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连接于烧结冷却机中温冷却段的引风罩上的第一烟气管路,该第一烟气管路连接有卡琳娜循环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卡琳娜循环机构,可有效回收中温冷却段烟气的余热,实现烧结冷却机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回收烧结冷却机烟气的热量,有效提高烧结冷却机的烟气余热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烧结
,具体涉及一种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烧结冷却机的余热回收主要是回收高于200℃以上的烟气余热,用于产生蒸汽进行发电;由于烧结冷却机高温段的烟气温度只有300-400℃,余热发电机组产生的蒸汽品质低,导致发电效率不高。而对于低于200℃的烟气不进行利用或者直接热回收,如进行热风烧结、作为烧结点火器助燃风等,因此,烧结冷却机低温段烟气余热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烧结冷却机烟气余热利用率较低。同时,烧结冷却机余热发电系统由于受到烧结运行状态的影响,余热发电机组稳定性差,年利用小时数短,约为5000小时。烧结冷却机余热发电系统运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烧结矿粒度随着烧结配碳量、制粒过程水分、烧结矿粉的粒度等变化而变化,造成冷却机冷却风量变化,余热利用系统输入能量发生波动;二是进入烧结冷却机的烧结矿温度受到烧结运行状态的影响,当烧结过程过度欠烧或者过烧时,导致进入冷却机的烧结矿温度偏低;三是烧结实际运行过程中烧结机由于某些原因经常发生短时间停机,造成烧结冷却机热量输入中断,发电机组被迫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所述烧结冷却机包括有高温冷却段、中温冷却段和低温冷却段,所述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中温冷却段的引风罩上的第一烟气管路,所述第一烟气管路连接有卡琳娜循环机构。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中温冷却段包括沿料流方向依次布置的中温冷却一区、中温冷却二区、中温冷却三区和中温冷却四区,各冷却区上方分别设有引风罩;所述第一烟气管路连接于所述中温冷却二区和/或所述中温冷却三区的引风罩上。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卡琳娜循环机构包括过热器,所述第一烟气管路与所述过热器的热源介质入口连通。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中温冷却四区的引风罩上连接有第二烟气管路;所述过热器包括沿工质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低温换热段和高温换热段,所述低温换热段设有烟气入口且与所述第二烟气管路连通,所述高温换热段设有烟气入口且与所述第一烟气管路连通。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二烟气管路上分支连接有一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及所述第二烟气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第二烟气管路上的控制阀位于分支连接点与所述过热器之间。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卡琳娜循环机构还包括加热器,所述过热器的热源介质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热源介质入口连通。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加热器的热源介质出口通过第一烟气出口管道与所述低温冷却段的冷却风供应机构连接。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低温冷却段包括沿料流方向依次布置的低温冷却一区和低温冷却二区;所述第一烟气出口管道与所述低温冷却一区的冷却风供应机构连接。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烟气出口管道上分支连接有第二烟气出口管道,所述第二烟气出口管道与所述中温冷却一区的冷却风供应机构和/或所述中温冷却二区的冷却风供应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烟气出口管道上设有控制阀。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卡琳娜循环机构包括汽轮机和辅助电机,所述辅助电机、所述汽轮机的转子主轴及烧结主抽风机的驱动轴依次同轴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卡琳娜循环机构可有效回收中温冷却段烟气的余热,实现烧结冷却机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回收烧结冷却机烟气的热量,有效提高烧结冷却机的烟气余热利用效率。