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095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属于道路限高设施,其结构包括位于两侧的立柱和位于两立柱之间的限高横梁,所述的限高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均水平设置,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两者连接起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对应侧的立柱之间形成活动连接,所述限高横梁绕活动连接处翻转以使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位置对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限高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当其中一个横梁被撞坏时,可将限高横梁翻转,使另一个横梁起到限高的作用,从而在修理撞坏的横梁时,不会影响限高架正常限高作用的发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限高设施
,具体地说是一种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
技术介绍
限高架一般为钢结构焊接而成的门型构架,上有标志牌,标有限高米数,用于提示车辆,起到保护桥梁、涵洞、隧道以及一些特殊的路面的作用。限高架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超限车辆强行通过或者因为司机的疏忽导致车辆撞到限高架的限高横梁的情况,会导致将限高横梁撞坏,目前的限高架仅设置一条限高横梁,当其被撞坏时,必须要一定的时间维修至恢复原状,维修期间不仅无法发挥其原有作用,且维护成本过高,还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该限高架在维修期间仍可正常发挥其功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立柱和位于两立柱之间的限高横梁,其特征是,所述的限高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均水平设置,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两者连接起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对应侧的立柱之间形成活动连接,所述限高横梁绕活动连接处翻转以使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位置对调。当限高架安装好之后,为固定式的限高架,当限高架的下横梁被撞坏时,可手动将限高横梁翻转,将上横梁翻转到下横梁的位置,维修人员在维修被撞坏的下横梁期间,上横梁位于原本下横梁的位置上,可正常发挥限高作用。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柱连接后形成中空的框架结构。将限高横梁设为中空的框架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前提下,能够节省材料。另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杆。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设置加强杆,可以增加限高横梁的整体强度,增加其抗冲击的性能。所述的加强杆可以交叉布置,也可以平行布置,当平行布置的时候,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加强杆均与所述立柱平行。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立柱的连接点设在所述限高横梁的重心的水平延长线上。连接点与限高横梁的重心位于一条水平线上,实现限高横梁的自锁,当上横梁和下横梁位于同一个竖直面时,由于限高横梁的自身重力非常大,可以使限高横梁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立柱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锁止机构。增加锁止机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保证限高横梁位置固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锁止机构为端盖,所述转轴的端部和所述立柱的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端盖上的限位凸起同时与转轴和立柱上的限位凹槽配合。端盖同时与转轴与立柱相配合可起到固定转轴的作用,同时该锁止机构便于加工和装配。为降低成本、提高限高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立柱为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填充构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由耐冲撞的钢材构成,所述的连接柱为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填充构件。使用钢筋混凝土做填充,成本低,且提高限高横梁的质量和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限高横梁上设置有上横梁和下横梁,当限高架的下横梁被撞坏时,可手动将限高横梁翻转,将上横梁翻转到下横梁的位置,维修人员在维修被撞坏的下横梁期间,上横梁位于原本下横梁的位置上,可正常发挥限高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轴和端盖配合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转轴和立柱上的限位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转轴,3-限高横梁,31-上横梁,32-下横梁,33-连接柱,34-加强杆,4-端盖,5-限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立柱1和位于两立柱1之间的限高横梁3,所述的限高横梁3包括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均水平设置,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两者连接起来的连接柱33;所述连接柱33与对应侧的立柱1之间通过转轴2相连接,所述限高横梁3绕连接处翻转以使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的位置对调。所述上横梁31、下横梁32和连接柱33连接后形成中空的框架结构。将限高横梁3设为中空的框架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前提下,能够节省材料。所述转轴2的轴线设在所述限高横梁3的重心的水平延长线上,实现限高横梁3的自锁,当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位于同一个竖直面时,由于限高横梁3的自身重力大,可以使限高横梁3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所述立柱1为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填充构件,所述的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由耐冲撞的钢材构成,所述的连接柱33为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填充构件。使用钢筋混凝土填充,成本低,且提高限高横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限高架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之间连接有加强杆34,加强杆34在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之间斜向布置,加强杆34、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构成若干三角形。在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之间设置加强杆34,可以增加限高横梁的整体强度,增加其抗冲击的性能,且三角形的布置方式稳定性高。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的特征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杆34竖直布置,加强杆34均与所述立柱1平行。为便于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其使用过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当限高架安装好之后,为固定式的限高架,下横梁32与地面间的距离为限高高度,正常状态下,下横梁32起到限高作用,上横梁31为备用梁,当限高架的下横梁32被撞坏时,可手动将限高横梁3翻转,将上横梁31翻转到下横梁32的位置,维修人员在维修被撞坏的下横梁32期间,上横梁31位于原本下横梁32的位置上,可正常发挥限高作用。为增加限高横梁3的稳定性,确保限高横梁3在工作过程中固定不动,连接柱33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可采用自锁转轴、自锁铰链等带有自锁装置且可以活动的连接机构,也可以在连接处额外设置锁止机构。上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锁止机构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锁止机构为端盖4,所述转轴2的端部和所述立柱1的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凹槽5,所述端盖4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5相配合的限位凸起,端盖4上的限位凸起同时与转轴2和立柱1上的限位凹槽5配合。转轴2上的限位凹槽5设在侧壁的端部,端盖4上设置有深入立柱1内与转轴2相配合的限位凸起,同时端盖4的内侧端面上设有与立柱1表面上的限位凹槽5相配合的限位凸起,端盖4安装后同时与转轴2与立柱1相配合可起到固定转轴2的作用,同时该锁止机构便于加工和装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技术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立柱和位于两立柱之间的限高横梁,其特征是,所述的限高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均水平设置,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两者连接起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对应侧的立柱之间形成活动连接,所述限高横梁绕活动连接处翻转以使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位置对调。

【技术特征摘要】
1.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立柱和位于两立柱之间的限高横梁,其特征是,所述的限高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均水平设置,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两者连接起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对应侧的立柱之间形成活动连接,所述限高横梁绕活动连接处翻转以使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位置对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其特征是,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柱连接后形成中空的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其特征是,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强杆交叉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手动一体式限高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强杆均与所述立柱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礼保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鲁交智能工业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