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812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它包括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泵,微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通过挡板隔离,该挡板的上端设置透水孔,挡板的污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入水溢流堰低于透水孔,污泥收集区的下端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的上端还设置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的低于入水溢流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建造成本低,而且占地面积小,耗能低,方便快速收集沉淀污泥,污泥可及时快速地回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Water treatment sludge recover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 treatment sludge recycling system, including microbial reaction zone, a sludge collecting area, sludge return pipe and a sludge reflux pump, microbial reaction zone and sludge collecting area through the baffle isolati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affles baffle permeable hole, a sludge collecting area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into the water overflow weir, water overflow weir below the permeable hole, the lower sludge collecting area is tapered, conical bottom communicated with the sludge return pipe, sludge return pipe through the return sludge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crobial reaction zone; upper sludge collecting area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 outlet overflow weir, water overflow weir weir into the water below.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nstruction cost, small occupation area, low energy consumption, convenient and rapid collection of precipitated sludge, and quick return of sludge in a timely man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废水处理上应用较广泛的是A/0工艺。A/0生物处理工艺 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进入厌氧 池后,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 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过程中受氢体不是游离氧,而是有机物质或 含氧化合物,如SO,、 N0「、 N(V、 C02等。因此,最终代谢产物不是 简单的0)2和&0,而是一些低分子有机物、CH4, H2S, NH/等。厌氧过 程主要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 和产曱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将采用厌氧处理可去除一部分COD,以减轻 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外,还可利用厌氧菌的酶解作用,打开高分子难 生物降解物质的链节或苯环,使之成为较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甚至酸化成为挥发性有机酸(VFA)、醇类等物质,提高废水B/C比, 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出水进入好氧池,也就是O池,利用好氧^L生物自身的 新陈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好氧生物处理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C02和H20,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氢是以 氧作为受氢体,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含能量最低的 C02和H20,故释放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代谢产物稳定。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常规的生物处理有活性菌泥法和接触氧化 法。活性菌泥法池容大,菌泥回流大,容易发生菌泥膨胀,且菌泥从 ;沉池中回流,由于二沉池主要作用进行泥水分离,水力停留时间长, 回流的好氧菌泥因停留时间过长,往往进入兼氧甚至厌氧状态,导致 活性菌泥菌种活性差, 一旦回流后,菌泥量大效果差,并且具有易耗氧(耗能)等缺点。但活性菌泥法投资少,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而 挂膜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常规不需要菌泥回流,大量菌泥回流后生物 膜因菌泥浓度高,易耗氧,降低处理效果。不会发生菌泥膨胀,处理 相对较高,但投资较大,结构复杂,维修困难。两种工艺的运行都存 在产泥量大,剩余菌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差等技术问题。现有的污泥回收装置一般是沉淀池,大多采用方形水泥池,进水 管置于沉淀池的上端开口,由进水泵直接将污水打入池中,污泥在沉 淀池中沉淀后由管道送回前面的好氧池。这种结构的污泥回收系统, 需要用水泵将污泥打入沉淀池,耗能大,且进水过程中容易将沉淀的 污泥再次沖起,污泥沉淀时间长,沉淀效果不好,不方^f更沉淀污泥的 收集及回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造成本低,占地面 积小,耗能低,方便收集沉淀污泥,污泥可快速回流的水处理污泥回 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处理污 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污泥回 流管及污泥回流泵,微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通过档板隔离,该档 板的上端设置透水孔,档板的污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入水 溢流堰低于透水孔,污泥收集区的下端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 流管,污泥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孩i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的 上端还设置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的低于入水溢流堰。生物反应区和污泥收集区进行联建,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不仅建 造成本低,而且占地面积小。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之间由档板隔 离,隔离板的上端设置透水孔,隔离板污泥收集区的一側设置入水溢 流堰,入水溢流堰低于透水孔,污泥收集区的另 一側设置出水溢流堰, 出水溢流堰的位置低于入水溢流堰,这样可以保证污泥收集区内的水 位低于生物反应区的水位,污水可以通过自流进入污泥收集区,省去 了水泵,有利于降低能耗。生物反应区内的污水通过隔离板上的透水 孔流入污泥收集区,由于入水溢流堰的作用,污水进入污泥收集区时 受到入水溢流堰的阻挡,这样污水的动能大大降低,然后污水从溢流堰溢出沿着隔离^反下流,不会对沉淀的污泥产生冲击,这样污泥的沉 淀效果好,污泥与水的分离程度高,有利于污泥的回收。污泥收集区 的下端呈锥形,方便快速收集沉淀污泥,以便及时回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建造成本低,而且占地面积小,耗 能低,方便快速收集沉淀污泥,污泥可及时快速地回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包括微生物反应区l、污泥 收集区2、污泥回流管3及污泥回流泵4,孩t生物反应区1与污泥收 集区2通过档板5隔离,该档板5的上端设置透水孔5a,档板的污 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6,入水溢流堰6低于透水孔5a,污泥 收集区的下端2b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3,污泥回流管3 通过污泥回流泵4连通微生物反应区1。污泥收集区的上端2a还设 置出水溢流堰7,出水溢流堰7低于入水溢流堰6,这样微生物反应 区内的污水通过自流进入入水溢流堰6,然后沿隔离^反往下流,进入 污泥收集区进行沉淀,污泥沉淀后聚集在污泥收集区的锥形底部,连 通污泥收集区锥形底部的污泥回流管3通过污泥回流泵4将沉淀的污 泥送回微生物反应区1。污泥收集区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出水溢流堰 7流出。权利要求1、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泵,微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通过档板隔离,档板的污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入水溢流堰低于透水孔,透水孔的下面设置入水溢流堰,污泥收集区的下端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的上端还设置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的低于入水溢流堰。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它包括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泵,微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通过挡板隔离,该挡板的上端设置透水孔,挡板的污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入水溢流堰低于透水孔,污泥收集区的下端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的上端还设置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的低于入水溢流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建造成本低,而且占地面积小,耗能低,方便快速收集沉淀污泥,污泥可及时快速地回流。文档编号C02F3/30GK201245507SQ20082016224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金月祥 申请人:嘉兴市环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泵,微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通过档板隔离,档板的污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入水溢流堰低于透水孔,透水孔的下面设置入水溢流堰,污泥收集区的下端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的上端还设置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的低于入水溢流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月祥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环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