(2)通过将中温冷却二区和/或中温冷却三区的烟气送入卡琳娜循环机构的过热器的高温段,将中温冷却四区的烟气送入卡琳娜循环机构的过热器的低温段,实现烧结冷却机中温冷却段的烟气能量的梯级利用,利用效率更高、更为合理。(3)通过分支管路分配中温冷却四区烟气的流向,可根据中温冷却四区烟气的温度选择进入过热器的高温段或者低温段,并且,可通过该分支管路调节输入过热器的热量,使得过热器的输入热量保持相对稳定。(4)卡琳娜循环机构的出口烟气送至低温冷却段作为冷却风循环利用,实现烟气的循环利用,有效降低烧结冷却机的能耗。(5)通过设置辅助电机,在卡琳娜循环机构的过热器产生的气态工质不足以保证主抽风机稳定正常运行时,该辅助电机投入工作,可保证烧结主抽风机的正常稳定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所述烧结冷却机包括有高温冷却段91、中温冷却段92和低温冷却段93,高温冷却段91、中温冷却段92和低温冷却段93沿料流方向依次设置。上述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连接于中温冷却段92的引风罩上的第一烟气管路4,所述第一烟气管路4连接有卡琳娜循环机构。该卡琳娜循环机构优选为采用低沸点工质作为换热介质,采用烟气作为热源介质,其中,上述低沸点工质主要采用氨-水混合物。采用卡琳娜循环机构可有效回收中温冷却段烟气的余热,实现烧结冷却机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回收烧结冷却机烟气的热量,有效提高烧结冷却机的烟气余热利用效率。其中,如图1,所述中温冷却段92包括沿料流方向依次布置的中温冷却一区921、中温冷却二区922、中温冷却三区923和中温冷却四区924,各冷却区上方对应设有引风罩;其中,上述中温冷却一区921邻近于高温冷却段91设置,上述中温冷却四区924邻近于低温冷却段93设置。上述第一烟气管路4连接于所述中温冷却二区922和/或所述中温冷却三区923的引风罩上,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烟气管路4具有两第一烟气入口管道41,分别连接于上述中温冷却二区922和中温冷却三区923的引风罩上。可在两第一烟气入口管道41上分别设置控制阀,通过调节两控制阀的开度,调节送至卡琳娜循环机构的烟气热量,保证卡琳娜循环机构适应实际工况及满足生产需要。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上述中温冷却二区922和中温冷却三区923的引风罩上还连接有第三烟气管路2,该第三烟气管路2可将至少部分的中温冷却二区922和中温冷却三区923的烟气送至烧结冷却机烟气的高温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余热利用,该高温余热利用系统主要采用余热锅炉1,该第三烟气管路2连接至该余热锅炉1的低温段入口,该余热锅炉1的高温段入口则接收由高温冷却段91的引风罩抽出的高温冷却段烟气。进一步地,上述第三烟气管路2具有两第二烟气入口管道,两第二烟气入口管道分别连接于上述中温冷却二区922和中温冷却三区923的引风罩上。连接于中温冷却二区922引风罩上的第一烟气入口管道41和第二烟气入口管道可均直接连接于引风罩上,也可呈分支连接关系,第一烟气入口管道41分支连接在第二烟气入口管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所述烧结冷却机包括有高温冷却段、中温冷却段和低温冷却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中温冷却段的引风罩上的第一烟气管路,所述第一烟气管路连接有卡琳娜循环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所述烧结冷却机包括有高温冷却段、中温冷却段和低温冷却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中温冷却段的引风罩上的第一烟气管路,所述第一烟气管路连接有卡琳娜循环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冷却段包括沿料流方向依次布置的中温冷却一区、中温冷却二区、中温冷却三区和中温冷却四区,各冷却区上方分别设有引风罩;所述第一烟气管路连接于所述中温冷却二区和/或所述中温冷却三区的引风罩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琳娜循环机构包括过热器,所述第一烟气管路与所述过热器的热源介质入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冷却四区的引风罩上连接有第二烟气管路;所述过热器包括沿工质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低温换热段和高温换热段,所述低温换热段设有烟气入口且与所述第二烟气管路连通,所述高温换热段设有烟气入口且与所述第一烟气管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烧结冷却机烟气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烟气管路上分支连接有一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及所述第二烟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豪,李社锋,朱文渊,宋自新,陶玲,覃慧,陈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