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海乐专利>正文

脉冲式澄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543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化学水处理中的沉淀处理设备,即澄清池。已有的澄清池由于池身高,不适于小型的水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澄清器内加入两块垂直隔板,把澄清器分成三个区域,即泥渣区(1),分离区(2)和清水区(3),以水从泥渣区上升,再从分离区下降,而后从清水区上升的方式降低澄清器高度。适用于低压锅炉的生水预处理,和水暖锅炉的水处理,尤其适用含有胶体的水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学处理中的沉淀处理设备,即澄清池。已有的脉冲澄清池和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热力发电厂水处理》上册中讲述的一样(附附图说明图1),是高度为4.5~5米的方形或园形池子。水在池内的流经过程是加有药剂的原水由进水管〔1〕进入脉冲发生器〔2〕内形成脉冲水流,下降到落水井〔3〕经配水系统〔4〕(或附图4)混合后再上升到泥渣层〔5〕,水中沉淀物和泥渣层中原有的泥渣碰撞,吸附,粘合变为大颗粒沉淀与水分离,沉淀物留在泥渣层(多余的泥渣从集泥室上缘〔6〕进入集泥室,定期从排污管〔11〕排掉。)清水直线上升经清水层〔7〕出水栅〔8〕后从集水槽〔9〕排出。已有的脉冲澄清池只适用大型的水处理,由于池面积由下式得来池面积·米2×0·001米/秒(上升水速)=出力·米3/秒, 上升水速的数值由设计参数4确定,池面积随出力的减小而缩小,而池身高度并不能随出力的减小而降低。例如设计出力小于10米3/时(也是0·00277米3/秒)的方形澄清池,它的边长不大于1·64米,高度且不能低于4·5米(设计参数3)。所以已有的脉冲澄清池用在小型处理中由于池身高,需要的厂房高,且操作和检修都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对已有的脉冲澄清池加以改进,为小型水处理提供一种池身低的新型脉冲式澄清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长方体脉冲式澄清器(附图2),澄清器内用两层垂直隔板分为泥渣区〔5〕,分离区〔6〕和清水区〔7〕三个区域。以水从泥渣区上升,再从分离区下降,然后从清水区上升的方式来降低澄清器高度。因为降低了澄清器高度,需要的厂房低,操作和检修都方便。附图2是脉冲式澄清器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落水井〔3〕设在澄清器外壁,落水井上边是脉冲发生器〔2〕。澄清器内泥渣区〔5〕和分离区〔6〕间隔板与澄清器底紧连接,以阻止配水系统〔4〕的水直接流到集泥室〔12〕,此隔板上边和澄清器上缘留有距离,是水从泥渣区到分离区的通路。分离区和清水区〔7〕间的隔板和澄清底留有距离,是分离区到清水区的通路,也是集泥室〔12〕,此隔板上边和澄清器同高,以阻止泥渣区的水直接流到清水区。附图3是附图2中(A-A)阶梯剖视图,能清楚的看到澄清器的俯视形状和配水系统的管道布置。附图4是附图2中(B-B)移出剖面图,也可看作附图1中配水系统〔4〕的放大图形,图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水在澄清器内的流经过程是加有药剂的原水由进水管〔1〕送入脉冲发生器〔2〕内形成脉冲水流,下降到落水井〔3〕经配水系统〔4〕混合后上升到泥渣区〔5〕,水中沉淀物和泥渣区中原有的沉淀碰撞,吸附,粘合变为大颗粒沉淀下沉,多余的泥渣与水一起到分离区〔6〕,在分离区泥渣的下沉速度比水的下降速度快,由于水流的间歇(脉冲)作用,使泥渣往一起聚积,与水初步分离。由于清水区〔7〕的宽是分离区宽度的125%,水的流速减慢,泥渣丢在集泥室〔12〕,清上升经清水区、出水栅〔8〕后,流入集水槽〔9〕再从出水口〔10〕排出。