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过滤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35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活毒污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具体说是活毒废水预处理的消毒灭菌过滤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隔网结构,系统通过三个工作过程,即对活毒废水的过滤过程;对截流在隔网内物质的高温消毒过程;对灭菌后的罐体冷却过程,解决了固态物质进入水处理系统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在罐体内消毒废物,废物的含固率高,清理方便,保证彻底消毒后开启。(*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去除活毒污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具体说是消毒灭菌过滤罐
技术介绍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从事对人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的生物实验场所,尤其是进行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对人、畜有高度传染性的研究和检测的工作,生物安全实验室试验等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水中可能含有或潜在含有病原性微生物,称活毒废水。活毒废水需经有效消毒灭菌处理后才能排出实验室。活毒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固态物质,尤其是动物房产生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动物饲料、动物褥垫的残渣、动物粪便、毛发等,普通实验室洗浴水中也可能存在毛发、无意中遗失的物品等。这些固态物质直接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时,容易造成管路堵塞、一些毛发类的物质容易缠绕泵阀,造成泵阀的跑冒滴漏,所以进入活毒废水处理系统之前必须有一套合适的去除悬浮物的装置。以往设计中一般采用沉淀池,达到分离去除悬浮物的目的。为了保证沉淀效果,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这样池子需要空间较大,而且沉淀池对毛发等物质很难有效沉淀分离,另外沉淀池内沉淀物后续处理很麻烦,既要把废物消毒,还要将废物拿出沉淀池。消毒一般采用化学浸泡的方法,而废物的含固率很低,有一定的粘性,彻底清除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人力劳动强度大,消毒不彻底时对操作人员也是很危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活毒废水预处理的装置,解决了固态物质进入水处理系统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在罐体内消毒废物,废物的含固率高,清理方便,保证彻底消毒后开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消毒灭菌过滤罐,包括有罐体、进水管及出水管,其特征在于罐体呈管状,罐体的顶部设有罐盖,罐盖的内部设有除臭层,除臭层中填充有活性炭或固体缓释剂,罐体由外至内分别为罐体保温层、罐体夹套空间、隔网,罐体的外侧壁设有进水管及加热装置,进水管的一端伸至罐体内,进水管的另一端置于罐体外部;在进水管的相对侧壁由下至上设有出水管、冷却水入水管、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入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的一端均与罐体夹套空间相连通,另一端均伸出罐体外部;出水管的一端伸至罐体内部,另一端置于罐体外部。罐体的外部上方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器的下端长管伸入到罐体中,长管露出罐盖的部分设有气动阀门;罐体的下端设有罐体支架,罐盖的边缘安装有手柄,可通过手动操作手柄,将罐盖开启关闭;隔网为中空柱体筐篮式结构,罐体内侧壁上设有隔网架圈,隔网通过隔网架圈挂接于罐体内部,隔网上端向外延伸处设有隔网提钩,隔网下方设有隔网支架,隔网可以自由放入取出,其中各个进出水口、进出蒸汽口均由阀门控制开关。除了上述所述通过操作手柄将罐盖整体开启,也可以不用将罐盖整体打开,只是在罐体上开一个人字形孔,此时内部隔网直径设置要比入孔直径小些,这样便于隔网取出,这种罐体的罐盖内部就不设置除臭层了。罐体的底部可以为平底,这样出水管同时具有排水管和排空管的作用,无需在底部另设排空管。罐体的底部最好为锥形,底部设有排空管,排空管与出水口分开使用,这样有细小沙粒流出隔网时,可以沉积到罐体底部,不会流出罐体。如果罐体长期使用,底部可能积留泥沙,需定期清洗。罐体底部上方设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安装在罐体内部的隔网下方,罐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温度显示面板,温度显示面板与温度探头相连接,通过温度探头测定罐体内部温度,然后数值显示在温度显示面板上。