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8661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后代持续和三系保持系回交,获得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将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回交,选育对应的配套不育系;在制种田,父母本行比为2:12,2行父本间距为4寸;不育系始穗开花期,根据花时特性将群体中花时迟30min的疑似杂株去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该突变体的早花时特性转到不育系中,让不育系花时提早,在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的双颖在恢复系开花前即已张开,以较好地姿态完成授粉,结实率提高5%以上,进而提高了杂交稻制种产量,解决了现有杂交稻制种花时不遇而影响杂交稻制种产量的问题。

Method for increasing yield of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seed yield of hybrid rice, the ethyl methanesulfonate (EMS) mutants and three hybrid rice maintainer line hybrid was obtained by early flowering, and three generations of continuous maintainer line backcross, early maintainer obtained flower series; the flower series early hybrid and backcross lines and maintain breeding of CMS,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system in farming, sterile; parental lines than for 2:12, 2 for male sterile line spacing is 4 inches; heading flowering stag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er flower groups suspected 30min late mixedstrains removal; the invention of the mutant early flowering characteristics to sterility let, sterile flowers in early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of male sterile double glume in restorer line has been opened before flowering, pollination to better posture, increase the seed setting rate above 5%, thus improving the seed production of Hybrid Ric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hybrid rice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seed production of hybrid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育种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杂交水稻在促进粮食增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杂交水稻的制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制种产量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研究表明限制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低,而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是影响异交结实率的决定因素之一(袁隆平,2002)。通常不育系由于其不育胞质的负效应,每天颖花开颖时间一般比恢复系迟,制种时花时父早母迟,造成不育系许多颖花错失授粉时机而不实减产(马铮,2007)。从遗传改良角度来看,对花时提早材料的发掘和利用是从根本上解决水稻制种花时不遇问题的有效途径。水稻是高温短日照自花授粉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自交而不利于异交的开花习性、植株性状、花器构造等特点。而杂交稻选育要求不育系要有好的异交习性,这是决定该不育系是否有生产应用前景的基本前提。水稻异交习性是指在非人工强制杂交条件下,不育系在开花习性、植株性状和花器构造等方面适应于外源花粉供应的习性。开花习性指开花时间(群体始花时间、盛花时间、终花时间)、开颖时间、开颖角度等,主要影响父母本的花时相遇程度以及母本接受父本花粉的能力。对于开花时间的遗传研究方面,王建军等(1991)认为水稻早花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孙义伟等(1990)用早花籼稻材料测64和迟花粳稻材料P402428进行花时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早花时为部分显性;Sheehy等(2005)发现有些野生稻资源具有早花时特性;Nakagawa等(2007)对世界各地的水稻资源花时调查显示材料间花时呈正态分布;Jagadish等(2008)在普通野生稻中发现了一个早花时资源CG14;Pham等(2010)利用粳稻日本晴和亚洲野生稻材料W630构建的回交群体,分别在第4和5染色体上定位了两个和花时相关的QTL;Thanh等(2010)利用籼稻和普通野生稻构建的回交群体,共检测到3个早花时基因,分别位于第4、5和10染色体上,累计效应至少能促进颖花提前30分钟开花;万国等(2013)利用早花时和晚花时粳稻杂交构建的F2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共检测到4个影响花时的QTL,分别位于第1、1、10和12染色体上。对于花时提早的遗传改良,国际水稻所用非洲栽培稻的早花时材料与IR36杂交,从后代中获得了比IR36开花提早一个小时的材料(蔡俊迈,1987);孙义伟等(1990)认为采用籼粳杂交方式可以将籼稻的早花习性转育到粳稻;Hideyuki等(2015)利用回交方式,将野生稻早花时基因转育到栽培稻中,并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3染色体上,命名为qEMF3。突变体是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工具,但迄今未有水稻花时提早突变体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旨在解决杂交稻制种花时未相遇而影响杂交稻制种产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该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保持系;步骤二,将早花时保持系与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不育系;步骤三,将早花时不育系与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杂交,优化杂交稻制种体系,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进一步,在步骤一中,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保持系的具体实现方法为:将1.2%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常温诱变20h获得的早花时突变体与系列三系保持系杂交,后代分离出的早花时单株持续和三系保持系回交,获得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进一步,将早花时保持系与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不育系,并将早花时不育系与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杂交,优化杂交稻制种体系,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具体实现方法为:将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回交,选育对应的配套不育系;在制种田,父母本行比为2:12,2行父本间距为4寸;不育系始穗开花期,根据花时特性将群体中花时迟30min的疑似杂株去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后代持续和三系保持系回交,获得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将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回交,选育对应的配套不育系;在制种田,父母本行比为2:12,2行父本间距为4寸,进一步提高了不育系的相对占地面积,更有利于提高产量;不育系始穗开花期,根据花时特性将群体中花时迟30min的疑似杂株去除;本专利技术将该突变体的早花时特性转到不育系中,让不育系花时提早,在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的双颖在恢复系开花前即已张开,以较好地姿态完成授粉,结实率提高5%以上,进而提高了杂交稻制种产量,解决了现有技术未实现杂交稻制种花时未相遇而影响杂交稻制种产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的杂交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该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保持系;步骤二,将早花时保持系与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不育系;步骤三,将早花时不育系与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杂交,优化杂交稻制种体系,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保持系的具体实现方法为:将1.2%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常温诱变20h获得的早花时突变体与系列三系保持系杂交,后代分离出的早花时单株持续和三系保持系回交,获得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进一步,将早花时保持系与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不育系,并将早花时不育系与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杂交,优化杂交稻制种体系,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具体实现方法为:将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回交,选育对应的配套不育系;在制种田,父母本行比为2:12,2行父本间距为4寸;不育系始穗开花期,根据花时特性将群体中花时迟30min的疑似杂株去除。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该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1,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后代持续和三系保持系回交,获得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步骤S202,将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回交,选育对应的配套不育系;步骤S203,在制种田,父母本行比为2:12,2行父本间距为4寸;步骤S204,不育系始穗开花期,根据花时特性将群体中花时较迟的疑似杂株去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后代持续和三系保持系回交,获得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将系列花时提早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回交,选育对应的配套不育系;在制种田,父母本行比为2:12,2行父本间距为4寸,进一步提高了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保持系;步骤二,将早花时保持系与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不育系;步骤三,将早花时不育系与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杂交,优化杂交稻制种体系,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保持系;步骤二,将早花时保持系与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不育系;步骤三,将早花时不育系与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杂交,优化杂交稻制种体系,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早花时突变体与杂交水稻三系保持系杂交,获得早花时保持系的具体实现方法为:将1.2%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常温诱变20h获得的早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培洲张红宇吴先军陈晓琼廖泳祥韩保林杨定乾候飞雪邓小书孙小涵周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