集泥室〔12〕内泥渣定期从排污管〔11〕排掉。以下结合附图2,以出力为5米3/时(也是0·00138米3/秒)的脉冲式澄清器为例,计算本技术的尺寸充水期30秒(设计参数6),放水期5--10秒(设计参数7),即脉冲发生器内经30秒进入的水,用5--10秒的时间流到落水井,其水容量(高低水位差的水容量)按下式计算V=0·00138×30×75%=0·03125米3V--高低水位差的水容量·米30·00138--每秒入水量·米330--充水期时间·秒75%--流量分率(将进水分成两部分,75%的到脉发生器,25%的连续流到落水井)脉冲发生器的水平面为方形,边长取0·4米,高低水位差得(水容量(V)·米3)/(面积·米3) = 0.03125/(0.42) =0·22(米)脉冲发生器内上下空隙的高度要大于高低水位差,脉冲发生器的高(h′)要大于边长。上下空隙取值0·28,即h′(脉冲发生器的高)=0·22+0·28=0·5(米)为了水流均匀,h″的高度与泥渣区的宽相等,清水区与分离间隔板与澄清器底的距离要等于或大于清水区的宽。澄清器长·米×清水区宽·米×0·001=0·00138米3/秒0·001--清水区上升水速·米(设计参数4)0·00138--澄清器出力·米3/秒清水区宽取0·5米澄清器长=2·76米泥渣区和分离区的宽,分别是清水区宽的80%;泥渣区宽=0·4米分离区宽=0·4米h″=0·4米泥渣区高度=1·5米(设计参数2)配水管离澄清器底的距离=0·3(设计参数8)h=h′+h″+泥渣区高度+配水管离澄清器底的距离h=2·7米出力为5米3/时的澄清器主要尺寸是长=2·76(米)宽=1·3(米)主体高(h-h1)=2·2(米)总高(h)=2·7(米)利用本技术提供的脉冲澄清器,需要的厂房低,操作和检修方便。另外,由于多了一个分离区,水在澄清器内流程加长,能进一步保证出水的透明度。附主要设计参数1、清水层高度1·2——1·6米2、悬浮泥渣层高度1·5——2·0米3、池身总高4·5——5·0米4、分离区平均上升水速1·0——1·2毫米/秒5、集泥室占澄清池面积15——20%6、充水期25——30秒7、放水期5——10秒8、配水管离池底的距离0·3米权利要求1.一种化学水处理中的沉淀处理设备,即脉冲澄清池,澄清池的水平池面是方形或园形的,高度为4.5--5米,池内下半部分是泥渣层,上半部分是清水层,水从泥渣层到清水层是直线上升,其特征是,在澄清器(附图2)内加入两块垂直隔板,把澄清器分成三个区域,即泥渣区,分离区和清水区,水在澄清器内的流向是,先从泥渣区上升,再从分离区下降,而后从清水区上升。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说的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澄清器的形状是长方体。专利摘要一种化学水处理中的沉淀处理设备,即澄清池。已有的澄清池由于池身高,不适于小型的水处理。本技术的特征是在澄清器内加入两块垂直隔板,把澄清器分成三个区域,即泥渣区(1),分离区(2)和清水区(3),以水从泥渣区上升,再从分离区下降,而后从清水区上升的方式降低澄清器高度。适用于低压锅炉的生水预处理,和水暖锅炉的水处理,尤其适用含有胶体的水质。文档编号C02F1/52GK2099758SQ9120722公开日1992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孟海乐, 张广忠 申请人:孟海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学水处理中的沉淀处理设备,即脉冲澄清池,澄清池的水平池面是方形或园形的,高度为4.5——5米,池内下半部分是泥渣层,上半部分是清水层,水从泥渣层到清水层是直线上升,其特征是,在澄清器(附图2)内加入两块垂直隔板,把澄清器分成三个区域,即泥渣区[5],分离区[6]和清水区[7],水在澄清器内的流向是,先从泥渣区上升,再从分离区下降,而后从清水区上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海乐张广忠
申请(专利权)人:孟海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