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沉淀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897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曝气沉淀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由曝气填料柱和斜板沉淀柱组成,两者通过集泥室连成一体。所说沉淀柱、曝气柱与集泥室三者的体积比分别为3∶4∶5。本装置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两者特点,既有生物膜氧化作用,也发生活性污泥生物氧化反应,从而起到深度处理污水的效果。本装置占地面积大大小于现有技术,BOD和TSS的去除率分别为85%和89%以上,可以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广泛应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水处理设备有关。生物化学法利用微生物转化和稳定废水中的有机物。根据微生物对氧的要求,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依靠好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分解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以降低其含量。主要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是在一种生物滤池中置以滤料,污水或废水流经池内时,表面逐渐长出生物膜。流经滤池的废水中有机物与生物膜接触时,溶解性有机物被生物膜之微生物氧化分解,一部分形成新细胞,另一部分供给分解时所需之能量。结果微生物之数量激增,生物膜变厚,无机质及无法分解之有机质则被吸着于生物膜表面,生物膜脱落后随废水排出成为污泥。活性污泥法是在充分曝气供氧的条件下,废水与絮凝状的生物污泥即活性污泥接触,以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或某些特定的无机物。接触曝气法是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二者的特点,于曝气槽内装以滤料,使生物膜附着于滤料表面,籍曝气供给生物膜所需的氧气,处理水回流可以增加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废水中的基质被生物膜吸附,进行生物氧化反应,消耗废水中的基质,达到净化水的效果。在水体中同时存在悬浮状态的微生物,起到类似活性污泥法的净化作用。现有的接触曝气法处理流程如附图5所示,废水在一个接触曝气槽内与生物膜充分接触后,与剥落的污泥一并流入另一个沉淀池予以沉淀分离。这种装置占地面积比较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更高的处理装置。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使曝气和沉淀装置一体化,在一支集泥室的上方有一个与之成整体的曝气柱和沉淀柱。所说的曝气柱垂直安置于集泥室上方,而沉淀柱则相对于曝气柱呈一定倾斜角度安置,集泥室连通着曝气柱与沉淀柱呈现V型结构,这样曝气柱与沉淀柱就通过集泥室连成一体。本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说的曝气柱的直径为1300~1500毫米,高度为1600~2000毫米,高径比为1.20~1.301。在曝气柱中填有填料,填料层的高度为1000~1600毫米,充填率为55%~89%。在曝气柱填料层下面还装有曝气头,压缩空气通过曝气头送入曝气柱中,供给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及水体中悬浮微生物所需的氧气,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则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本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所说的沉淀柱包括一支斜置的圆筒体,在斜置的圆筒体上方还有一支与其成整体,并呈垂直安置的椭圆形筒体。斜置圆筒体的直径为900~1200毫米,长度为2000~2100毫米,高径比为2.00~2.501。椭圆筒体的高度为600~700毫米,椭圆筒体与斜置圆筒体的夹角为135~150度。所说沉淀柱中的斜置圆柱体内,相对于圆柱体中心轴,平行安装有一些斜板,斜板层的长度为1000~1500毫米,如此构成一个高速沉淀系统,使水体中悬浮粒子迅速分离。本技术还有一个特点是所说集泥室是一个倒置的圆台形集泥体,锥体的夹角为75~85度,在集泥室的底部有一个排泥口。所说曝气柱轴线,相对于集泥室圆台体高的距离为650~750毫米,沉淀柱中斜置圆筒体轴线与集泥室圆台体高的夹角为30~45度。所说沉淀柱、曝气柱与集泥室三者的体积比为345。以下结合附图用一个实例进一步展示本技术提供的曝气沉淀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的结构及污水处理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投影图;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图4为图1中B-B剖视图;图5为现有接触曝气法处理流程图。