系统工作主要有三个工作过程,第一步骤是对活毒废水的过滤过程,第二步是对截流在隔网内物质的高温消毒过程。高温消毒过程中装置是密闭的,进出水阀门均关闭,第三步是对灭菌后的罐体进行冷却。冷却后打开罐盖,将隔网取出,清除内部的废物,然后重新将隔网装上,关上罐盖,然后进行开启进、出水阀门,进行含致病性废水的过滤过程。一、过滤过程罐体日常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过滤。过滤时,罐体的罐盖紧闭,将进水阀门、出口阀门和过滤器下面的气动阀门开启,其他的阀门都关闭,水从进水管进入罐体内的隔网,利用隔网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隔网内刚进入水时,从隔网的网底流出,待水位上升、阻力变大时,同时从隔网侧面和网底流出,不会出现堵塞现象。罐体上部的除臭层在过滤过程中工作,污水进入罐体时含有一定量的气相物质,气相物质通过除臭层除臭,通过罐体上部的过滤器截留气体中含有的病毒及细菌,过滤器外有电加热外套,作用是烘干过滤器,防止滤芯由于罐体内外温度变化形成水珠,进而堵塞滤芯。通过设置在罐体侧壁上的液位显示器在线检测隔网内悬浮物的截留量,当隔网内的悬浮物到达隔网高度的3/4-1处时,设置的液位显示器会报警,此时进水、出水阀门,过滤器下面的气动阀门均关闭,过滤过程结束。二、加热消毒过程启动加热设施,对系统隔网内的废物进行高温加热消毒,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恒温保持一段时间,罐体内部隔网下方设置温度探头,保证隔网内的废物全部消毒灭菌。罐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对应外面设置压力显示器,高温消毒过程中可以实时显示罐体内部的压力,当压力超过设计值时,设置在罐体上的泄压阀开启,保证装置不会因为过压而爆炸。加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电加热、一种是蒸汽加热。电加热只有一种形式,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加热,电加热器的电极(24)置于罐体内部。蒸汽加热的加热装置包括蒸汽入口和蒸汽冷凝水出口。加热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蒸汽通入罐体夹套空间内即蒸汽入口的一端与罐体夹套空间连通,另一端置于罐体外部,蒸汽冷凝水通过蒸汽冷凝水出口排出罐外,通过罐体内壁间接加热废物,蒸汽及其冷凝水同样不接触罐体内的废物;第二种是蒸汽通入罐体内设置的盘管即蒸汽入口的一端与罐内盘管连通,另一端置于罐体外部,通过盘管间接加热内部的废物,蒸汽冷凝水通过蒸汽冷凝水出口排出罐外,蒸汽及其冷凝水不接触罐体内的废物;第三种是蒸汽通入罐体夹套内设置的盘管即蒸汽入口的一端与罐体夹套空间内盘管连通,另一端置于罐体外部,通过罐体内壁间接加热废物,蒸汽冷凝水通过蒸汽冷凝水出口排出罐外,蒸汽及其冷凝水同样不接触罐体内的废物;第四种是蒸汽直接通入罐体内即蒸汽入口的一端伸至罐体内部,另一端置于罐体外部,在罐体内部的蒸汽入口的上表面设有罐内蒸汽布气装置,蒸汽冷凝水直接留在罐体内,消毒过滤罐外就不设置蒸汽冷凝水出口了。蒸汽布气装置可以让里面的废水废物有效的接触到蒸汽,这样灭菌效率更高。三、装置冷却过程对截留的废物高温灭菌后,关闭加热设施,开启冷却水进出口阀门,通过冷却水入口向罐体的夹套内通入冷却水,待废物冷却至40~55℃时,开启罐盖,取出隔网,清理出隔网内的废物后再放于罐体内。清除完废物的隔网重新放入罐体内后,关闭罐盖,重新进入过滤过程,依次循环操作。在以上三个过程中,过滤是处于经常工作状态的,只有隔网内截留一定废物时,才会停止过滤,依次启动后两个过程,当污水中含废物较少时,只需几个月高温消毒一次即可,设置除臭层就是避免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有异味。保证溢出罐体外的气相物质无异味,同时罐体外设置过滤器,可以截留气相中含有的病毒和细菌。所有控制元件都可以实现越位报警,所有阀门既可以就地手动也可以远程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废物处理量大,截流悬浮物多,无需经常开启清理;2.在线消毒废物,开启前废物均被彻底消毒灭菌,方便操作;3.废物含固率高,清理方便; 4.采用高温加热的原理对废物消毒灭菌,灭菌彻底;5.罐体工作灵活,既可以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毒灭菌过滤罐,包括有罐体(1)、进水管(12)及出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呈管状,罐体的顶部设有罐盖(2),罐体由外至内分别为罐体保温层(22)、罐体夹套空间(23)、隔网(4),罐体(1)的外侧壁设有进水管(12)和加热装置,进水管的一端伸至罐体内,进水管的另一端置于罐体外部;在进水管的相对侧壁由下至上设有出水管(13)、冷却水入口(14)、冷却水出口(15),冷却水入口(14)和冷却水出口(15)的一端均与罐体夹套空间(23)相连通,另一端均伸出罐体外部;出水管(13)的一端伸至罐体内部,另一端置于罐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事达科技发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