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台车以及起重系统,实施方式的台车(20)具备台车主体(21)和下降抑制机构(22)。台车主体(21)具有载置重物(G)的载置部(24)和起重用的吊具(25)。台车主体(21)能够在由起重机(40)牵引吊具(25)的状态下在设置于台阶部分(ST)的平面状的输送线路(10)上移动。下降抑制机构(22)设置于台车主体(21)。下降抑制机构(22)抑制配置于输送线路(10)的台车主体(21)向下降方向移动。
Trolley and lif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aiwan car and lifting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olley (20) and (21) the main trolley with drop suppression mechanism (22). The trolley body (21) comprises a carrier part (24) of a loaded weight (G) and a lifting spreader (25). The trolley body (21) is capable of moving on a planar transmission line () arranged on the step portion (ST) in the state of the crane (40) pulling the spreader (a). The descending inhibition mechanism (22) is arranged on the trolley body (21). A falling restraint mechanism (22) suppresses the trolley body (21) disposed in the conveying line (10) to move in a downward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台车以及起重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具备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井道内升降移动的轿厢和用于使该轿厢升降的卷扬机。卷扬机例如配置于在升降井道的上方设置的机械室等设置场所。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7577号公报在以往技术中,追求在将卷扬机等重物起重到机械室等设置场所时使作业者的负担更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进行起重时的作业者的负担更少的台车以及起重系统。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台车的特征在于,具备:台车主体,其具有载置重物的载置部和起重用的吊挂部,能够在由起重机牵引所述吊挂部的状态下在设置于台阶部分的平面状的输送线路上移动;以及下降抑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台车主体,抑制配置于所述输送线路的所述台车主体向下方移动。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台车的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路具有与升降方向平行地延伸配置的导轨,所述下降抑制机构具有:衬垫部,其配置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升降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按压机构,在所述台车主体向朝向所述升降方向的下侧的下降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机构从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将所述衬垫部向所述导轨按压。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台车的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路具有以沿所述升降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的线,所述按压机构具有:线抓紧部,其安装于所述台车主体,以在所述升降方向上与所述衬垫部一体移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衬垫部,所述线抓紧部在所述台车主体向所述下降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固定于所述线而从所述台车主体分离;以及引导机构,其固定于所述台车主体,在所述台车主体向所述下降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一边相对于所述衬垫部向所述下降方向移动一边将所述衬垫部向所述导轨侧引导。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台车的特征在于,所述台车主体具有抑制在所述输送线路中的姿势的变化的姿势变化抑制部。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起重系统具备:平面状的输送线路,其设置于台阶部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其能够在所述输送线路上移动;以及起重机,其将配置于所述输送线路的所述台车的所述吊挂部向所述输送线路的上方牵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起重系统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送线路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台车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台车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台车的一例的仰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台车配置于输送线路的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下降抑制机构的动作方式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下降抑制机构的动作方式的图。标号说明D1升降方向、D2宽度方向、F1下侧地板、F2上侧地板、G重物、ST台阶部分、10输送线路、11基部件、11a载置面、12支撑板、13弯曲部件、13a平坦部、13b片部、14导轨、14a底部、14b头部、14c侧面、15线、20台车、21台车主体、22下降抑制机构、23基部、24载置部、25吊具、26车轮、27衬垫部、27a抵接面、27b被引导面、28按压机构、30线抓紧部、30a突起部、31连接部、32引导机构、33引导部件、33a框、33b引导面、35姿势变化抑制部、35a下端部、40起重机、41牵引部件、42滑轮、100起重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的台车以及起重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起重系统100的一例的图。此外,在图1中,将输送线路10的一部分的构成省略地进行表示。如图1所示,起重系统100经由台阶部分ST将重物G从下侧地面F1起重到上侧地面F2。重物G例如是具有作业者难以手动搬运的程度的重量的物体。作为这样的重物G,可例举用于电梯的升降的卷扬机等。卷扬机例如设置于建筑物的机械室。机械室例如配置于供电梯升降的升降井道内的顶棚部附近。在这样的建筑物中,有时在从最上层到机械室为止之间设置有台阶部分。作为一例,起重系统100能够应用于在这样的建筑物中从最上层越过台阶部分ST而向机械室输送卷扬机的场合等。此外,起重系统100也能够应用于起重卷扬机以外的重物G的场合。起重系统100具备输送线路10、台车20以及起重机40。输送线路10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台阶部分ST。输送线路10在从下侧地面F1到上侧地面F2的范围沿台阶部分ST的升降方向D1设置。输送线路10形成为平面状,以使得台车20能够在其上移动。图2是表示输送线路10的一例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中,将输送线路10的各部分中升降方向D1的两端的构成省略地进行表示。如图2所示,输送线路10具有板状的基部件11。基部件11配置于台阶部分ST的台阶上。基部件11形成有载置台车20的载置面11a。载置面11a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配置,且沿升降方向D1设置。载置面11a形成得平坦,以使得后述的台车20的车轮26能够在其上移动。在载置面11a经由支撑板12设置有弯曲部件13。弯曲部件13在从下侧地面F1到上侧地面F2的范围内沿升降方向D1配置。弯曲部件13具有平坦部13a以及片部13b(侧片部)。平坦部13a配置于与升降方向D1正交的宽度方向D2的中央部。片部13b配置于宽度方向D2的两端部。片部13b设置为相对于平坦部13a向上方弯曲且向宽度方向D2的外侧突出。弯曲部件13配置于载置面11a中宽度方向D2的中央。在弯曲部件13的平坦部13a上配置导轨14。导轨14以与升降方向D1平行地延伸的状态设置。导轨14的底部14a固定于平坦部13a的上面。导轨14的头部14b从该底部14a向上方突出而形成。头部14b与升降方向D1平行配置。头部14b中宽度方向D2的各侧面14c形成为平面状,形成为与宽度方向D2垂直。在导轨14的上方配置线15。线15以与升降方向D1平行地延伸的状态配置。线15例如通过滑轮42等而在从下侧地面F1到上侧地面F2的范围内与载置面11a平行配置。此外,线15也可以不与载置面11a平行。图3以及图4是表示台车2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表示从上侧观察台车20时的例子。图4表示从下侧观察台车20时的例子。图5是表示台车20的一例的仰视图。图6是表示台车20配置于输送线路10的例子的图。图6是从输送线路10的下侧沿升降方向D1观察的例子。如图3~图6所示,台车20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车,具备:台车主体,其具有载置重物的载置部和起重用的吊挂部,能够在由起重机牵引所述吊挂部的状态下在设置于台阶部分的平面状的输送线路上移动;以及下降抑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台车主体,抑制配置于所述输送线路的所述台车主体向下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24 JP 2015-1265041.一种台车,具备:
台车主体,其具有载置重物的载置部和起重用的吊挂部,能够在由起
重机牵引所述吊挂部的状态下在设置于台阶部分的平面状的输送线路上移
动;以及
下降抑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台车主体,抑制配置于所述输送线路的
所述台车主体向下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
所述输送线路具有与升降方向平行地延伸配置的导轨,
所述下降抑制机构具有:衬垫部,其配置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升降方
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按压机构,在所述台车主体向朝向所述升
降方向的下侧的下降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机构从所述宽度方向的
两侧将所述衬垫部向所述导轨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
所述输送线路具有以沿所述升降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原真介,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