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端、院前急救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7623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院前数据传输方法和院前急救系统、院前急救端,院前急救端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医疗设备的控制模块将获取的需要传输的数据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将同一优先级别的数据添加到与该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队列;控制模块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按照与该传输队列的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发送给通讯设备,优先级别高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优先级别低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为固定或可调;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数据包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发送到接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重要传输数据的网络拥塞几率,提高重要医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院前急救端、院前急救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尤其涉及医疗系统中院前急救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为对需要急救的病人尽早进行监护和救治,一些院前急救系统(或院前系统)被提出,这些院前急救系统通常包括院前急救端和医院端(或院内端),院前急救端设置在急救车上,通常包括一些具有监护和急救功能的设备,以方便尽早对病人进行监护,获得反映病人生命体征的生理参数,并根据生理参数对病人的状态进行诊断和提供必要的治疗,并且院前急救系统获取的数据对院内开展急救方案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因此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院前急救的监护及诊断数据是病人整个治疗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数据文件。为了保证院前急救过程中及后续院内急救的抢救质量,尽早将急救端实时病人数据传输到院内以便院内专家对病人提供诊断和指导,并为院内诊治提前制定治疗方案赢取宝贵时间,已经成为院前急救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少见将院前急救系统的急救端获取的数据及时传输到院内。由于急救端获取的数据可以包括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数据、各种报告和治疗数据,甚至还可以包括现场的音视频数据以及急救车的GPS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多属于实时的波形数据或图像数据,基于目前网络运营商分配给用户的固定带宽、急救端的数据由于包括音视频数据而使数据量大增的情况下,在这种固定传输条件下,急救端的数据在传输到院内时很容易遇到网路数据堵塞的问题,数据无法及时到达院内,甚至发生丢失,其中对于具有重要价值的急救医疗判断信息会出现传输失败、无法及时传输等问题,医疗波形数据传输受堵塞,频繁出现联网中断、波形停顿或丢失的现象,在院内无法实现实时的波形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院前数据传输方法和院前急救系统、院前急救端,减少重要传输数据的网络拥塞几率,提高重要医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院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院前急救端数据传输步骤,所述院前急救端数据传输步骤包括:医疗设备的控制模块将获取的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预定规则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将同一优先级别的数据添加到与该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队列;控制模块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按照与该传输队列的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策略发送给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发送到接收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院前急救系统,包括院前急救端,所述院前急救端包括:功能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通讯设备,用于将关于患者的传输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给接收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功能模块获取的生命体征参数,对生命体征参数进行处理后得到关于患者的传输数据,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按照预定规则识别各数据的优先级别,并将同一优先级别的数据添加到与该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队列,按照与各传输队列对应的传输策略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发送给通讯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院前急救端,包括:功能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通讯设备,用于将关于患者的传输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给接收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功能模块获取的生命体征参数,对生命体征参数进行处理后得到关于患者的传输数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队列分配单元,用于按照预定规则识别各数据的优先级别,并将同一优先级别的数据添加到与该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队列;传输单元,用于按照与各传输队列对应的传输策略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发送给通讯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院前急救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传输数据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传输数据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院前急救端将采集的数据根据重要程度和实时性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并添加到与该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队列,不同优先级的队列具有不同的传输策略,优先级别越高,其数据传输的保障性(例如实时性或获得的网络资源)越好,优先级别越低,其数据传输的保障性越差,从而增加优先级别高的数据的传输量,减少优先级别低的数据的传输量,将有限的网络资源更多的分配给优先级别高的数据,提高高优先级别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不同的优先级别传输队列分配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优先级别高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优先级别低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为固定或可调,所述传输策略为控制模块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按照与该传输队列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发送给通讯设备;或将数据根据实时性和重要性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所述传输策略为对重要的数据要求传输失败后重传,只至传输成功,对不重要的数据要求传输失败后重传,在重传设定次数后仍不成功,则停止传输;或将第一指定队列中的数据设置为采样率可调,将第二指定队列中的数据设置为视频分辨率和/或帧速率可调,所述传输策略为根据预定条件变换第一指定队列中的数据的采样率,或变换第二指定队列中的数据的视频分辨率和/或帧速率。请参考图1,系统院前急救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包括院前急救端100和中央控制系统200,院前急救端100包括医疗设备10、通信设备20和摄像设备30等。