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少波专利>正文

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761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属于医疗急救工具技术领域,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主架体,两个主架体之间形成可拆卸式锁紧配合,两个主架体内侧都设置有托片,关键是:所述的托片包括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的头部托片、背部托片、腰部托片、腿部托片和足部托片且左右两侧的托片一一对应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满足紧急医疗急救时不同疾病不同体位的要求。同时,通过调整前后架体角度解决高层住宅电梯难容常规担架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急救工具
,涉及到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
技术介绍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担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担架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铲式担架是由左右两片铝合金板组成,它可以分别将两块板插入到病人身体下面,扣合后抬起,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二次伤害。但是由于两块板都是整体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和不同疾病对体位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病人躺在上面更加舒适,配合紧急医疗急救时满足不同疾病的体位要求。同时,通过调整前后架体的角度解决高层住宅电梯难容常规担架的难题。本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主架体,两个主架体之间形成可拆卸式锁紧配合,两个主架体内侧都设置有托片,关键是:所述的托片包括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的头部托片、背部托片、腰部托片、腿部托片和足部托片且左右两侧的托片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主架体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前架体后端和后架体前端铰接,头部托片和背部托片都位于前架体上,增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后端与后架体铰接且第一连杆与后架体之间设置有固定销使第一连杆与后架体处于垂直状态时形成锁紧配合,第一连杆前端与第二连杆后端铰接,第二连杆前端与前架体形成锁紧配合。所述的后架体前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支撑稳定杆,支撑稳定杆前端设置有固定销形成前架体和后架体处于水平位时的定位结构。所述的第二连杆前端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一组轴线水平设置的调节孔,所有调节孔相互连通形成调节结构,前架体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锁杆,锁杆与调节孔卡接形成锁紧配合。所述的第二连杆上设置有胶套层。所述的后架体上设置有伸缩式输液杆,输液杆下端与后架体铰接,输液杆上设置有销轴,后架体上设置有销孔,销轴与销孔配合使输液杆与后架体呈直角位时形成锁紧配合。在头部托片和背部托片之间增设伸缩式胸部安全带,胸部安全带的两端都设置有插头,两个主架体上都设置有插槽,胸部安全带借助插头和插槽的配合与主架体形成锁紧配合。在腿部托片和足部托片之间增设伸缩式腿部安全带,腿部安全带的两端都设置有插头,两个主架体上都设置有插槽,腿部安全带借助插头和插槽的配合与主架体形成锁紧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每个主架体上的托片都设置成头部托片、背部托片、腰部托片、腿部托片和足部托片五个分体式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病人躺在上面更加舒适、安全,配合紧急医疗急救时满足不同疾病的体位要求。同时,通过调整前后架体角度解决高层住宅电梯难容常规担架的难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代表头部托片,2代表主架体,3代表背部托片,4代表腰部托片,5代表腿部托片,6代表支撑稳定杆,7代表固定销,8代表调节孔,9代表第一连杆10代表第二连杆,11代表胸部安全带,12代表腿部安全带,13代表输液杆,14代表足部托片,15代表固定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主架体2,两个主架体2之间借助锁扣形成可拆卸式锁紧配合,两个主架体2内侧都设置有托片,托片包括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的头部托片1、背部托片3、腰部托片4、腿部托片5和足部托片14且左右两侧的托片一一对应设置。这种分体式托片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病人躺在上面更加舒适、安全,配合紧急医疗急救时满足不同疾病的体位要求。同时,通过调整前后架体角度解决高层住宅电梯难容常规担架的难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主架体2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前架体后端和后架体前端铰接,头部托片1和背部托片3都位于前架体上,增设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第一连杆9后端与后架体铰接且第一连杆9与后架体之间设置有固定销15使第一连杆9与后架体处于垂直状态时形成锁紧配合,第一连杆9前端与第二连杆10后端铰接,第二连杆10前端与前架体形成锁紧配合。可以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制作前架体与后架体的构造和尺度,保持担架整体的便捷、舒适和安全,可以根据病人需求调整前架体的状态,使病人处于平躺状态、坐位或半卧状态,配合紧急医疗急救时满足不同疾病的体位要求。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后架体前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支撑稳定杆6,当前架体与后架体形成折角时,起支撑和稳定作用,防止担架向前倾斜,支撑稳定杆6前端设置有固定销7形成前架体和后架体处于水平位时的定位结构,起固定作用。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连杆10前端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一组轴线水平设置的调节孔8,所有调节孔8相互连通形成调节结构,前架体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锁杆,锁杆与调节孔8卡接形成锁紧配合,调节孔8的数量优选为五个,使前架体与后架体之间有五个不同的夹角,对应五种不同的状态,其中,前架体与后架体之间的最小夹角为90°,使病人处于坐位,最大夹角为180°,使病人处于平躺状态,五种选择使得救护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需求调整前架体与后架体之间的角度,可以配合紧急医疗急救时满足不同疾病的体位要求。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连杆10上设置有胶套层,当病人的胳膊放到第二连杆10上时更加柔软舒适,避免磕着或者碰着病人。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后架体上设置有伸缩式输液杆13,输液杆13下端与后架体铰接,输液杆13上设置有销轴,后架体上设置有销孔,销轴与销孔配合使输液杆13与后架体呈直角位时形成锁紧配合。病人需要输液时,将药瓶直接挂在输液杆13顶部的挂钩上即可,省去了人工抬举药瓶的过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头部托片1和背部托片3之间增设伸缩式胸部安全带11,胸部安全带11的两端都设置有插头,两个主架体2上都设置有插槽,胸部安全带11借助插头和插槽的配合与主架体2形成锁紧配合,防止病人在担架移动过程中晃动,更好地保护病人,安全可靠。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腿部托片5和足部托片14之间增设伸缩式腿部安全带12,腿部安全带12的两端都设置有插头,两个主架体2上都设置有插槽,腿部安全带12借助插头和插槽的配合与主架体2形成锁紧配合,防止病人在担架移动过程中晃动,更好地保护病人,安全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主架体(2),两个主架体(2)之间形成可拆卸式锁紧配合,两个主架体(2)内侧都设置有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片包括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的头部托片(1)、背部托片(3)、腰部托片(4)、腿部托片(5)和足部托片(14)且左右两侧的托片一一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主架体(2),两个主架体(2)之间形成可拆卸式锁紧配合,两个主架体(2)内侧都设置有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片包括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的头部托片(1)、背部托片(3)、腰部托片(4)、腿部托片(5)和足部托片(14)且左右两侧的托片一一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架体(2)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前架体后端和后架体前端铰接,头部托片(1)和背部托片(3)都位于前架体上,增设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第一连杆(9)后端与后架体铰接且第一连杆(9)与后架体之间设置有固定销(15)使第一连杆(9)与后架体处于垂直状态时形成锁紧配合,第一连杆(9)前端与第二连杆(10)后端铰接,第二连杆(10)前端与前架体形成锁紧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架体前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支撑稳定杆(6),支撑稳定杆(6)前端设置有固定销(7)形成前架体和后架体处于水平位时的定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院前急救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杆(10)前端沿前后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波韦云宏
申请(专利权)人:李少波韦云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