的电容元件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第一极板1放置于绝缘薄膜2上方,并向左与绝缘薄膜2错开放置,且在右端向上折边;第二极板4放置于绝缘薄膜2下方,并向右与绝缘薄膜2错开放置,且在左端向下折边;中间极板3与绝缘薄膜2上下两端对齐,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的引出极分别通过引线引出,中间极板3无需用引线引出。第一极板1与中间极板3之间设有至少两层绝缘薄膜2,第二极板4与中间极板3之间设有至少两层绝缘薄膜2;在最佳实施例中,第一极板1与中间极板3之间设有两层绝缘薄膜2,第二极板4与中间极板3之间设有两层绝缘薄膜2。本例的内两串式电容元件的制作过程是:从上向下依次放置第一极板1、二层绝缘薄膜2、中间极板3、二层绝缘薄膜2和第二极板4;放置完毕后,将端部缠绕并固定到卷制机的心轴上,卷制一定的圈数即制作成内串式电容元件。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本例提供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包括两个中间极板3,以实现内三串式电容元件,该内三串式的电容元件实现了外部三个串联元件的合并,其电气连接图如图6所示。内三串式电容元件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内两串式电容元件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极板1与第二极板4之间的公用两个中间极板3,且两个中间极板3之间放置有二层绝缘薄膜2;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的放置方式及形状要求均与实施例一类同,具体请参考实施例一。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力电容器的内串式电容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电容器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板(1)、绝缘薄膜(2)、至少一个中间极板(3)和第二极板(4);所述第一极板(1)与所述第二极板(4)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极板(3),所述第一极板(1)与所述中间极板(3)之间、所述中间极板(3)之间、及所述第二极板(4)与所述中间极板(3)之间均设有所述绝缘薄膜(2);所述中间极板(3)为所述第一极板(1)与第二极板(4)的公共极板,所述第一极板(1)和所述第二极板(4)通过所述中间极板(3)形成内串式电容元件,且所述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均长于所述绝缘薄膜(2)边缘的一边作为内串式电容元件的引出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容器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板(1)、绝缘薄膜(2)、至少一个中间极板(3)和第二极板(4);所述第一极板(1)与所述第二极板(4)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极板(3),所述第一极板(1)与所述中间极板(3)之间、所述中间极板(3)之间、及所述第二极板(4)与所述中间极板(3)之间均设有所述绝缘薄膜(2);所述中间极板(3)为所述第一极板(1)与第二极板(4)的公共极板,所述第一极板(1)和所述第二极板(4)通过所述中间极板(3)形成内串式电容元件,且所述第一极板(1)和第二极板(4)均长于所述绝缘薄膜(2)边缘的一边作为内串式电容元件的引出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极板(3)的个数为一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串式电容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1)放置于所述绝缘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民陆杰频熊黄海陆居志麻德文金晓龙那若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