医疗设备10泛指各类院外急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监护仪、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其内部组成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系统、存储模块、功能模块、输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集成到医疗设备内部或者独立的硬件支持模块)和电源管理等。通信设备20泛指数据收发设备,其可安装在救护车内、以及其他急救场合。摄像设备30泛指可获取音、视频数据的设备。院前急救端数据按来源可分为三类,描述如下:①生命体征、治疗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反映病人生命体征(ECG\SPO2\NIBP\IBP\TEMP\CO2等)的参数值、波形、12导心电报告、趋势、事件,以及抢救人员对病人实施过的任何操作、治疗事件等;还可以包括接收的网络任务指令,主要指院内发过来的指导事件。②机器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的报警信息、使用信息、软硬件状态信息、系统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接收于网络的任务指令、系统配置、系统软件等;还可以包括GPS等其他设备采集的数据。③音视频数据包括院前急救设备及附属摄像头等设备采集的音视频信息。中央控制系统20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PDA等终端设备。中央控制系统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系统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管理系统或软件以支持医院院内人员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和控制。院前急救端需要将获得的医疗数据(包括采集的反映患者生命体征的生理参数、医疗报告、治疗数据、事件和机器数据等)和/或患者现场数据(包括音视频数据、急救车的GPS数据和文字描述等)中的至少部分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发送到中央控制系统200。中央控制系统200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管理系统或软件以支持医院院内人员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和控制。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医疗设备10包括功能模块11和控制模块14。医疗设备10还包括存储模块12和输入/输出设备13。功能模块11用于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院前急救端、院前急救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保护点】
院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急救端数据传输步骤,其特征在于急救端数据传输步骤包括:医疗设备的控制模块将获取的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预定规则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将同一优先级别的数据添加到与该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队列;控制模块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按照与该传输队列的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策略发送给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发送到接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院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急救端数据传输步骤和接收端数据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急救端数据传输步骤包括:医疗设备的控制模块将获取的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预定规则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将同一优先级别的数据添加到与该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队列;控制模块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按照与该传输队列的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策略发送给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发送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数据处理步骤包括:接收端接收院前急救系统发送的数据块;根据数据块的顺序标记将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重组;将需要显示的数据发送到显示端进行显示,所述需要显示的数据中包括实时波形数据,对于实时波形数据,所述接收端允许在波形显示的时候将没传输到的当前时刻的数据丢弃并继续显示下一时刻的数据,并在后台要求没传输到的当前时刻的数据重传直至传输成功,在历史波形中保存完整的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不同的优先级别传输队列分配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优先级别高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优先级别低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为固定或可调,所述传输策略为控制模块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按照与该传输队列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发送给通讯设备;或将数据根据实时性和重要性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所述传输策略为对重要的数据要求传输失败后重传,只至传输成功,对不重要的数据要求传输失败后重传,在重传设定次数后仍不成功,则停止传输;或将第一指定队列中的数据设置为采样率可调,将第二指定队列中的数据设置为视频分辨率和/或帧速率可调,所述传输策略为根据预定条件变换第一指定队列中的数据的采样率,或变换第二指定队列中的数据的视频分辨率和/或帧速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网络传输质量低于预定条件或传输数据量超过设定值时,降低第一指定队列中的数据的采样率,或降低第二指定队列中的数据的视频分辨率和/或帧速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数据分为重要需实时传输、重要不需实时传输、不重要需实时传输和不重要不需实时传输的数据,所述预定规则为按照以下排序优先级别依次降低:重要需实时传输的数据、重要不需实时传输的数据、不重要需实时传输的数据和不重要不需实时传输的数据,优先级别最高的设定为实时传输。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讯设备接收由接收端返回的应答信息,并将应答信息返回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在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应答信息,如果没有在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应答信息,则按照优先级别从低到高的顺序对传输队列中的数据包停止发送;或者所述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在设定时间内接收到优先级别最高的数据包的应答信息,如果不是,则按照优先级别从低到高的顺序对传输队列中的数据包停止发送。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队列被停止传输后其中缓存的数据包继续缓存或被丢弃。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当前传输的数据包应答延迟小于设定时间,或丢包重传率低于设定门限,并且当前有传输队列处于停止传输的状态时,控制模块按照优先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目前被停止传输的队列重新开始按照其设定传输时间间隔进行传输。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在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包发送给通讯设备时采用将数据包分块的多传输线程的方式发送。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控制后台在接收到实时波形数据后按照数据块的顺序标记建立数据队列,数据队列的长度基于数据队列中缺失的数据块数量可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珍奇杨波李利亚邬闻彬温国坚宁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