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9852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它包括反应塔,进水管,出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连通反应塔的顶部,出水管连通反应塔的侧壁,进气管连通反应塔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架,布水器和挡水圆锥,反应塔的顶部还设置排气罩,反应塔的中部设置填料架,布水器穿过填料架竖立于反应塔的中心,布水器扩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上端,布水器径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下端;进水管出水口位于布水器扩口内,布水器径口端的下面设置挡水圆锥,挡水圆锥的锥端朝向布水器径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防止反应塔内微生物及活性污泥的流失,防止活性污泥膨胀。(*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废水处理上应用较广泛的是a/0工艺。a/0生物处理工艺 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进入厌氧 池后,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 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过程中受氩体不是游离氧,而是有机物质或含氧化合物,如so广、no" Nor、 0)2等。因此,最终代谢产物不是 简单的C02和H20,而是一些低分子有机物、ch4, h2s,冊4+等。厌氧过程主要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曱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将采用厌氧处理可去除一部分cod,以减轻 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外,还可利用厌氧菌的酶解作用,打开高分子难 生物降解物质的链节或苯环,使之成为较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甚至酸化成为挥发性有机酸(vfa)、醇类等物质,提高废水b/c比, 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出水进入好氧池,也就是0池,利用好氧^t生物自身的 新陈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好氧生物处理是好氧微生 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4H4勿分解为0)2和 h20,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氢是以 氧作为受氢体,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含能量最低的 C02和H20,故释^L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代谢产物稳定。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常规的生物处理有活性菌泥法和接触氧化法。 活性菌泥法池容大,菌泥回流大,容易发生菌泥膨胀,且菌泥从二沉 池中回流,由于二沉池主要作用进行泥水分离,水力停留时间长,回 流的好氧菌泥因停留时间过长,往往进入兼氧甚至厌氧状态,导致活 性菌泥菌种活性差, 一旦回流后,菌泥量大效果差,并且具有易耗氧(耗能)等缺点。但活性菌泥法投资少,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而挂 膜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常规不需要菌泥回流,大量菌泥回流后生物膜 因菌泥浓度高,易耗氧,降低处理效果。不会发生菌泥膨胀,处理相 对较高,但投资较大,结构复杂,维修困难。两种工艺的运行都存在产泥量大,剩余菌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差等技术问题。现有工艺中 一般都采用露天的污水处理池,池内设置污水进水 管,出水管和进气管,微生物及载体漂浮于池中,进水管通过进水泵 将污水打入池内,进气管通过鼓风机往池内输送空气,出水管通过出水泵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抽出。这种结构的污水处理池存在以 下缺点微生物及载体容易随水排出,在出水管放水时,容易带走大 量微生物,造成反应池内微生物浓度下降,污水处理效果低下,且运 行费用高。这种结构的反应池,微生物及填料会沉积在池底,污水处 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泥膨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污水处理反应池中微生物 容易被水带走,反应池中污泥容易膨胀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污水处理 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塔,进水管,出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连通反 应塔的顶部,出水管连通反应塔的侧壁,进气管连通反应塔的下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架,布水器和挡水圆锥,反应塔的顶部还设 置排气罩,反应塔的中部设置填料架,布水器穿过填料架竖立于反应 塔的中心,布水器扩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上端,布水器径口端位于反应 塔的下端;进水管出水口位于布水器扩口内,布水器径口端的下面设 置挡水圓锥,挡水圆锥的锥端朝向布水器径口端。反应塔上端侧壁上设置溢流堰,溢流堰连接出水管。进气管的出气段连接若干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为环形微孔曝气器。反应塔顶部与进水管并列地设置污泥管。反应塔的中部设置填料架,微生物及填料固定在填料架上,污水 从进水管进入反应塔顶部,经布水器流到反应塔底部,通过与挡水圓 锥緩冲,降低进水的动能,减轻进水对反应塔的冲击。反应塔底部的进气管通过曝气器释^i:细小的气泡,气泡与污水充分接触,水汽混合 液从反应塔底部往反应塔的上部流动,经过反应塔中部的填料架,与 填料架上的微生物接触,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 经-f效生物处理后的污水继续上流,到达反应i^上端的溢流堰部位,污 水进入溢流堰,最后通过出水管流出反应塔。填料架上的微生物群体 附着在固定化的填料上,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这样污水与^f敖生物 能够充分接触,同时可以防止微生物及活动性污泥的流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污水自流出反应塔,塔内的布水器 及挡水圆锥均匀稳定布水,减轻进水沖击,能够有效防止反应塔内微' 生物及活性污泥的流失,防止活性污泥膨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塔l,进水管2, 出水管3和进气管4,反应塔顶部设置有排气罩5,排气罩的一侧设 置进水管2通入反应塔内,排气罩5另 一侧与进水管2并列地设置污 泥管6通入反应塔内。反应塔上端侧壁上设置溢流堰7,溢流堰7连 通设置在反应塔上端侧壁的出水管3。反应塔中部设置填料架8,填 料架8上均匀布置微生物及填料,布水器9穿过填料架8竖立在反应 塔中心,布水器"上端扩口 9a位于反应塔顶部,进水管的出水口2a 和污泥管的出泥口 6a位于布水器的扩口 9a内。布水器的径口 9b位 于反应塔的底部,其下设置一个挡水圆锥10,挡水圆锥的锥端朝向 布水器径口端。进气管4连通反应塔的下端,进气管的出气段4a设 置7个环形微孔曝气器11。反应塔1的底端还设置有排空管12和检 查孔13。权利要求1、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塔,进水管,出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连通反应塔的顶部,出水管连通反应塔的侧壁,进气管连通反应塔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架,布水器和挡水圆锥,反应塔的顶部还设置排气罩,反应塔的中部设置填料架,布水器穿过填料架竖立于反应塔的中心,布水器扩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上端,布水器径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下端;进水管出水口位于布水器扩口内,布水器径口端的下面设置挡水圆锥,挡水圆锥的锥端朝向布水器径口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 塔上端侧壁上设置溢流堰,溢流堰连接出水管。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气 管的出气段连接若干啄气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曝气器为环形微孔曝气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 塔顶部与进水管并列地设置污泥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它包括反应塔,进水管,出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连通反应塔的顶部,出水管连通反应塔的侧壁,进气管连通反应塔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架,布水器和挡水圆锥,反应塔的顶部还设置排气罩,反应塔的中部设置填料架,布水器穿过填料架竖立于反应塔的中心,布水器扩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上端,布水器径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下端;进水管出水口位于布水器扩口内,布水器径口端的下面设置挡水圆锥,挡水圆锥的锥端朝向布水器径口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防止反应塔内微生物及活性污泥的流失,防止活性污泥膨胀。文档编号C02F3/12GK201272713SQ20082016224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金月祥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塔,进水管,出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连通反应塔的顶部,出水管连通反应塔的侧壁,进气管连通反应塔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架,布水器和挡水圆锥,反应塔的顶部还设置排气罩,反应塔的中部设置填料架,布水器穿过填料架竖立于反应塔的中心,布水器扩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上端,布水器径口端位于反应塔的下端;进水管出水口位于布水器扩口内,布水器径口端的下面设置挡水圆锥,挡水圆锥的锥端朝向布水器径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月祥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环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