如附图1所示,在集泥室〔6〕的左上方垂直安装一支曝气柱〔3〕,曝气柱内有一个填料层〔4〕,填料层的上方有一个进水口〔1〕,在进水管的末端安有防冲布水装置〔2〕,污水从进水口流入,并均匀分布在填料层上。在填料层下方装有两个曝气头〔5〕。集泥室的右上方有一支倾斜安装的沉淀柱〔9〕,所说的沉淀柱包括一支斜置的圆筒体和在圆筒体上方与其成整体,呈垂直状的椭圆形筒体〔8〕,在椭圆形筒体的一侧有一个出水口〔7〕。沉淀柱相对于曝气柱呈30度倾斜。在沉淀柱的圆筒体内,相对于圆柱体中心轴平行安装有一些斜板〔10〕,斜板层高1200毫米。在集泥室的底部还有一个排泥孔〔11〕。如此就构成一台完整的曝气沉淀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利用本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其工艺过程是污水从曝气柱上方的入水口〔1〕,经过防冲布水器进入塔内,进填料层接触曝气。压缩空气则通过曝气头〔5〕送入曝气柱,供给曝气柱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质所需的氧气。经曝气后的水连同脱落的生物污泥进入集泥室,由于水体流速下降,较大的污泥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于集泥室底部,一些未沉淀的小微粒与水体一起进入沉淀柱。小污泥微粒在通过沉淀柱斜板层时,与斜板〔10〕发生碰撞,又凝聚成大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再回落到集泥室。水体从曝气柱出来流经集泥室与沉淀柱的过程中,除了分离沉淀污泥的作用外,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尚继续产生类似活性污泥法生物氧化反应,起到深度氧化作用。处理后的净水,经过椭圆柱体〔8〕,自出水口〔7〕排出。用本技术处理一种污水,当进水BOD为400毫克/升,TSS为120毫克/升时,得到出水BOD为60毫克/升,TSS为15毫克/升,两者的去除率分别为85%和87.5%。本装置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它的占地面积明显少于其他生物处理方法,没有过多的附助设备,能耗低,处理效果好,可以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广泛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综合净水装置,包括曝气、沉淀和集泥等部分,其特征在于在集泥室的上方有一个与之成整体的曝气柱和沉淀柱,所说的曝气柱垂直安置于集泥室上方,而沉淀柱则相对于曝气柱呈一定倾斜角度安置,集泥室连通着曝气柱与沉淀柱呈现V型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曝气柱的直径为1300~1500毫米,高度为1600~2000毫米,高径比为1.20~1.30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柱中填有填料,填料层的高度为1000~1600毫米。充填率为55%~89%。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曝气柱的填料层下面还装有曝气头。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沉淀柱包括一支斜置的圆筒体,在斜置的圆筒体上方还有一支与其成整体,并呈垂直安置的椭圆形筒体。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置圆筒体的直径为900~1200毫米,长度为2000~2100毫米,高径比为2.00~2.501,椭圆筒体的高度为600~700毫米,椭圆筒体与斜置圆筒体的夹角为135~150度。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沉淀柱的斜置圆柱体中,相对于圆柱体中心轴,平行安装有一些斜板,斜板层的长度为1000~1500毫米。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集泥室是一个倒置的圆台形集泥体,锥体的夹角为75~85度,在集泥室的底部有一个排泥口。9.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曝气柱轴线相对于集泥室圆台体高的距离为650~750毫米,沉淀柱中斜置圆筒体轴线与集泥室圆台体高的夹角为30~45度。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柱,曝气柱与集泥室三者的体积比为345。专利摘要一种曝气沉淀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由曝气填料柱和斜板沉淀柱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净水装置,包括曝气、沉淀和集泥等部分,其特征在于在集泥室的上方有一个与之成整体的曝气柱和沉淀柱,所说的曝气柱垂直安置于集泥室上方,而沉淀柱则相对于曝气柱呈一定倾斜角度安置,集泥室连通着曝气柱与沉淀柱呈现V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生诸昌琳叶贞雨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水处理技术实验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