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8335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装置俯视的截面为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装置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连通孔;装置侧边的上表面前侧凸起形成定位沿,装置上表面中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连接孔;装置底面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下连接孔,所述下连接孔与所述上连接孔相配合。本实施例公开的护坡装置通过设置连通孔,便于水生生物活动,保障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多样;通过设置定位沿和多组连接孔,提供了灵活的装配方式,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坡度的坡面,适用性高,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地加固
,特别是指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周边的土壤坡面,通常需要采用一定手段防止土壤随地表径流流失。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浆砌石覆盖坡面或直接用混凝土浇筑坡面,以固定土壤;但是,覆盖或浇筑后的坡面与原有的水体环境存在很大差别,导致如鱼类、蛙类等水生生物无法继续生存,以致降低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覆盖或浇筑的方式对于坡面土壤存在很大影响,被覆盖的土壤与空气和降水没有接触,其内部的微生物群落难以生存,长久之下易导致土壤失去活性,土质变得疏松,会降低上方石板或混凝土板的稳定性。因此,希望提供护坡装置,既能够稳固土壤,又可以维持水体原有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用以实现在保护坡面土壤不流失的同时维持坡面所在水体的生态稳定。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装置俯视的截面为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装置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连通孔;装置侧边的上表面前侧凸起形成定位沿,装置上表面中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连接孔;装置底面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下连接孔,所述下连接孔与所述上连接孔相配合。可选的,所述连通孔包括设置于装置正面的前连通孔,和设置于装置两侧面的侧连通孔;所述前连通孔有至少两个,为不规则形状;所述侧连通孔在装置的每个侧面至少有一个。可选的,所述侧连通孔为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中的任意一种。可选的,装置中部竖直设置有隔层。可选的,所述隔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孔。可选的,所述定位沿的长度与装置侧边长度的比例为1:5-1:3。可选的,所述定位沿的长度与装置侧边长度的比例为1:4。可选的,装置正面表面设置有凹陷的纹路,所述纹路的宽度至少为2cm,深度至少为1cm。可选的,装置上表面设置有至少3个吊装孔,所述吊装孔相对于装置中线对称设置。可选的,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的侧面连接部;所述侧面连接部上水平设置有侧面连接孔。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护坡装置通过设置连通孔,便于水生生物活动,保障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多样;通过设置定位沿和多组连接孔,提供了灵活的装配方式,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坡度的坡面,适用性高,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二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三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中,装置俯视的截面为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装置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连通孔;装置侧边的上表面前侧凸起形成定位沿7,装置上表面中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连接孔;装置底面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下连接孔8,所述下连接孔与所述上连接孔相配合。在装配时,将本装置设置于坡面,最下方通过石块、混凝土等固定物进行限位,依次堆叠即可形成阶梯状的护坡结构。由于装置上大下小,因此可以在装置内部填充石块等不易随水流移动的重物,重物会在重力作用下卡合于装置内,可保证装置的稳固。所述连通孔的作用是沟通装置内外;由于本装置的常用场合为河岸、湖岸等,当水位上涨时本装置位于水面以下,为了不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在装置侧面和正面开设连通孔,以方便水生生物行动。就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而言,本装置与河底常见的石堆无异,完全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保证河流或护坡中生态环境的稳定。参考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的侧视截面形状大致为倒置的直角梯形,其直角边设置于装置后面;从图中可见,装置后面下部有一缺角,由于本装置在装配时需使用多个装置,沿坡面叠加组合,为了提高组合后的装置与坡面的契合度,在装置后面下部设置了缺角;这样组合后的组合体后面形成了多组锯齿状的凸起,可以与坡面更好地契合,增加摩擦力,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参考图1和图3;为了便于说明,将位于装置上表面后部的上连接孔命名为第一上连接孔5,将位于装置上表面中部的上连接孔命名为第二上连接孔6,由于装置为中空设计,因此第一上连接孔5和第二上连接孔6均设置于装置侧边上表面;同理下连接孔8设置于装置侧边底面。通过将装置下边缘与所述定位沿7配合、将所述第一上连接孔5与所述下连接孔8配合或将所述第二上连接孔6与所述下连接孔8配合,分别可以形成三种不同的装配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各种装配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二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三装配示意图。如图所示,当采用图4中装置下边缘与所述定位沿7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时,装配体后面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最大,适用于陡坡;当采用图5中第二上连接孔6与所述下连接孔8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时,装配体后面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居中,适用于坡度较缓的坡面;当采用图6中第一上连接孔5与所述下连接孔8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时,装配体后面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最小,适用于坡度更缓的坡面。参考图4至图6,当采用第一装配方式进行装配时,装配体后面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约为72°,适用于坡比约为3的坡面;当采用第二装配方式进行装配时,装配体后面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约为63°,适用于坡比约为2的坡面;当采用第三装配方式进行装配时,装配体后面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约为45°,适用于坡比为1的坡面。需要说明的时,上述三种装配方式适用坡比取决于装置具体外形和定位沿7、上连接孔以及下连接孔各自设置的位置,本实施例仅通过图4至图6中的装配形式说明这种多样化的装配方式,而不是用于限定具体比例,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及定位。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公开的护坡装置通过设置连通孔,便于水生生物活动,保障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多样;通过设置定位沿和多组连接孔,提供了灵活的装配方式,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坡度的坡面,适用性高,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包括设置于装置正面的前连通孔9,和设置于装置两侧面的侧连通孔4;所述前连通孔9有至少两个,为不规则形状;所述侧连通孔4在装置的每个侧面至少有一个。当装置装配完成后,装置后面与坡面贴合,装置正面的前连通孔9采用不规则形状,模拟水底石块外形,适于水生生物产卵、躲藏等。侧连通孔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俯视的截面为矩形框体,所述装置上大下小;装置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连通孔;装置侧边的上表面前侧凸起形成定位沿,装置上表面中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连接孔;装置底面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下连接孔,所述下连接孔与所述上连接孔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阶梯式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俯视的截面为矩形框体,所述装置上大下小;装置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连通孔;装置侧边的上表面前侧凸起形成定位沿,装置上表面中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连接孔;装置底面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下连接孔,所述下连接孔与所述上连接孔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包括设置于装置正面的前连通孔,和设置于装置两侧面的侧连通孔;所述前连通孔有至少两个,为不规则形状;所述侧连通孔在装置的每个侧面至少有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阶梯式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连通孔为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中部竖直设置有隔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卫红张金超卜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泰国际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